沒有妖怪的“西游記”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看著網上有關孩子一再失蹤的消息,我忍不住問自己:這種徹底的非暴力教育是正確的嗎?它是不是一種逃避責任的做法?“愛與和平”真的足以對付殘酷的現實嗎?


小女孩反復將沙子捧到滑梯上,女兒總是耐心地將它們掃去,繼續玩耍。隨后,小女孩索性將沙子拋到女兒頭上。女兒不知所措,哭著跑到我的面前。我說:“首先你要告訴她這樣做不對,必須停止;如果她不聽,你可以警告她;如果她仍不聽,你可以回擊她。”女兒問:“什么叫回擊她?”我有些難為情地說:“就是……打她。”這個建議讓女兒頗為驚訝,她說:“可是我比她大,怎么能打她呢?!”當時女兒4歲。


后來,女兒學會了一種大人式的處理辦法:遇到小朋友搗亂,她攤開雙手,撇撇嘴,搖搖頭,做出無奈的表情,然后就讓開,同時還要照看著對方。有一次,兩個大男孩拒絕她和另外一個女孩參加游戲,她們也以搗亂取樂來回應。兩個大男孩也用同樣的動作表達了遺憾和無奈。


孩子們并非總是這樣友善。至少有兩次,她被年齡大的孩子欺負。幸運的是,兩次都被老師和家長及時制止。大孩子被要求誠懇道歉,并買來禮物作為補償,還邀請女兒去家里玩。后來,他們成為女兒最好的朋友。


女兒幾個月大的時候,我們還住在中國。有一次,她和同齡的小朋友爭搶玩具,四只小手都緊緊地拽住玩具。隨即,我驚訝地發現,女兒竟然騰出一只手來,往對方臉上打了一拳。那個小朋友受襲后抱頭大哭,女兒便奪得了玩具。


我一邊為女兒的機靈反應而竊喜,一邊也為她的暴力傾向而担憂。一個朋友聽說之后,認為我的担憂純屬多余。他說:幼兒園是叢林社會,孩子們都如狼似虎,這點機靈和防衛能力還遠遠不夠。我也從網上看到有些幼兒園凌霸現象十分嚴重,甚至聽說有些父母故意把孩子的指甲削尖當作武器。因此我也持有在中國家長中普遍存在的觀念:教育孩子不要欺負別人,被欺負時則要勇敢還擊。


還沒有經歷那樣的“叢林社會”,女兒就到了德國。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問過幾次老師,是否有人欺負她?老師總是回答說,你的女兒不欺負別人就好啦!語氣中帶著不滿。可是老師舉的例子,不過是女兒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過分警惕,對可能發生的沖突反應過激,大聲喊叫。很快地,女兒學會德語之后,老師和其他家長都說她非常友善,禮貌謙讓,廣交朋友。


我知道這不僅僅是語言的問題。和我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大不相同,女兒很少有機會見到成人世界里的暴力沖突,不僅沒人打架,連吵架都十分稀罕。爸爸媽媽也從來不使用暴力來讓她服從,甚至連言語威脅也沒有。


其次,幼兒園老師也沒有采用斥罵和體罚來解決孩子們之間的沖突。她們會用道理來讓孩子們辨別是非,反省自己。最嚴厲的懲罚就是“計時隔離(time-out)”,也就是讓暫時不聽勸阻、無法安靜的孩子到另一個房間待一會兒。


再次,女兒看的動畫,聽的故事,唱的兒歌,全都洋溢著和平與歡樂。充滿暴力、陰謀和偏見的格林童話,在中國仍然被當作經典傳播,在它的出生地德國卻難覓蹤影——不是一點沒有,看見了我也會幫她過濾或者改寫。


其實我不用太費心,因為她自己一直對暴力帶有抵觸情緒。她才兩歲的時候,聽到大灰狼的故事就感到不安,靈機一動,勸說大灰狼去超市賣肉,而不要自找麻煩吃小羊。從此,她就以這樣的思路,主動改寫情節,化解了故事中一切不愉快的沖突。有時她干脆在我講故事前約法三章:“這個故事中不要有大灰狼,不要有壞人。”好在還有《西游記》,石頭變猴子的開頭吸引了她,隨后她就無法回避滿世界的妖怪。然而她對妖怪逞能太久極不耐煩,總是篡改故事,讓孫悟空一棒把妖怪打跑了事。


這種和平主義傾向首先帶給我的困惑是,沒有壞人就難有真正的沖突,沒有沖突就難有精彩的故事。我只好在故事中加強抒情和描述,把敘述文變成了散文和說明文。的確,女兒對《神奇校車》等科普類讀物充滿了興趣。事實上,我還給她講了一大堆沒有妖怪的“西游記”故事。


更重要的是,看著網上有關孩子一再失蹤的消息,人們傳播著“為了孩子安全,這些問題一定要考考孩子”之類的育兒勸誡,我忍不住問自己:我讓女兒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嗎?這種徹底的非暴力教育是正確的嗎?它是不是一種逃避責任的做法?“愛與和平”真的足以對付殘酷的現實嗎?


我給自己的回答是:生活在開放社會的女兒,當然會了解世界的真相。根植于幼小心靈的“愛與和平”,正是她將來面對殘酷現實的勇氣和力量。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這里是南方周末

微信號:nanfangzhoumo


南方周末 2015-08-23 08:41:18

[新一篇] 高考改革方案:刪了什么,加了什么

[舊一篇] 藍翔校長榮蘭祥:真是要滅了我才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