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裝”文藝?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我們可以來探討一下當前中國社會最為突出的一種裝,那就是裝文藝。


從多年前的西祠、北大新青年到如今的豆瓣,文藝青年們勢不可擋的力量已然成為了2000年之后中國青年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及至近年來更是愈演愈烈。好像不知道《愛在午夜降臨前》的人都不好意思出去社交的樣子,然后是個寫兩行酸句子的人就要聲稱自己為詩人,能搞點繪畫攝影之類動靜的就卯著勁兒去步入藝術家行列……這些現象,讓人忍不住想大喊一聲,呔,你這么文藝你爹媽知道嗎?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為啥不管是不是真文藝,都要裝一場,這么裝有啥好處呢?


英國北安普頓大學的海倫·克萊格、紐卡斯爾大學的丹尼爾·奈特爾和愛丁堡大學的桃樂絲·米爾三人合著的論文《視覺藝術家的身份地位和擇偶成功》或許可以解答這個問題,他們通過對236個視覺藝術家的調查得出,成就更高的男藝術家情場上會更得意,而且更有可能采取短期的約會策略,呃,因為他們身邊圍繞著的女子實在是太多了。


早在2001年,新墨西哥大學的演化心理心理學家杰弗里·米勒在其所著的《求偶心理:性選擇對人性進化的影響中就曾提出,藝術創造力最初是用來吸引異性而演化出來的,這一觀點在2004年海倫·費舍爾的《情種起源》中也再一次被提及。


而丹尼爾·奈特爾此前還有個蠻有影響的研究,我覺得一定得在最后提一下,它會成為本文最意味深長的注腳。這位老兄其實是個研究精神病的專家,他于2005年在與人合著的《人類的精神分裂、創造力和擇偶成功》中提出一種觀點,認為精神分裂患者不少都具有相當驚人的創造力,其中很大一部分會成為藝術家或音樂家什么的,如此保證了他們能夠擇偶成功,這也是這些人的基因之所以沒有被人類淘汰掉的最大原因所在。


所以說,既然有這樣的好處,你怎能怪小青年們不得不一個個裝瘋賣傻把自己搞得很文藝以求得更多異性關注呢?


用戶 zhangpp 推薦自科學松鼠會。原文題目為《但求裝得其所》,文章有點長,但很有趣,我們只選取了關于裝文藝的橋段。

我特別不理解那些不舍得給老婆、女朋友花錢的男人。

摳門丟人,事小。

違背自然之道,事大。

我們來看看大自然為人類進化設計的這幾行代碼——

1,男人負責討好女人。

2,女人根據這些表現挑選男人,決定和誰上床生娃。

3,男人負責提供女人在孕期和哺乳期的保護和用度。

4,于是,討好成功的男人,基因得以存續。討好失敗的男人,基因被淘汰。

人類的物種特征,就是這樣由女性的判斷千錘百煉鍛造成型的。

而男人在其中的最大貢獻,就是討好女人和為女人生養提供財富。

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男人摳門,就是在和自然較勁。


羅輯思維 2015-08-23 08:41:40

[新一篇] 星光滿天

[舊一篇] 一碗家鄉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