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 簡體 傳統 |
圖注:當年的巨人計算機 槍聲、廝殺聲、垂死士兵的呻吟聲,充斥在1944年6月6日的奧馬哈海灘上空。入夜時分,盟軍終于建立起自己的灘頭指揮所。消息傳到海峽對岸的盟軍指揮部,所有的人松了一口氣,這其中包括操縱“巨人”計算機進行諜報破譯的圖靈情報小組。 當時代表大英帝國計算機領域最高水準的“巨人”,已比盟友美國的愛尼亞克計算機領先了1年多的時間。然而,英國過于嚴格的保密法,讓劍橋大學計算機實驗室和急于采用計算機技術的英國萊昂斯公司,無緣接觸“巨人”計算機。戰后,他們把目光投向了迅速解密計算機技術的美國。 殊途同歸的考察 1946年5月的一個深夜,在昏黃的燈光下,劍橋大學教授莫里斯·威爾克斯緊張而又興奮地手抄著一份文稿,這是曾以參與美國原子彈研發而聞名的數學家馮·諾依曼的報告:《關于離散變量自動電子計算機的草案》。帶來報告的人只給威爾克斯一晚上的時間,第二天就要帶走。挑燈夜讀的威爾克斯一夜間掌握了報告的精髓,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計算機研發原理。 而報告撰寫人諾依曼當時正在主持開發具有存儲功能的新一代計算機愛達法克(EDVAC),但由于早期開發人員間的沖突,研發遲遲未有進展。威爾克斯決心抓住機會,代表劍橋大學開發出這種新型的計算機。他給學校董事會寫信,稱:“這里有一大片領域,尤其是電子技術的應用方面,在戰爭期間已經了巨大發展。我認為劍橋應該担負起責任,努力趕上在該領域領先的美國人。” 隨后,威爾克斯趕赴美國參加莫爾學院舉辦的計算機培訓班,充分地與愛達法克的設計研制人員進行接觸、討論,未有戒心的愛達法克工程師向威爾克斯介紹了其設計思路與技術細節。回到劍橋大學,升任計算機實驗室主任的威爾克斯,開始組建自己的計算機研發小組,開發愛達賽克(EDSAC)計算機。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威爾克斯研發愛達賽克的同時,英國餐飲服務及食品生產商萊昂斯,正處于公司轉型的焦慮期。萊昂斯公司當時在英國非常有名。 后來成為被譽為 “鐵娘子”、英國第一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年輕時剛從牛津大學化學系畢業,就曾在這家公司工作過,那時她名叫瑪格麗特•羅伯茨。除餐飲服務及食品生產主業之外,萊昂斯還擁有自己的印刷廠、洗衣房、紙箱廠,甚至還有自己的樂隊,有自己的服裝部門,專為它的女招待們定制服裝。戰爭期間,它憑著戰時的“壟斷”優勢發展得不錯。 戰后,管理層認為公司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改進管理水平,加強生產和銷售的緊密聯系,控制和減少日益繁重的文檔處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后來成為萊昂斯公司總經理的約翰·西蒙斯認為:“市場形勢在變化,消費者口味在更改,新的競爭層出不窮。沒有創新,最成功的企業最終也會變得毫無意義。就像曾經蘊藏豐富的金礦,一旦開采完畢,就會成為廢墟。” 美國風險投資家喬治斯•多利奧特說過:“時刻牢記,有人正在某地制造會使你的產品成為過時貨的產品。”1947年,萊昂斯公司決定派員赴美國考察計算機是否可以用于商業部門,因為此前計算機主要是在軍事上展現出很強的計算能力。作為來自二戰盟國的客人,考察小組基本上一路遇到綠燈,只有在去阿伯丁彈道實驗室參觀那臺著名的愛尼亞克計算機時出了點麻煩。 他們起初通過英國大使館獲得了特別許可,但在參觀前一刻,實驗室通知他們許可被取消,沒有任何解釋,只說是因為保密的緣故。考察小組對此沒有太在意,因為他們見到了愛尼亞克的研發者之一約翰·埃克特。當時,埃克特很高興地接待了他們,此時正在醞釀創辦自己公司的他把他們當作了潛在的商業客戶。 可實際上當時二戰結束不久,萊昂斯公司根本無法從銀行獲得足夠的美元外匯來購買美國的設備。西蒙斯特意叮囑考察小組美國之行要留意IBM在計算機技術方面的進展。 早在1925年10月,他曾赴美考察過IBM公司。當時,IBM總裁托馬斯·沃森的銳意進取精神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西蒙斯很快讀到了屬下提交的考察報告,報告中對IBM在計算機研發表現上的描述,沒有給他帶來驚奇,記憶中的那個雄心勃勃的公司似乎變得保守和老氣橫秋,“這家公司使用電子運算的目的僅僅是將它作為打卡機的附屬品”。 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說過:“想象一旦變得模糊,那么你的眼睛也就靠不住了。” “面包師”伸出的援助之手 “IBM和其他大型打卡機制造商,在打卡機制造方面有巨大的投資。他們絕不會轉向其他領域,因為如果商用計算機一旦成功的話,將淘汰所有的打卡設備。”西蒙斯這樣評價1947年前后的IBM的保守。IBM作為西蒙斯心目中曾經的偶像,其表現讓他有些失望,但他在朦朧間隱約覺得這似乎留給了急于轉型的萊昂斯公司一個機會。 這個機會是什么呢? 劍橋大學的威爾克斯領導下的計算機研發小組此時已有了進展,但他面臨著一個致命的問題:錢。英國因二戰元氣大傷,政府不再像戰時那樣投入更多的財力來進行計算機技術的研發,民間資本也因戰爭凋零。威爾克斯一籌莫展,愛達賽克項目面臨夭折。 萊昂斯赴美考察小組從美國計算機研發人員口中,多次聽到對威爾克斯在計算機造詣上的贊譽。這真有點“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味道,這從中可看出英國政府對計算機研發項目過度保密產生的負面效果——英國人當時普遍認為美國科學家才是計算機領域全面的領先者,而不知道英國也有一批高水平的計算機科學家,威爾克斯其實只是其中的優秀者,但還不是頂級水平的。因為頂級水平的科學家戰時都被軍方搜羅走了,他們被召集到距英國倫敦西北約70公里一處僻靜的布雷契萊莊園,最終開發出了本文開頭所說的巨人計算機。 整個二戰期間,英國一共啟用過11臺巨人計算機,但戰后都被丘吉爾首相下令銷毀,相關設計圖紙也被付之一炬。這些頂級科學家戰后大多隱姓埋名,平靜度過余生,少有在計算機技術上再有建樹。戰后引領英國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這份光榮留給了威爾克斯。 萊昂斯公司試探著和威爾克斯的愛達賽克項目小組接觸,結果發現對方果然名不虛傳。萊昂斯隨后慷慨地為愛達賽克項目提供了一筆資金,而且調撥公司高水平技師協助他們進行研發。 萊昂斯公司敏銳地認識到“這種機器很有可能成為改變國家目前經濟蕭條的主要動力。從這一點來看,我們認為萊昂斯占據了關鍵位置。據我們了解,迄今尚未有其他人認識到電子計算機廣闊的應用前景。”1949年5月6日,愛達賽克首次試運行成功。 這臺計算機雖然沒有在社會層面上產生像美國1946年發布愛尼亞克那樣所產生的轟動效應,但在計算機研發領域產生的影響不亞于前者。因為這臺計算機真正具備了存儲功能,而提出該原理的馮·諾依曼主持的同類型項目要在3年后才成功,埃克特-莫契利公司的尤尼法克也要在3年后出品,IBM此時只是局部地進行著計算機的研發工作,全面地介入也要在1年多以后。就是說,愛達賽克領先一時。 威爾克斯藉此在學術研究上獲得了巨大的榮耀,所以他不介意參與研發的萊昂斯技師復制一臺愛達賽克,帶回去做商業應用。到二戰結束時,國際上專利制度已推行了數百年,專利網已經非常結實,可是計算機這條大魚從網眼漏過了。看起來似乎很奇怪,其實這是因為計算機的發明是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有無數科技人員的心血和成果融匯其中,要爭辯誰才是第一個計算機的發明者似乎很無厘頭。 英國詩人約翰•鄧恩寫過:“沒有人是完全孤立的島嶼,每個人都是構成大陸的一小塊。” 威爾克斯教授對萊昂斯公司的復制和隨后的大批量生產采取了一種超脫的態度,沒有在專利上提更多的要求。進入萊昂斯公司的這臺機器成為史上第一臺商用計算機,以前都是做為軍用和科學計算用途的。這臺機器剛搬到萊昂斯時,曾在公司內部形成了一種恐慌,許多員工風傳這臺機器將會取代很多人,他們面臨失業。已升為公司總經理的西蒙斯認為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復雜的辦公軟件編程工作,全面自動化的過程會很漫長,沒有必要直接裁員。于是,他站出來,告訴有些惶恐的員工們“不會因為計算機而解雇任何人”。(歡迎關注姜洪軍的《銳科技》專欄) 拷貝成功的希望 “即使最糟糕的事情發生,我們一個顧客都沒有,第三臺計算機也能派上用場,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在形勢樂觀的情況下設立一個對外的計算機服務機構,向商業客戶出租上機時間。”1954年6月,西蒙斯向公司董事會建議批量生產計算機。 從劍橋大學拷貝來的計算機,很快聞名遐邇,剛進公司不久,英國軍械部就找上門來,希望能有償使用機時,進行彈道軌跡計算。氣象局也找上門來,要求幫助進行氣象數據分析。這些還都是計算范疇,而商業應用首先體現在公司的工資發放作業上,這種應用在今天也許是小菜一疊,但在上世紀50年代初,這臺設備成功地完成萊昂斯上萬人的工資發放業務,在英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驚動了當時的英國公主伊麗莎白。她上門參觀,對之嘖嘖稱奇。 接著這臺計算機為餐館配餐項目提供技術支持。隨著應用需求的增加,萊昂斯又照著原來的機器復制了一臺,但在復制的過程中,公司的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了一些修正。食髓知味,萊昂斯開始準備量產機器。“目前的時機已經成熟,應該宣布我們要建造的是供出售或出租的LEO II型商品機了。我們的經營政策也要以這個基本方針為依據。”西蒙斯敦促公司董事會做出決定,“趕制出第三臺樣機,至少應馬上開始建造,這樣就容易拉來顧客。”西蒙斯還提出成立一家分公司的動議,“這樣有助于工程的專業化,也有助于消除外界認為我們是非正宗廠家的看法。” 1954年11月,作為萊昂斯子公司的LEO正式成立,開始生產LEO牌大型計算機。不過美國計算機廠商可能帶來的潛在競爭威脅,在LEO公司高管心頭盤繞。 他們再度派員赴美考察,這次的考察范圍很廣泛,包括計算機制造商和客戶應用兩方面。參觀美國五角大樓后,他們在報告中揶揄美國人花錢大手大腳,買了不少尤尼法克大型機,卻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把它們用起來。從應用角度看問題是LEO公司的一個長處,這和美國的計算機公司有很大的區別。脫胎于傳統產業的LEO公司習慣于將機器的技術、商業、應用潛力挖掘透,也就是說其技術更新速度較慢。 而美國的計算機公司從誕生開始,就處于劇烈的競爭中,往往進行激進式的技術更新升級,后來甚至演化成過度升級,就是說客戶的設備應用潛力往往還沒有開發完,設備提供商就淘汰了這些舊的機型。LEO公司一旦進入這種競爭格局,將很難適應其節奏。 不過這一切在50年代中期還不成問題。LEO牌計算機在萊昂斯公司的成功應用,吸引了很多公司的老用戶的目光,當然以前老用戶享用的是萊昂斯的糕點和飲料。福特汽車英國公司找上門來,要求像萊昂斯一樣上馬工資發放作業計算機系統,接著是Wills煙草公司和勞埃德鋼鐵公司。格林米爾斯銀行也對LEO牌計算機投去了垂青的目光,這是一家為英國軍隊發餉的銀行。LEO在喜悅的同時,很快品味了一絲苦澀,因為在政府的主導下,英國陸軍軍餉部門花巨資訂購了IBM的一臺大型機,事先沒有公開招標。LEO獲悉后,努力爭取但無果而終。整體而言,此時的LEO在英國市場的發展還是比較順利的,它很快拿下了一家證券交易所的訂單,接著把產品賣給了政府負責養老金的一個業務部門。隨后,LEO開始進軍海外市場,把產品賣到了南非的蘭德金礦。 戰后逐步復蘇的英國市場對計算機的需求開始逐漸加大,在滋養了LEO的同時,也吸引了IBM的目光。 查爾斯·里德在《患難與忠誠》中寫到:“禍與福的相依相伏是一種耐人尋味而又幾乎普遍存在的現象。”(歡迎關注姜洪軍的《銳科技》專欄) 駕旋風而來的藍色巨人 在二戰中,相比美國,英國承受了德國更直接的軍事打擊,因此參與軍事項目的科學家為了頭頂上少掉一顆炸彈,研發動力較美國同行更強勁,所以英國科學家在計算機這一重要軍事項目上的進展迅速,成就突出。 戰爭結束后,英國政府本來可以抓住機會,推動計算機技術的民用和商業化,但結果卻是將之束之高閣,逼得一個做餐飲的企業萊昂斯挽起袖子,自己來研發計算機,進行商業應用。而同期,美國政府則積極推動戰時軍用計算機項目民用化,掌握尖端技術的一些諜報團隊甚至在政府的支持下,集體轉變為商業公司。不久,冷戰爆發。美國担憂蘇聯遠程轟炸機突防,因此希望建立一套覆蓋全美的防空網,這要用上最新的雷達和計算機技術。 軍界人士想起了二戰時的一個項目:旋風計劃。1943年,美國海軍部委托麻省理工學院進行設計飛行模擬訓練器的任務,目的是在戰爭期間加速訓練飛行員駕駛新飛機的能力,這就是“旋風計劃”。在研發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一種“喧賓奪主”的現象,項目演化成研發一種新型的、具有實時功能的計算機。為了應對冷戰,數十億美元再度被投向了旋風計劃。二戰剛結束時,美國朝野曾對IBM的壟斷能力產生了担憂,因此起初把許多計算機項目投給了它的競爭對手。但冷戰陰云讓美國人把對IBM的壟斷担憂放到了一邊,因為實施旋風計劃只能選擇最有實力或潛力的廠商,IBM無疑是當時的最優選擇,于是大量的項目、資金向它傾斜。旋風計劃中集全美精英研發的計算機技術也在委托生產時,逐步地轉移給了IBM。 結果,IBM在處理器、密集儲存器件和實時系統上迅速處于領先地位,它在提供軍品的同時,也不忘將這些新技術應用于商用產品的生產上。而美國政府對此持開放的態度,并沒加以限制。“是冷戰幫助IBM成為計算機業的國王。”IBM總裁小托馬斯·沃森這樣說。 在技術和資金獲得了充分保障的情況下,IBM不僅在美國計算機市場上攻城掠地,其鋒芒也很快指向了英倫三島,成為了LEO所面臨的主要競爭對手。 1960年11月,IBM在美國一家雜志上打出一則廣告,“問:哪一家公司的發展速度超過了IBM? 答:海外的IBM。” 眼看曾經被自己甩在后面的IBM,在美國政府的政策性扶持下快速地超過自己,LEO不無抱怨地聲稱自己是在孤軍作戰,沒有獲得英國政府資金支持,哪怕是鼓勵。 1963年2月,萊昂斯公司和英國電氣公司將各自的計算機公司或部門合并,成立了英國電氣LEO公司。業界人士評價這是在IBM壓力下的抱團取暖。 次年10月,威爾遜競選英國首相,其競選綱領中就包括扶持“技術白熱化”背景下的英國計算機產業,并對技術部大臣弗蘭克·卡曾斯說,英國的計算機工業“必須作為他的首要工作來抓”。但這比美國人晚了10多年。合并后的英國電氣LEO公司經歷了一段令人沮喪的文化沖突期,兩支銷售團隊各自為戰,技術研發也沒有形成合力。而在這段時間里,IBM投資50億美元開展的“360”項目則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技術上已將LEO徹底甩到了身后。 此時,由于冷戰的緣故,西方國家對東歐實施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但LEO落伍的機型則不在受限之列,于是,它在東歐市場獲得了回光返照式的發展。(歡迎關注姜洪軍的《銳科技》專欄) 莫斯科的告別晚宴 1967年,一臺LEO 326 型號的計算機在莫斯科索科爾尼基公園進行作業演出,這種機型在西方社會已屬于淘汰機型,LEO希望還能在這里找到市場。不過,缺乏硬通貨的當地用戶,看來也不想將錢花在這樣落伍的產品上,機器在參展后只好又運回英國。 在回國的那天,會議主辦方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告別宴會,招待所有展會期間的工作人員,從翻譯人員到清潔工都請到了。大家頻頻舉杯痛飲,不想告別這冷戰期間難得的友誼場面。觥籌交錯間,LEO員工臉上笑意盈盈,但心里黯然,因為他們知道LEO的流金歲月已然逝去,該說再見了。 管理專家唐納德·摩爾后來寫了一篇回憶錄,略帶感傷地說:“回首過去,LEO沒有繼續存續下來實在是個遺憾。它的研制小組和機器在那個時代的成就都堪稱楷模。那個餐館配送系統顯示出用戶管理、系統設計、各個操作員、計算機、送貨車等因素的有機結合的價值所在。當時它是通過普通電話用聲音工作的,我不妨問一句:‘今天雖然有了更先進的技術,其結果能比那時好多少呢?’” 《銳科技》姜洪軍,著有《中國互聯網商業英雄列傳》、《極客:改變世界的創新基因》、《雷軍: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微軟王朝危機》、《谷歌風云》、《喬布斯和他的對手們》等8本紙質圖書;以及電子書《敗局鑒》、《對話CEO》、《他們改變了喬布斯》、《硅谷狂人:埃里森》、《喬布斯前傳》、《聯想別傳》、《iPhone秘史:混亂、陰謀與背叛》、《iPad的前世今生》,主編有《銳科技》、《新工業革命中的企業實踐》、《互聯網思維@轉型》、《互聯網思維:電商新力量》、《金融業CIO訪談錄》、《名人@ 大家》等電子圖書。歡迎掃描關注姜洪軍的微信公眾號:lookchuanqi。作者聯系郵箱:dajiang5199@163.com
傳奇 2015-08-23 08:42:1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