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最近,《建國大業》和《風聲》都突破了原有的對于“大片”的固有印象,引起了觀眾強烈的興趣,也顯示了華語電影整合的氣勢。《建國大業》是一部氣勢磅礴,有開闊的歷史視野和文化意蘊的電影,也是電影人對于共和國六十年的真摯感情和理性思考的集中的體現。《風聲》則是類型片的新的探索和追求的展開,其對于革命者的機智和勇敢的表現也多有出人意表。這種展開其實顯示了經過了六十年的艱難的跋涉和從2002年以來的中國電影的“大片”的追求,中國電影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前景廣闊的新的階段,也已經在全球華語電影的格局中顯示了中心的位置。這兩部電影顯然具有相當的標志性,它們其實標志著中國內地電影在整個全球華語電影發展中的中心的位置和華語電影在整個世界電影格局中的位置。
《建國大業》和以往表現解放戰爭的電影有所不同,它是由舊政協到新政協的歷史來梳理和表現“新中國”建國的合法性,也就是將“新中國”在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中的必然性加以表現。它不僅僅是戰場敵我針鋒相對的表現,也不僅僅是人民的歷史選擇的呈現,而且還是在政體上的國家的合法性的表現。這種表現是通過藝術的細節和真實歷史的精細開掘呈現的,因此顯得由感性的人物和生活細節展現了中國“大歷史”的必然性。其間對于當時活躍在中國的各種政治力量和社會群體都通過故事情節進行了勾勒,表現了在決定中國未來的關鍵的幾年之中中國社會對于一個新的共和國的共同的認同的形成。因此,這部電影立意高遠。其間備受關注的一百七十多個全球華語電影明星的加盟。這其實是非常難以做到的電影資源的整合,像好萊塢也難以做到這樣的事情。如果沒有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讓這些明星感受到這部電影具有的重要的意義,就不可能實現。這其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是一個炒作的行為,而是集中顯示華語電影的分量的重要的舉措,也反映了中影和中國電影在全球華語電影的制作和發行中的中心的位置。這些明星在電影中的表現都非常盡職盡責,雖然大明星演小角色,但往往一兩個鏡頭就畫出一個生動的人物,為電影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建國大業》既是對于當年建立新中國的“大業”的表現,也是中國電影的新的“大業”的表現。
《風聲》則是華誼兄弟這樣具有影響力的民營公司制作的。這部電影的導演陳國富其實當年是臺灣“新電影”的代表性的電影導演之一,但他多年以來就在大陸工作,并長期從事策劃等幕后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建立了扎實的信譽。這次他重新作為導演主導拍攝《風聲》這部完全以內地的人才和市場為中心的作品,當然也是兩岸三地的人才的流動和全球華語電影資源整合的標志。而《風聲》這部電影對于人性的體察、對于當年在殘酷的環境下,面臨著嚴峻考驗的志士的形象的表現都有很高的成就。它體現了一種以懸疑為特色的類型電影的巨大的潛力和可能性。這樣一部中等規模的電影以“大片”的形態出現也顯示了中國電影的“大片”文化已經有了更加廣泛的公眾的認知和更加靈活的運作。以往各種尚未被發掘的類型電影現在都顯示了新的可能性。如在暑期檔放映的動漫故事片《麥兜響當當》也是以都市生活為中心的,能夠受到白領和青少年受眾高度認可和歡迎的重要的作品。其故事的妙趣橫生,內容的幽默中含有感傷,都切合當下觀眾的趣味,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這種類型的豐富性其實正是電影文化具有新的豐富性和電影市場繁榮的必然結果。
《建國大業》和《風聲》等電影的出現其實是全球電影格局和華語電影格局轉變的重要的象征。過去華語電影曾經經歷過內地、香港和臺灣的分別發展的格局。而從今天看來,華語電影的整合發展的格局已經伴隨著內地市場的崛起而形成了。內地市場在整個華語電影市場中的主力的位置也已經確立,這當然給了內地的電影產業巨大的機會,內地電影制作在整個華語電影發展中的中心地位也已經和內地市場的崛起一樣引人矚目。如中影集團這樣的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國營公司和象華誼兄弟這樣的民營公司等等等都有一系列成功的電影和雄厚的實力,這些企業無疑構成了華語電影運作的主力。而這其實也給了兩岸三地的電影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過去人們一般認為只有美國的“好萊塢”的全球影響和印度“寶萊塢”的本土的制作能力和影響足以成為世界電影的兩個中心,今天看來以大陸和兩岸三地的整合為標志的華語電影的新的發展也足以以中國內地的巨大的電影市場為依托,創造一個新的電影的中心,其前景已經清晰可見。
創造中國和全球華語電影的輝煌時代已經成為現實的可能。
張頤武 2011-12-29 22:19:3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