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恰逢二月二龍抬頭 拜龍神祈春雨 傳統節日 二月初二 民俗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大地回春,萬物復蘇,天地交泰,風調雨順則為萬物生長開創生機。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譜系中,龍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關系到一年的莊稼的豐歉,因此,為了求得龍神行云布雨,二月初二日這天要在龍神廟前擺供,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

據傳,宋太祖趙匡胤認為農業是關乎國運興衰的大事,因此,他對“二十四節氣”很重視,也格外看重“二月二”。這時候春播即將開始,需要雨又正逢“雨水”、“驚蟄”,屬于降雨的節氣。而“龍”是古時民間認為主管降雨的神,趙匡胤希望通過“春龍節”對龍的祈求,實現降雨的目的。

北宋干德三年(公元965年),趙匡胤于二月初二在都城東京——開封城郊親自筑臺祈雨,并頒詔定“二月二”為春龍節,自此“二月二”成為正式節日。于是,在皇帝的帶動下,“二月二”祭龍祈雨的民間活動蓬勃興起,并代代相傳沿襲了下來。

引龍回

二月初二的風俗,最流行的是“引龍回”,亦名“引錢龍”,就是取灶灰從戶外水井邊撒起,一路逶迤步入宅廚,旋繞水缸,成一彎彎曲曲的灰龍。明朝的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記載:“都人呼二月二日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曰引龍回。”

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云布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后,百蟲萌動,疾病易生,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谷豐登。

“熏蟲”和“炒豆”

明清以來,在黃歷二月二還增添了“熏蟲”、“炒豆”的活動。明劉侗和于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熏床炕,曰熏蟲,為引龍蟲不出也。”清康熙時的《大興縣志》記載,“二月二,家各為葷素餅,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蟲。”這是因為這一時期蟲子越來越多,熏蟲就是把蟲子熏死,以免危害人體健康。

而“炒豆”驅蟲更有意思,即將黃豆浸在鹽水中一段時間,然后取出放在鍋中爆炒,很快黃豆在鍋中發出劇烈的響動,這樣蟲子被驚動就都跑走了。

剃龍頭


二月初二剃龍頭。(網絡圖片)

古時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正月開始民間就忌諱剃頭,因此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后,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另外,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愿望。

此外,大人們要用五色布剪出方形或圓形小塊,中間夾以細秫秸稈,用線穿起來,作長蟲狀,戴在孩童衣帽上,俗稱“戴龍尾”,驅災辟邪。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祝愿孩子長大后識文斷字……

吃龍鱗、龍須


龍須面(網絡圖片)

《析津志》在描述元朝大都的風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面條,稱為“龍須面”;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總之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此后的明清兩朝,沿襲了這一風俗。清末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寫道:“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面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卷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面條、水餃等。

在天津,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煎龍鱗。天津人這天講究吃“煎燜子”。“煎燜子”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面都被煎出黃嘎兒來。


煎燜子(網絡圖片)

天津的燜子跟各地的涼粉、粉皮屬于同類食品,是用淀粉調水熬熟呈流質狀,經冷卻而成的。天津燜子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淀粉。煎燜子要用平底鐺,少加些油,慢火煎到雙面微現焦黃。盛到碟子里趁熱澆上麻醬汁、蒜泥、醋、醬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食用,清香爽口,余味綿長。

民俗專家說,燜子有涼粉一樣的“涼性”。將近早春,人體里陽氣萌動,又時有春寒,燜子煎熱了吃,涼熱兼顧,跟節令配合非常得當,盡現中國飲食的養生之功。

吃芥菜飯


芥菜飯(網絡圖片)

黃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常食用富含葉綠素及維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對人的皮膚有好處。故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

這個習俗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訪民情,到浙南一農戶家中,發現一名飽讀詩書的青年張某因家境貧困,無法進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讀詩書。張某熱情好客,請乾隆皇帝吃頓便飯。正當準備做飯時,張某發現米缸里的米不夠吃,又沒菜肴。張某靈機一動,叫其妻先準備開火,自己從后門出去到地里拔了一把嫩芥菜,加點佐料,煮成一鍋綠中夾白的芥菜飯。

乾隆皇帝平時吃慣了山珍海味,當時已至晌午,早已饑腸轆轆,一聞到這芳香撲鼻的芥菜飯,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贊不絕口,連問這綠里夾白的飯是怎么做的。張妻答道:“這叫芥菜飯,吃了不會生疥瘡。” 這天,剛巧是二月初二,因此二月二吃芥菜飯的習俗便從此傳了下來。

吃太陽糕、驢打滾


驢打滾(網絡圖片)

二月二的吃食還有一種,名曰“太陽糕”,是用來祭太陽神的。民間有在二月初一這天祭太陽神的習慣,后將土地神的生日也納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燕京歲時記》記載:“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團成小餅,五枚一層,上貫以寸余小雞,謂之太陽糕。都人祭日者,買而供之,三五具不等。”這種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雞是太陽的象征,雞鳴,則太陽升矣。

“驢打滾”是一種豆面糕,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由于清代經營食攤現制現售“驢打滾”時,隨制隨撒豆面,猶如郊野毛驢就地打滾粘滿黃土似的,故得此詼諧之名。**

責任編輯:林妍
                                                 


2015-08-23 08:46:38

[新一篇] 原來世間真有金鳳凰 動物有靈

[舊一篇]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