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咚:“亞投行”背后的中美政治戰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撰文|丁咚

來源|天涯博客


新加坡政府29日為建國總理李光耀舉行國葬,共有24國政要出席了這場空前盛大的葬禮,以紀念這位卓越的領導人。他們包括東盟九國元首或總理(菲律賓除外,該國乃由參議院主席德里隆代表出席)、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不丹國王旺楚克、加拿大總督約翰·斯頓、印度總理莫迪、以色列總統里夫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 新西蘭總督邁特帕里、韓國總統樸槿惠、卡塔爾元首塔米姆、泰國總理巴育、英國首席國務大臣威廉·黑格、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以及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


而幾乎在同期,在中國作為主場主辦的博鰲亞洲論壇,出席的國家領導人中現任的僅有,奧地利總統菲舍爾、印尼總統佐科、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荷蘭首相呂特、瑞典首相勒文、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澳大利亞總督彼得·科斯格羅夫、烏干達總統穆塞維尼、贊比亞總統倫古、卡塔爾首相兼內政大臣阿勒薩尼、尼泊爾總統亞達夫、斯里蘭卡總統西里塞納,不僅在數量上不能與之相提并論,而且亞太諸多重要領導人,包括東盟十國中央政府領導人、亞太強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的主要領導人都缺席了2015年度博鰲亞洲論壇。出席年會的除了極少數亞洲國家的實際領導人外,其中多數,要么是亞洲國家中非主要領導人,或者為數不多的欠發達國家領導人。


兩個陣容的大懸殊,其實并非偶然,或許是為了避免與李光耀葬禮重疊,博鰲亞洲論壇的領導人峰會實已提前舉行(其中部分領導人在參加完博鰲論壇后再飛抵新加坡出席李光耀葬禮,可以作證)。從時間上來看,有關國家先出席博鰲論壇再參加李先生葬禮,沒有問題。換言之,亞洲諸多重要國家領導人是在刻意避開參加以中國為主場的博鰲亞洲論壇,而選擇參加李光耀國葬。令人注意的是,歐洲主要大國德國、英國、法國等國也未出席博鰲論壇。


這背后實則隱含了諸多微妙意涵。


中國主導推動建設亞投行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逐漸演變為一場復雜的多邊外交戰和政治戰,撬動了原有的國際關系秩序,引發了現存國際體系領導者美國的高度警惕和防范。美國多次對其盟國提出警告,要求謹慎對待亞投行,然而其盟友在利益誘惑之下紛紛背離美國的要求,申請作為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截止目前至少有44個國家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在此過程中,中國為了爭取更多國家以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主動提出改變傳統的國際金融機構規則,不再尋求一票否決權。這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那些猶豫不決者。


從另一方面看,加入亞投行對創始成員國利益極大,而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和主要的國際貿易國,其對外吸引力也不容低估。沒有一個意欲發展經濟的國家可以無視亞投行和中國實施的戰略。


但很顯然,即令包括德國、英國、印度在內的世界多國愿意加入亞投行,也絕不意味著它們希望改變國際關系現狀,支持中國在新的國際秩序中發揮主導作用。也即是說,它們一方面加入亞投行,以分取一杯羹,一方面又要繼續維護美國首要大國地位,維護美國對世界經濟和政治事務的領導。在此背景下,在國際關系博弈正進入敏感的時刻,西方主要大國領導人幾乎集體缺席了中國的博鰲亞洲論壇,意在避免外界得出印象,它們拋棄了美國,投入了中國的懷抱。


而對亞太國家來說,感覺可能更復雜些,它們既離不開與中國的交往以獲取經濟利益,又對中國咄咄逼人的外交方略保持距離——亞投行和一帶一路,都是中國雄心勃勃的外交目標的體現。而李光耀的葬禮為其提供了表達這種情緒的舞臺。東盟國家主要領導人除了與新加坡毗鄰、關系微妙的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和因國內行程未出席新加坡建國總理的葬禮的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外,其他國家行政主要負責人均出席葬禮。但這些國家的絕大多數,都缺席了博鰲論壇。同時,亞太國家中的重要大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的國家主要領導人也避開更具實質意義的博鰲論壇,去參加一個禮儀性的活動。它們都在暗示,對于中國的國際抱負,它們不僅不以為然,也在以自己的行動加以抵制。


更有意思的是,李光耀本人就是東盟的主要設計師,而新加坡也是東盟的最初四個創始成員國之一。亞洲多邊國際關系的思想的始作俑者就是李光耀。而設置東盟的目的,一方面固然是加強地區合作,促進各自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是著眼小國間的相互聯合,以對區域潛在的超級大國形成制衡。事實上,李光耀從來都是主張對中國加以制衡的亞洲極少數政治思想家之一。新加坡媒體在李光耀的專題新聞中就摘錄了他有關中國的觀點。他在《李光耀觀天下》中認為,中國的鄰居開始感受到,這個蘇醒后的巨人外交政策越來越強硬。美國在國際或至少在亞太區的老大地位,也受到嚴峻挑戰。李光耀長期以來致力于推動美國和印度等世界強國和區域大國強化它們在東亞的存在,其制約中國的意圖一目了然。


新加坡在邀請中國領導人出席葬禮的同時,也邀請了臺灣領導人參加葬禮,從而使馬英九首次實現對非邦交國的訪問,其底蘊即在于此。臺灣可說是天然地對中國大陸進行制衡的地緣勢力。即便它的邀請令中國大陸不爽并降低吊唁規格,也不改變做法,凸顯出了其主張之堅定。


對東亞乃至亞洲地緣政治學的“教父級”人物李光耀的尊崇以及高規格紀念,這本身就別具意味。他們通過在李光耀葬禮上展示團結,對中國在區域可能帶來的危險和沖突施加某種壓力。

就連中國十分看重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俄羅斯也在中國和它的地區伙伴間保持平衡。它派遣第一副總理到訪中國參加博鰲論壇,但隨后就直奔新加坡出席李光耀葬禮。


新的國際關系能否建成,或者說舊的國際關系是否要拋棄,最終還是取決于美國的立場,在此之際,美國總統特使、財政部長盧來到了中國,在接下來的兩天將圍繞諸多重大議題進行磋商。在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最后確定期限前,中美達成一項妥協案,以保證美國體制的穩定,并適當考慮中國的角色,將是盧此訪的一個核心的目標。



天涯觀察 2015-08-23 08:47:16

[新一篇] 金庸人物譜 程英: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舊一篇] 煙草局長們何以熱衷與女下屬“寫日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