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80后創業者對90后的挑釁:你們的光環我們曾擁有,我們的優勢你們還不懂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鈦媒體 TMTpost.com

TMT|創業|創新

鈦度要點:我們80后比之90后,雖然沒有他們骨子里天生的互聯網叛逆基因,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妄自菲薄、黯然神傷。我們的優勢是有著更多的沉淀,對交際、對格局、對堅韌,就像當初70后之于80后,這些都足以讓我們在這一次移動互聯時代的創業中,看清未來的發展形勢,增加走到最后的成功籌碼



說起創業,去年到現在,媒體在鼓吹90后這個族群上達到了驚人的一致,馬佳佳、張天一等話題人物幾乎一夜成名,他們不是聲稱不懂互聯網思維就是等死,就是你的模式過時了,我們玩的是粉絲和社群,總之對傳統企業和穩重的70、80后們就是各種瞧不上。


確實,80后離當初被媒體作為創業標桿熱炒的2006年,轉眼已經過去了9年。那時,以央視《對話》、《經濟半小時》欄目為開篇,采訪了數碼和消費電子網站泡泡網CEO李想、主攻社交平臺與服務的康盛創想CEO戴志康、提供影音文件的視音頻娛樂網站MyseeCEO高燃和把網游搬到線下做真人實景數字引擎的茅侃侃。之后,“80后”的概念迅速被媒體炒熱。


再之后,被譽為80后第一波創業者的李想等4人開始頻繁接受采訪,上雜志封面,去高校演講,四處同臺作秀。顯然,他們已經成為了“明星”,而在當時“80后是垮掉的一代”呼聲高漲的輿論中,這四人則意外成為了“80后”的代表。


這個報道的影響就是,似乎同時每一位80后都開始傲嬌起來,認為自己就是天之驕子,他們四個行,我們為什么不行?這個時代就該是我們這代人的時代啊。于是,這股創業浪潮風靡全國,猶如洪水猛獸不可阻擋。

2006年,我剛剛結束了第一次創業。


那是一次在05年春,被媒體報道成“大學生做網絡破爛王”的靠網上回收廢舊物資的項目,叫做“蘇州收廢網”。當時姑蘇晚報、蘇州電視臺、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深圳青年等各路媒體一窩蜂的報道之后,不單單網站訪問量成倍增長,每天還接到十幾個全國大學生們的加盟電話,企業打來合作的業務電話,連環衛部門都主動給了我們一輛廂式貨車和幾個大學社區,作為支持大學生創業的誠意。讓我和我的合伙人們儼然就是蘇州的李想和茅侃侃一般,開始膨脹和享受著聚光燈下的一切。


(05年夏,收廢網“循環經濟”公益宣傳)


那時候,還在上班的我和我的三個同事,原本只是每個人掏了500元做了個網站,想收點平臺信息中介費的,卻被這媒體熱捧突襲的手足無措,開始謀劃辭職創業。找到肯出錢的合伙人后,于是我率先離職注冊好公司,甩開膀子準備大干一場。曾經有個做廢舊物資的土豪開價50萬買我們網站,而傲嬌的我們還暗暗瞧不上這筆錢,無知的認為這個“未來一定會很牛逼的,誰知道能做多大呢。”


但是不到半年,媒體的熱潮漸漸退去之后,我們的致命短板也逐漸顯現,譬如不懂廢品品類辨別知識、不夠圓滑不會賄賂企業負責人、沒有大額資本金。甚至我們合伙人之間的分工與配合更為致命,每個人都想說了算,誰也不服誰,認為既然出來,就是想當老板的。竟然沒有人專門去開拓業務,只靠每天等電話,這直接導致了大家先后離開另謀發展。


而06年夏天,在李想們上完央視之后的一個月,我受蘇州中小企業局之邀,去了蘇州大學本部的存菊堂,作為演講嘉賓,參加了“江蘇民營企業競爭力大講堂”,給大學生做創業主題演講。一起同臺的有新海宜電信的董事長張亦斌,具體講了什么,我記不大清了,只記得講完下臺來,全是汗的手里塞進了一個紅包,里面有600塊錢。


互動環節,當時有大學生站起來問我,是否支持畢業就開始創業。我說,


我認為應該先在職場磨礪幾年,一是靠表現證明自己的能力,二是積累一定的人脈和資金,然后再上馬會比較靠譜點,不然除非是富二代,否則你的90%的創業失敗,就只能讓經濟拮據的父母來買單了。


而我做收廢網的那一年多,常常因為好面子來人就招待,開銷還挺大,吃吃喝喝就所剩無幾了,經常要靠老婆的工資貼補家用,可謂現實太骨感,骨感到只能再度逃去上班了。

后來,打工的職業也基本與互聯網運營有關,進入阿里系做了幾年電商,09年和2011年拿了前老板的投資連開了兩個公司,做自有品牌和代運營,可以稱之為第二次創業了吧。



(2011年春,電商代運營項目大促當天)


雖然以前犯過的錯誤沒有重犯,卻依然因為遇人不淑選錯股東,公司核心業務被貍貓換太子,導致失去了有可能成為江蘇最大的電商代運營公司的機會。


殘酷到滅絕人性的現實,讓我領悟到,創業切切實實是九死一生的行為。于是元氣大傷的我咬牙決定,三五年間無論如何不再創業,做個站在他企老板的肩膀上起舞的人,白話就是“創業太危險,還是打份工安全”啊,呵呵。而從2012年春起至去年底,這期間我安安穩穩的干著一份電商高管的工作,加上一些電商咨詢顧問的項目,收入確實比之前創業時來的更多,更容易。


雖然,作為一個大摩羯男,這一個被形容為“一輩子都在創業”的苦逼星座。


還有更為寶貴的收獲,就是在我的老板身上看到了我創業時也有的毛病,估計當時,我也被我的員工像我現在咒罵老板一樣,每天不以為然,念叨兩句“傻×”。而作為老板,你一邊剛愎自用,自以為高明,一邊卻還在享受掌控一切的快感,卻不知已經走到了自我毀滅的邊緣。

但是,有些人的秉性是天生就應該創業的,短暫的職場經歷也只是儲備能量,以備再出發。我也不想,但這就是命。


對于現在的我而言,回想當初的創業經歷,即使堅持下去又能怎么樣,用現在的眼光去審視,其實那就是個死胡同。只是自己當時的能力,未能看清整個項目的全貌,沒有那么敏銳的判斷力。你可能看到身邊有好多人,創業了十幾輪,項目還在換,一路順風順水的牛逼人物畢竟是極極極少數,失敗的才是大多數。經常聽到認識的投資前輩分享,往往多失敗幾次,又能有所總結的人,比之第一次創業的更能得到他們的青睞,畢竟你的抗擊打能力更高,失敗幾率更低些。所以,創業路上伙伴們,失敗一兩次,這也是可貴的財富。


80后雖然還有點兒叛逆,但其實我們從小受的教育畢竟還是正統的教育,只是互聯網的普及讓我們開始看到了另外一種獲得信息的渠道。都想放開手腳,但很多思維定式和家庭責任已經讓你徘徊不安,禁錮的不僅僅是思想。創業沒有早晚,只是你做的事情是否在正確的時間順勢而為。還有團隊的核心成員,就像談戀愛,談著換著就找到對感覺的了,這也需要時間上的磨合。而之前年少輕狂的時候,很多事情讓自己不舒服就特抗拒,即使很重要也不會做,現在就不會,被逼的學會面對現實了。


其實我們這批80后,沒有60、70的那些隱忍和堅韌。他們也是練出來的,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們年紀輕經歷少,自然有些弊端,眼光和格局有限,入世不深,想不遠。一句話,就是因為沉淀不夠。創業,我認為與年齡無關,因為這本身也是一個沉淀的過程。


90后的叛逆其實有點招人嫉妒,一如當初媒體宣傳80后一樣,風光一時無兩。但是,像從張天一還有一些同齡的創業者來看,發現這些人特別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的叛逆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給所從事的行業帶來一股革新之風,讓很多傳統行業變得更個性和有趣。這種不循規蹈矩、出人意表的做事方式,其實就是維珍公司成功的DNA。更幸運的是,現在有個叫做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讓低成本連接更廣的潛在客戶變成可能。


而我們80后比之90后,雖然沒有他們骨子里天生的互聯網叛逆基因,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妄自菲薄、黯然神傷。我們的優勢是有著更多的沉淀,對交際、對格局、對堅韌,就像當初70后之于80后,這些都足以讓我們在這一次移動互聯時代的創業中,看清未來的發展形勢,增加走到最后的成功籌碼。


而讓自己做的事情變得有趣,這可不是哪一代人的特權,某種程度上,這是天賦,哇咔咔~


我們是80后,是正年輕的前浪,90后們,有膽你來啊,你拍死我們啊!哼!!(本文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 2015-08-23 08:48:12

[新一篇] 專訪 .NET 開源關鍵決策者潘正磊

[舊一篇] 程序員們對Apple Watch的反應調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