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好好玩 菠蘿科學獎得獎會獎菠蘿嗎?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文藝連萌的小伙伴在杭州籌辦的中國科學界的盛事——菠蘿科學獎已于昨晚,也就是4月11日落幕。

“菠蘿科學獎”被媒體稱為“中國的搞笑諾貝爾獎”,通過廣泛征集科學領域內“好笑而嚴肅”研究成果,讓更多人,比如我這樣沒科學細胞的人一起體會科學的有趣好玩一面。

這次頒獎儀式除了幻想獎首次空缺,數學、化學、語言學、心理學、醫學生物、物理學、發明、菠蘿ME和菠蘿U獎,其它共計九個獎項全部揭曉。

下面讓我們來“事后評委”一下,到底搞笑不搞笑,不搞笑回頭朝他們扔西紅柿,哦,不,扔菠蘿。


數學獎:多少口能舔完一顆棒棒糖

“棒棒糖需要舔多少口才能被完全吃掉?” 這幾乎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2015年菠蘿科學獎數學獎頒給了來自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研究所的黃金紫團隊,以表彰他們發現了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80年代美國的一則著名的棒棒糖廣告,一位小男孩向森林中的動物們請教這個問題,最終貓頭鷹先生(Mr. Owl)告訴他說我們應該用實驗來檢驗。貓頭鷹開始實驗,但是到第三口就忍不住把棒棒糖咬碎了——于是得出了3口這個最終結論。廣告的最后說:“棒棒糖需要舔多少口?世界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不過現在,柯朗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實驗室意外發現了答案——說意外,是因為研究的初衷是為了解釋溶解過程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化學獎:小果蠅如何找吃的?

坐在上午最后一節課的教室里,饑腸轆轆坐立不安恨不得一步沖到食堂;肚子咕咕叫的時候,翻箱倒柜找出藏在角落的半塊巧克力……這樣的切身經歷,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過。吃飯不僅是生活中的頭等大事,科學家們也對其中的種種過程頗感興趣。生物學上把饑餓時候“上窮碧落下黃泉”尋找食物的行為叫做覓食行為,然而覓食行為到底由身體的哪一部分控制、有著怎樣的生物化學基礎,這一點卻一直沒有清晰的答案。2015年菠蘿化學獎頒給了來自浙江大學的王立銘教授研究組,以表彰他們發現了一種與果蠅覓食密切相關的化學物質——章魚胺。他們發現,“找東西吃”與“吃東西”這兩件事盡管看起來一氣呵成,但它們其實是兩個不同的過程,背后的生理機制也有差異。


語言學獎:“呵呵”的網絡功能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地通過微信等手段與人交流。隨著網絡會話的高度普及,“呵呵”一詞也曾被網友們用來表示微笑。然而很快,“呵呵”的含義急轉直下,仿佛一夜間變成了“最傷人詞匯”,被用來嘲諷,被用來罵人。2015年菠蘿語言學獎頒給了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汪奎,以表彰他在碩士畢業論文中探討了“呵呵”一詞的網絡功能。當“呵呵”不僅是呵呵,發散出了很多意義,隨之人們開始不再相信呵呵僅僅是微笑的標志了。在禮貌地笑的時候,人們呵呵;在尷尬的時候,人們呵呵;在無語的時候,人們呵呵,在敷衍的時候,人們呵呵……當“呵呵”不再是呵呵,內涵和作用開始無限擴大的時候,人們見到“呵呵”就難以肯定其承載的意義。

心理學獎:姓名影響幸福度

2015年菠蘿心理學獎頒給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科學重點實驗的蔡華儉研究組,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名字偏好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名字,是父母在出生時賜予我們的禮物,有寓意和期許,反映了我們所處文化圈的特征,也是我們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符號。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將名字視為一個人靈魂的一部分,為此他將自己討厭的曾用名西格斯蒙得(Sigsmund)劃掉一個斯(s),改成了為人熟知的西格蒙德(Sigmund)。或許你沒意識到,人們對自己名字的滿意度,還會影響到他的幸福指數——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蔡華儉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中國人對自己名字的偏愛和他們的幸福感存在密切聯系:一個人越是喜歡自己的名字,他就會感到越幸福。

醫學生物獎:猴跟猴他媽長得更像

臉盲癥患者的生活有諸多不便,是的,哪怕是研究猴子也不行。在動物行為學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需要面對個體識別方面的問題——你必須要知道誰是誰,才能知道這些個體的某些行為有什么意義。雖然的確有分子生物學手段可以用——大概就是去找到動物們的便便,然后提取DNA做檢測,但是這樣的過程未免太過繁瑣,而且成本高昂了。不過,對于靈長類動物研究者來說,他們還有一條捷徑可以走,那就是——看臉。2015年菠蘿醫學生物學獎頒給了來自鄭州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研究所的路紀琪教授團隊,以表彰他們用數學方法對猴子面部相似度進行了分析,并發現有血緣關系的猴子長得更像。和人類一樣,這些非人靈長類的面部也都存在著細微的差別,不僅研究人員可以看出猴子們的差別,猴子自己,也會依賴于面部識別進行它們的社會交往活動。

菠蘿ME獎:一坨肉

2015年菠蘿ME獎獲得者是微博@一坨肉的一年 。正職是攝影記者的生物男張弘弢,一直很好奇一個問題:離開了冰箱這臺“食物的時光機”,一塊肉在常溫下會發生怎樣的腐敗過程。于是他從超市買來一盒兩塊帶骨的豬肉,將其中一塊放進冰箱冷凍,另一塊在常溫下持續觀察一年。對于觀察到的令人難以忘懷的種種景象,張弘弢并沒有滿足于自己“欣賞”,而是堅持將這坨無名肉的狀態,圖文并茂地以微博@一坨肉的一年 直播到了社交媒體上。沒想到,每天都有大批網友關心這坨肉的最新動向,經常關切地詢問肉上的蟲子今天有沒有出來散步,甚至還有熱心粉絲為這坨肉的照片制作了精良的配樂視頻。作者的堅持和科學精神,讓這成了一場致意好奇心的行為藝術。


一年時間,同一塊肉。圖片:@一坨肉的一年 微博

菠蘿U獎 :美麗化學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就是由化學反應構成的,卻很少有機會從美學的角度來觀察原子重生排列的種種風貌。去年,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梁琰副研究員和他的團隊,從化學這門基礎學科中發現了攝人心魄的美感。借助4K高清攝影機和視頻技術,他們掙脫時間的束縛,記錄下了化學反應和化學結構中以微米計的壯美圖景,堪稱“燒杯中的國家地理”。《美麗化學》,獲得了2015年菠蘿U獎。《美麗化學》項目不只是好看,還好看出了國際聲望——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大眾科學》雜志組織的2014-2015年度Vizzies國際科學可視化競賽中,《美麗化學》榮獲視頻類專家獎。這也是在這個頗具聲譽的比賽中,第一次有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藝術作品獲得獎項。



發明獎:可發電的紋身貼

當提到新能源人們還在想著太陽能、生物質能時,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團隊已經把目光瞄準了我們人類自己——用汗水來發電。他們把電池做成我們小時候愛玩的紋身貼,貼在皮膚上,當你類的滿頭大汗的時候,就可以用自己的汗水換來能量。2015年菠蘿發明獎頒給該研究項目的賈文昭等研究者。人在做劇烈運動時會產生乳酸等代謝物質,研究者正是利用人們汗液中的乳酸來獲得電能。通過貼在志愿者手臂上的"汗水電池"紋身貼,研究者就可以在他們運動時,從他們身上獲得源源不斷的能量——想想看,在夏天大家都大汗淋漓的時候,在每人身上都貼這么一塊電池來發電,那是一幅多么熱火朝天的景象啊!如今,它正向現實邁出第一步。


物理學獎:蚊子不會被雨滴砸死的秘密

漫漫細雨對我們來說時常是浪漫而愜意的象征,可你有沒有想過,對體積微小的昆蟲,譬如蚊子來說,雨中漫步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大片。一滴雨珠的重量可以達到蚊子體重的50倍之多,在蚊子眼中,我們口中的“毛毛雨”,不下于一輛輛甲殼蟲汽車從天而降!可惜的是,在如此漫天高速飛落的“甲殼蟲汽車”雨中,蚊子依然能夠嗡嗡作響而毫發無損。是什么賦予了它們如此神通?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胡立德教授的研究組發現了蚊子不會被雨滴砸死的訣竅 ,也因此獲得了2015年菠蘿物理獎。為破解謎題,研究團隊對雨中飛舞的蚊子進行了高速攝像,以便仔細觀察蚊子被雨滴擊中瞬間的行為。視頻顯示,蚊子被雨滴擊中時并不抵擋雨滴,而是與雨滴融為一體,順應雨滴的趨勢落下。當雨滴擊中蚊子翅膀或腿部時,蚊子會向擊中的那一側傾斜,并通過高達50度的高難度“側身翻滾動作”讓雨滴從身側滑落。而當雨滴直接擊中蚊子身體時,蚊子先順應雨水強大的推力與之一同下落,隨之迅速側向微調與雨滴分離并恢復飛行。研究和模擬這些動物應對大自然的特殊本領,可以為我們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提供新的設計思想,解決機械技術上的很多難題——比如,如何更好地設計微型飛行器,讓它們能夠像蚊子一樣,在雨中輕盈地翱翔。




讓我們一起又科學又文藝




花邊閱讀 2015-08-23 08:48:16

[新一篇] 《宰相劉羅鍋》原來尺度這么大!

[舊一篇] 無論如何,請保持你的創造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