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原來日本以前就是印度”。12日,微博知名博主@小野妹子學吐槽 發布了一組昭和時代的老照片,并這樣感慨。照片記錄了日本拉面店外賣小哥們的英姿,酷似喜歡將高高堆疊的貨物放在頭頂上搬運的印度人。 照片記錄了日本拉面店外賣小哥們的英姿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食品,除了魚生和壽司,就要數拉面了。日本人興起吃拉面,原來只有短短數十年歷史,在此之前,他們只有蕎麥面,因此,古裝日劇只會見到演員在吃白米,飯團。 據悉,面條最初是由中國傳到日本,但一直不太流行,古代的東洋人還是喜歡吃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成為戰敗國,由于很多男丁葬身沙場,婦女也被抽調作戰爭工業,以致農地荒廢,日本民眾要靠美國的糧食配給維生,美國運來的不是一担担白米,而是一袋袋面粉。用蕎麥面的作法,再以調料放湯做拉面,日本人不吃還好,一吃便上了癮,從此產生拉面情結。之后,日清食品創辦人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祖籍臺灣)更發明了方便面、泡面等,讓日本人無時無刻也能吃面。 這些昭和時代的老照片,正反映了當時日本拉面店生意紅火的盛況。 拉面也是日本暢銷人氣漫畫及電視劇《深夜食堂》里的關鍵詞,拉面文化學者右田裕規認為,拉面文化與夜食文化的關聯與城市文化的發展有直接緊密的聯系。一來拉面本身已屬外來傳入的食品,它本身已有一種隨時代變化增潤生變的特質在內;加上即食面的技術,使得它的流通得以迅速普及,而消費者也可以用極為便利的途徑享用。面對二十世紀都市文化的急速發展,一方面都市人口的夜宵需要與日俱增,同時都市人的生理及心理欲求,都容易在即食面上得到滿足,由是而使得作為夜宵的拉面文化,可以發展至遍地開花的地步。 最后,小編也要為印度人說幾句。印度人的頭頂功夫,是源于古代生活勞作的需求,也不全是印度獨特的文化差異。 2015年2月25日,印度東北部的特里普拉邦一條鐵路上,一名印度工人正將運來的碎石鋪上鐵軌內。 一名印度鐵路工人正在搬運鐵軌鋪建所需要的碎石。 由于古代交通運輸工具匱乏,印度人一般家庭女孩從4、5歲就開始練習頭頂功,頭幾年練平衡,之后頂水壇,成年后開始頭頂貨物。 較之用手,用頭頂真的不怎么累。當人們需要的時候,就漸漸成了習慣。這種現象在亞洲以及非洲許多國家都很常見。 “非洲婦女頭上的重負不是由肌肉拉長承受的,而是脊椎骨所起的作用。它把人類骨骼的承受能力,提高到一個極高的水平。”美國哈佛大學一位生理學專家曾得出的結論:非洲婦女用頭部支撐運送相當于自己體重20%的重物時,根本不需要支付額外的體力。 而從照片看,這些日本拉面小哥,頭頂功夫還沒練好,雖然能頂起疊得高高的面碗,也需要不錯的平衡技術,但他們主要是依靠肩部。 來源:觀察者網 微信:guanchacn
《國家人文歷史》 2015-08-23 08:48:2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