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的道德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看了不少父母的留言,想到不久前,聽聞一件分宅基地的故事:弟弟讓哥哥分割兩人共有的一塊地,哥哥分了,拿了。弟弟覺得不太公平,也忍了,弟媳卻非常生氣。以后兩家人當鄰居,這埋下的沖突種子,不知會結多少煩惱。


家庭間碰到這種情況,很多人腦子里瞬間閃出四個字:孔融讓梨。背過《三字經》的孩子脫口而出:融四歲,能讓梨。分財物時大家都謙讓,不怕吃虧,自然沒有矛盾。有道德的人,讓出自己的利益,別人都開心,多么融洽。


道德說教的一大主題是“好人應該吃虧”,讓得越多越是好人。多想一步,便不合邏輯,好人吃虧,那么,不那么好的人,甚至是壞人,就會得利。好人越多,壞人得利也越多。道德說教變成了資助壞人。怪不得越是壞人,越愛道德說教。


或者,真有一個天使之國,所有人都是孔融,不甘愿成為“道德敗壞”的人,梨最后只好爛掉。這是浪費,也是笑話。


試問一下,你愿意你的孩子以后事事讓人嗎?好大學讓人,好工作讓人,升職讓人,獎金讓人,股權讓人,漂亮姑娘也讓人。我想沒有正常的父母愿意,所以孔融只能一直停留在道德教科書上,違背人性的元素,說得再漂亮,也沒人真愿意操作。


不讓,不意味著必須爭。人類史,確實是一部殘酷爭奪史,為了得到,不惜戰爭與謀殺,成本非常之高。最終不是零和,而是負和。越爭越少,越爭越窮,也不對。


找到參與者都能接受的方法,不讓也不爭,不產生圣人,也不產生壞人,成本最低。


兩個孩子,一塊蛋榚。出于本能,他們選擇打斗,誰贏誰拿走。


背過《三字經》的,誰都虛偽地等著對方分,拿走較小的一塊,然后吃著大塊的,贊賞他一聲。


這個困局,一個簡單的規則即可消除:分蛋榚的人,最后拿。這樣,分的人一定會盡量公平。想出這方法的人,是天才,這方法正常智力的人都聽得懂,可接受,能操作,從梨到宅基地,再也不怕分割問題,人生少了無數困擾。


方法的道德,遠勝于道德的方法。


成年以后,智商不會變動多少,我們為何喜歡每天學習?就是因為可以分享天才們想到的方法。同樣的智商,效率與快樂卻可大幅提升。



連岳 2015-08-23 08:48:53

[新一篇] 世界這么忙,柔弱給誰看

[舊一篇] 為什么銀行員工無朋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