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歡迎分享轉發 文 | 楊恒均 先看一篇我兩天前貼的11歲的兒子寫的作文,題目是“歷史不斷地重復自己”: 首先解釋一下我為什么貼兒子這篇作文到我的博客。清明那天,我在湖北老家隨州拜祭母親和祖人,之后馬不停蹄來到悉尼和家人們一起。這種清明前后一天之間從母親那里越過萬水千山,跨越春夏秋冬(澳洲和中國季節相反)來到兒子這里,對于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但一路顛簸,自然無法寫博文,所以,在不少網友問我時,我就拿了一篇引起我注意的兒子作文貼上去,讓朋友知道,我已經到了海外。 兒子這篇作文之所以吸引我,首先在于我以前真很少看他寫的作文,這次發現他無所事事的時候,還在電腦上敲打一些未來故事自娛自樂,我覺得挺新鮮。其次,看到兒子用如此短小的篇幅寫如此宏大的歷史主題,而且言簡意賅,不像他老爸一樣拖泥帶水,啰七八嗦,我挺驚訝的。最后,兒子這篇文章有些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貼出來,看看讀者們留言的意向。 其次,我想對讀者留言中最多的一種說法做點解釋。那就是表揚我兒子如何聰明,如何看問題深刻,甚至“虎父無犬子”也出來了等等。我第一要說的是,如果翻譯的中文有我的風格,那和兒子的英文應該無關,是我翻譯時加入了自己的語氣;第二要說的是,我小兒子銅鎖(他奶奶怕他忘本,給他按照家鄉習俗取名“銅鎖”)也許比較聰明,但就我的感覺,這篇文章不應該是他“獨立思考”的結晶,而是學校“灌輸”的結果。我并不知道現在澳洲其他小學五年級能夠寫出什么樣的作文,所以,我認為,我兒子聰明的、有寫作天分的說法并不成立,我們放下不表。 現在討論一下這篇文章本身給我的感覺。兒子是土生土長的“澳洲人”,雖然他見到其他澳洲人時經常自豪地說自己也是“中國人”,但除了幾句帶洋味的中文外,他所受到教育確實都是澳洲的。我們父母也并沒有對他傾注中國教育。可是我們從這篇作文里看到,他對歷史的思索,其實和我所受到的教育差不多,主要就是為自己的歷史和國家感到驕傲。可惜的是,澳洲歷史太短,值得驕傲的真還不多。所以,兒子選擇了地理大發現,那代表西方人推崇的“冒險精神”,又選擇了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兒子說,真希望這些“歷史”能夠重演,表明了他作為一名澳洲人的驕傲。注意,這種驕傲不可能是兒子天生的,我可從來沒有教育他地理大發現有啥值得驕傲的,你歐洲人不發現澳洲,我們中國佬早就把這里占領了,說不定我老楊頭就是今天澳洲省的黨委書記呢?(不過那樣的話,肯定已經腐敗了,我不得不把兒子送到其他的太平洋小島上) 同時,兒子在第二段寫了他不希望重演的那些歷史事件,一是歐洲白人移民澳洲時對土著孩子的“偷竊行為”,他們認為土著對孩子不負責任,于是擅自把孩子搶走寄養在白人家庭。澳洲歷史很短,也沒有什么侵略行為,所以沒有這方面的可怕記錄,但澳洲被日本人侵略和占領過,于是兒子選擇的第二個不愿意重演的歷史事件是“世界大戰”……看到這里,我的感覺是什么? 我的感覺是,澳洲對孩子的歷史教育和中國差不多啊,如果我的兒子沒有出國,老師布置一篇“歷史有時會重演”的作文,他回來讓我指導他寫,我也會告訴他,兒子,這樣寫,我希望中國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能夠重演,希望盛唐風光能夠再現,希望2008年讓世界都了解中國的奧運會能夠再來一次(當然不要把人都趕出北京)……但,讓中國百年受侵略受欺負的歷史不再重演,讓一些可怕的歷史事件永不再來…… 中澳之間的小學教育竟然如此相像?當初我兩個兒子分別在美國和澳洲讀小學的時候,我就隱約感覺到,走進美國和澳洲的小學,出來后的兒子會和我不再一樣了。我當時就知道,我之所以是“我”,很多東西早在小學時候就注定了,已經被“灌輸”進來。所以,我曾經暗中決定,要和兒子一起讀“小學”,看看他們是如何從小做起,培養公民的。只是后來我一忙,就沒有時間關心孩子了。其實,也許我所有的忙,都忙錯地方了。如果我真從一開始就從兒子受到的具體教育入手研究美澳的小學課本和教育,我早就找到了中國的富強之道。因為,我們都知道一句話:中國的問題在教育。教育的問題在哪里呢? 教育的問題不在于是否有多少人受到教育,不在于教師是否多牛,都是博士碩士,甚至不在于我們是否填鴨式地“灌輸”孩子,而在于:我們教育孩子一些什么知識和道理。簡單地說:在于那本薄薄的課本上面記載的是真實還是虛假,是真理還是謬誤…… 三年前在中國大陸陪伴病中的母親時,我曾經請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把她所有的語文課本拿給我,高高一捆。我和她一起用三天時間,一篇一篇課文翻,然后問她從那些課文中學到了什么。后來,當我把這些課文選擇了一些拿到海外給兒子講,然后問他們學習后的心得時,他們茫然無知,不知所云。例如,一篇改革的舵手鄧老爺子到云南一個小學視察電腦教學,然后鼓勵孩子們要為了祖國的將來學好電腦,孩子們激動萬分。我反復給兒子講后,讀小學的兒子還是不明白:一個國家領導人為什么要到學校去鼓勵學習電腦?學習電腦難道不是老師或者賣電腦的商人們的責任?還有,三年級學生為什么要激動萬分?那姓鄧的領導人給他們送電腦,還是帶來了玩具?我當然沒有告訴孩子,我們課本中幾乎有三分之一的課文旨在培養幼小無邪的孩子們熱愛權威和統治他們的領導人。 但是,從我11兒子的這篇作文中也看到,澳洲也在培養孩子們熱愛自己的國家(奧運會)和歷史(地理大發現),好在澳洲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歷史,否則,兒子也要寫很長的作文了。但這篇作文的重心不在于熱愛自己的歷史,不再于希望美好的歷史可以重來,而在于希望那些可怕的歷史不再重現! 在翻譯兒子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碰上一個小插曲。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作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也有做對的時候……我們兩次對‘被偷的一代’說了對不起”。這說的是澳洲政府總理兩次就歷史上的錯誤公開道歉,可兒子竟然用了“我們”,口氣實在不小。我一開始準備翻譯成“澳洲總理”或“澳洲政府”,而且也貼了上去,但想了一會,覺得這樣篡改兒子的意思,不太好,于是又改成了原文We——“我們”,但心里還是有些忐忑。第二天查看留言,果然有讀者發現了這個大言不慚的“我們”。于是,我找到機會問兒子,不是澳洲總理道歉的嗎?你這里為什么要用“我們”? 兒子甩給我一句話:“澳洲總理是代表所有澳洲人與國會發言的,當然是我們!”,然后他繼續他那些亂七八糟的玩樂去了。我心里真是百味雜陳啊,原來,澳洲人也玩“代表”,竟然讓兒子也自然樂意地接受了“被代表”。 而且,如果你去注意作文英文原文,你會發現,這兩個“我們”特別突出,而這兩個“我們”強調的都是一件事:澳洲人對于歷史上犯過的嚴重錯誤的認錯精神,那種讓一個11歲孩子忍不住自豪地用“我們”——如此大的口氣——來表達的,不是探險精神、奧運會等輝煌的成績,而是“我們”做對的一件事:我們對過去的錯誤說了對不起啊! 這是兒子這篇作文在第一時間打動我的地方,可惜,我看到讀者的留言中很少提到這一點。兒子的寫作才能,對歷史的認識,那都是扯淡,11的孩子懂個啥?你要見到我的銅鎖如何狡猾地騙我陪他玩那些孩子氣的游戲,你就知道我在說啥了。但,什么樣的國家,什么樣的小學教育,能夠靠“洗腦”,能夠靠“灌輸”,讓一個11的中國孩子,如此自豪、自信地把“我們說過對不起”當成是這個國家歷史上“做對的一件事”而寫進作文呢? 中國有著輝煌的歷史,如果我的兒子還在國內,他的作文會很長很長,他會為很多事情驕傲,希望歷史不斷重復,(如果有北京戶口的話)他甚至還會為2008年的奧運會自豪,但他會不會在這篇作文中,也毫不猶豫地寫上:我們的歷史上也犯了那么多錯誤,但“我們”也有做對的時候,例如,“我們”向文革中的受害者說對不起了,“我們”向受毒奶粉傷害的孩子們說對不起了,“我們”向很多受難的礦工和弱勢群體說對不起了…… 楊恒均 2010-4-11
楊恒均 2015-08-23 08:49:5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