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 簡體 傳統 |
文:陶以暉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豐富,底蘊深厚,許多的預言名作,甚至是歷代“童謠”中充滿了神秘智慧,預警未來,關懷生眾,千百年后的人還是覺得莫測高深。 中國歷朝,一直都有童謠、讖語、民謠或石碑刻字,向人間暗示未來的吉兇禍福的征兆,而且在歷代史籍中多有記載,甚至記入正史中。例如,《史記‧周本紀》記載,宣王之時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可見“童謠”預言在中國起源甚早。 從周朝往后看,每個朝代都能見揭示朝代興亡更迭,或暗示禍福起落、人事成敗的童謠。這些神秘的童謠,多在社會戰亂、自然災變的前頭傳出世間,尤其是在朝代末世最多。 中國歷代的童謠常是讖語的另一種表現,尤其是有關一個朝代國祚的存亡、一個時代的動蕩變遷。中國的童謠,涵涉政治題材的童謠以中國神傳文字特有的豐富文化內涵,展現巧趣又神秘、時明又時暗的預言,字表看似淺白暢口,其實內含真意深隱,真相總是另有所指。實際上,指涉政治人與事的童謠常常是讖語的另一種表現,一種容易在民間傳播開來的讖語,一種未來的預言。 人說從“童謠”中可以看歷史!從歷朝末世童謠預言的應驗來看,可說它是對人間動蕩壞滅的預警。事過境遷,往事留痕;鑒往知來,掌握先機。回顧中國歷代童謠、讖語,看歷史上預警天機,若隱若現,冥冥不見解,因果安排有天意!耐人尋味…… 秦始皇建立秦朝,成了中國歷史上不可一世的“始皇帝”。秦始皇冀望自己長生不老,圖望江山永保千秋萬世。于是遣使韓終、侯公、石生求長生不死之藥;遣使出身燕地的方士盧生入海問鬼神卜王朝前程。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在始皇三十二年,燕人盧生上奏錄圖書(讖書,神秘預言),得結果五個字,曰:“亡秦者胡也”。“亡秦者胡也”文字現世,讓秦始皇從此寢食難安,大興兵戎,大建防御工事。殊不知,事與愿違、反結禍因。 秦朝時所指稱的胡人,就是匈奴。秦國的興起過程,一直和胡人發生沖突。秦始皇自以為亡秦的威脅就是來自胡人。于是派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以絕后患。蒙恬北逐匈奴,把匈奴逐出河套趕到陰山以北,收復了陰山以南大片失地。 盡管迫使匈奴北走,秦始皇對“胡”的威脅仍然不放心,為了防患未然,竟不恤民生,征用七十萬勞工,歷時多年,大規模修筑長城,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止遼東朝鮮,綿延萬里,想藉以斷絕胡人亡秦之患。 浩大的工程給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負担,民間怨聲沸騰;窮兵牘武對越發戰,戰士三年不得解甲,田畝無人耕作,女子無法織衣,人民不得安生。更有甚者,焚書坑儒,嚴令苛政,病者不得養、死者不得葬,生民涂炭。 終于在秦始皇死去后,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當政時,反秦起義四起,秦朝短短15年便滅亡了。秦始皇至終都料不到“胡”是他自己的兒子胡亥。他想修筑長城以防備亡國,卻不知筑修長城反而是導致滅亡之因;他發派大軍攻略越地戍防邊境,卻從中栽下了禍根。人算不如天算,“亡秦者,胡也”預言終成真。 天道雖無聲無息,然而中國古人早已觀察到地上人事與天道相感相應,如影之隨形。人間事象之禍福成敗,尤其是關乎一個大群體的命運,事發前總有天啟之征兆。童謠讖語可不也是慈悲的上天給人間的預警?! 責任編輯:謝秀捷
中國歷代預言式“童謠”,雖言預言真相當真費解,令人迷令人惑、惹人猜惹人測,往往事后人才解其真意。實際上天機不可泄露,在事發之前誰能有預見真相的大智慧?或恐是發出預言的先知?或乃是天意……
秦朝:“亡秦者,胡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二年)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
2015-08-23 08:50:0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