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本書帶你重返五四 五四紀念專號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五四表面上轟轟烈烈,紀念起來好像也頗熱熱鬧鬧,事實上運動早已經完結。說它完結,并非因為時過境遷,也并非因為政治勢力對思想文化領域的入侵,而在于知識分子或者被逼,或者主動地放棄了自身的權利和責任。歷史的復活,有待精神的覺醒。



重返五四現場(增補本)

作者: 葉曙明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 2015-5


“五四”前后是中國近代史上群賢咸集,大師輩出的年代,各種思想像山崩川涌,匯聚成滔滔巨流,相激相蕩,引領風騷。那是一段激情迸發、永不復返、令今人無限神往的光輝歲月。葉曙明先生在《重返五四現場》一書中,以流暢的文字敘述了他眼中的五四,尤其是他把廣東人梁啟超、陳炯明當作五四運動的開端和結束,言之成理,令人耳目一新。本書再現了這個新舊政治、新舊文化交鋒的大時代,細述民國政界與學界的風云往事。



五四事件回憶

作者: 陳占彪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14-5


陳占彪編著的《五四事件回憶(稀見資料)》基本內容有六部分:


1.“和會秘辛”通過陸徵祥、顧維鈞、王正廷、伍朝樞、西園寺侯爵、重光葵等巴黎和會參與者,以及當初在法國發動同胞阻止中國代表團簽字的李宗侗的文章,讓讀者大致可以了解巴黎和會上中國所處的困境,是為北京學生五四游行的直接動因。


2.“現場存真”是從當時的書信、日記、密電、呈文、報紙中將五四當時游行的現場呈現出來。


3.“親歷者憶”收錄了日后臺灣地區“五四青年”的回憶,民國報刊中關于五四事件的敘述,這些親歷者的五四回憶,這也是本書最主要的內容。


4.“日本五四”收錄了關于1919年5月7日在東京的中國留學生游行示威,以及被日本警察和民眾阻撓、毆打、鎮壓的記述,這個事件向為人忽略,但也是五四事件的一個向度。


5.“五四演義”收錄了蔡東藩、薔薇園主、周瘦鵑、程生、汪靜之等人數篇關于五四事件的“文藝創作”。


6.“告日人書”輯錄了當初各界人士,如北京學生、林長民、張繼、何天炯、戴季陶、李大釗等人,推心置腹、苦口婆心地勸說日本放棄侵略的“講理”之辭。



五四運動: 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

作者: 周策縱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7


本書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資深教授周策縱先生的力作,它以大量的歷史資料為基礎,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背景、思想流派和具體過程作了細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對一代新式知識分子的社會功能和歷史命運作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本書為新文化運動提供了一幅全景的歷史畫面和透視的焦點,成為海外學者研究五四運動不斷引用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作者: 陳平原

出版社: 北京大學

出版年: 2005-9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從一場運動("五四"那天廣場上的學生運動)、一份雜志(《新青年》)、一位校長(蔡元培)、一冊文章(《章太炎的白話文》)及一本詩集(胡適《嘗試集》)入手,談論"五四"新文化運動。陳平原教授借鑒新歷史主義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長的細節、斷片、個案,來鉤稽并重建歷史,強調是晚清與"五四"兩代人的共謀與合力,才完成了中國文化從古典到現代的轉型。



早期三十年的教學生活 五四

作者: 楊亮功

出版社: 黃山書社

出版年: 2008-1


該書為臺灣傳記文學社出的兩本小書,黃山書社引進時合二為一。楊亮功先生幼受私塾教育,大學時代正逢五四運動,其后又留美研究教育。《早期三十年的教學生活》回憶的是作者赴美留學以及回國后在中國公學、北大及安徽大學任職的經歷。《五四》一書,刊行于1919年9月,是記載五四運動最早出版的一本書。書中所載,皆系編者的第一手資料。讀者可以從這一本書,認清五四的真面目,體會五四的真義。亦可以了解到此一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或其他外在因素的關系。



民國時期名人談五四

作者: 楊琥 編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


《民國時期名人談五四:歷史記憶與歷史解釋(1919-1949)》從“五四紀念”這樣一個特殊的視角,收錄1919~1949年有關五四運動紀念與研究的文章,以展示1949年以前各家各派有關“五四運動”的歷史記憶與現實政治之間錯綜復雜的互動關系。


全書分為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五四事件與學生運動、五四運動與民族革命運動、五四運動與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五四運動與文藝復興等專題,作者多為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影響的專家學者、政治活動家,其所思所論對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五四之魂: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

作者: 林賢治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08-6


一切歷史都是精神史。作者步入五四以降現代中國歷史的深處,從歷史的塵埃中勾勒出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及一串串意味深長的精神事件,批判性審視了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歷史道路及其生存困境,并著力彰顯出他們在困境中的言說方式及其選擇的價值。作品以其提問的深度、概括的精準以及包孕的思想動量而備受學界、思想界關注。


在作者林賢治筆下,不絕如縷的英魂最終凝結為一條閃光的精神線索。循此線索,在夢尋的道路上,駐足于這一座座精神的驛站,讀者當能更好地體味出作者在在言及的所謂“知識分子精神”的要義及其恒久的魅力之源。



“五四”九十周年祭

作者: 楊念群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09-5


該書的探討緣起于中國話語界長久以來對“五四”運動存在著的三種單一化的解讀:意識形態化的政治史敘事、不加批判地套用西方自由主義的思想史分析,以及以捍衛國學的名義否定“五四”批判精神的遺老遺少式的悲劇式論調。


楊念群教授在書中,不僅討論了“五四”前后“社會”作為一個論域的產生以及如何替代其他主題的歷史,而且通過考察中國知識分子的“代際轉換”以及與此相關的人際網絡的變化軌跡,特別著力研究了“五四”前后不同知識群體的行為差異及其后果,描述了一幅充滿地域和代際差異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智識圖景。



五四新論

作者: 余英時 等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年: 1999-5


過去,「五四」以民主、科學、民族主義、反傳統主義展現其核心理念,人們依此構筑出「五四」的基本圖像。但今天,有了相當的縱深,我們不能認為單憑這些理念與圖像便足以解釋「五四」的全貌;我們必須正視「五四」意蘊的復雜性,多層面地探討「五四」的實質,如此,才可能發現「五四」當代圖像及其世界性意義 ——相互激蕩的世界主義與民族主義、理性主義與浪漫主義、懷疑精神與宗教精神、個人主義與群體意識。從而了解五四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它的思想世界是由很多變動的心靈社群構成。


該書出版于五四運動八十周年之時,收錄兩岸及海外佑名學者論文八篇,作者分別是:余英時、張灝、王元化、林毓生、王汎森、歐陽哲生、劉軍寧、秦暉。



共鑒“五四”

作者: 劉再復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0-01


《共鑒五四》主要內容簡介:一次五四文化的歷史解讀,一場哲人匯聚的思想盛宴。該書為劉再復先生近年來發表的有關“五四”的訪談、對話、文章的合集,當中更以李澤厚與劉再復的精彩對話作為《共鑒五四》代序——“五四”五說。在當今紛紛詆毀“五四”、盛行尊孔的語境中,如何看待“五四”?劉再復教授以犀利的思想、鮮明的態度和精粹的語言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書中作者還與李澤厚、李歐梵教授一起,直面真理,共論九十年前的大變革。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50:19

[新一篇] 你風聲鶴唳,生活就四面楚歌

[舊一篇] 五月四日那一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