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須在父母身邊長大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連岳:


我結婚數年,孩子快2歲了。從戀愛到結婚生子,都是基于自己的理性選擇,所以基本上沒有后悔過結婚。感受到了他給我的愛和溫暖,即使這些在婚前婚后的表現形式不同。并且1+1>2。婚姻大部分不如意的來源,也基本避免了,因為我們的努力。孩子很可愛,我在心里叫他是我的天使。


這里有必要插播一下,我的兄長,第一次婚姻育有一子后離婚,然后再婚并再次生育。人生艱難,哥的生活我沒能力關心太多,所以惑來自于自己——公公上半年查出癌癥晚期。于是一直幫我們照顧孩子的婆婆回到公公身邊照顧他。照顧孩子的人,最后由我的母親,孩子的外婆補了缺。外婆快70了,去年做過手術,身體不好兼眼花耳背,她幫我們照顧孩子說實話我自己都不放心。她來上海幫我們照顧了一個多月,現在我公公的病持續惡化,老公希望能把孩子送回爺爺身邊,因為老人想孩子,并且可能也真的時日無多。我的決定是同意,送孩子回去陪伴老人一段時間。插播完畢。


我們當初是計劃內懷孕,從孕前心態調整,孕期營養,情緒調適,包括生產,喂養,尋找和孩子的相處溝通方式……我自認為做到了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好。其中的選擇和艱辛無須贅述,因為首先這些付出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創造一個孩子出來,并培養他離開父母的能力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我很重視,一點不敢馬虎。我知道連岳你是認同的,因為你也說過,把他生出來,他在這世界上一活就是好幾十年,哪能隨隨便便。可是,上海異鄉人的無奈,目前為止還是讓我們倍受折磨。公公生病前婆婆沒辦法長期留在上海幫我們照顧孩子,因為她一個人太孤獨,生活也不習慣;另外太辛苦并且惦記老家的公公。我父母都70歲的人了確實是有難處。于是我們的孩子,短短2年不到已經從上海到老家來回折騰了幾次了。基本上是這邊3個月那邊3個月。我覺得我能承受對孩子的思念。我和老公一直努力避免做把孩子小時后當寵物,長大了逼成廢物的父母。說這么多,只是想表達,我們對生育這件事情的態度,還算嚴肅認真。


我不怕思念,取代的是担心。這種担心在孩子每次被老人帶回老家后間歇性發作——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可取的地方就是,小孩在34歲前是關鍵的性格形成階段。他不在我身邊,跳出了我的視線,我不知道他會遇到什么樣的環境和影響。我的孩子比較敏感,上次離開我回去還生病了,他很小不會說話,但是也明顯感受得到他身旁的變化;其實我是想說,我還是自認為媽媽對他很重要,因為能給他必要的安全感。我不希望因為這種缺失,會讓他有性格缺陷的潛在因子。雖然我老公一直對此不以為然,當我是自作多情。


剛才提到我哥,是因為我從他身上吃到,只管生不管教的教訓。今天還因為這個和老公吵了一架。他拿一堆套上現實無奈冷暖自知外套的話反駁我的觀點:我認為不做好生育的準備就不要生,要對那個生命負責。他卻認為我太教條,現實沒我想得那么容易黑白切換好控制。彼時彼刻,我覺得他很蠢。


雖然知道你是堅定的丁克(不知現在還是否),還是想問問你,站在我和我老公哪一邊?


白色戀人

________________


白色戀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覺得自己的丁克是最為正確的選擇之一。請喜歡孩子的人原諒我這句話,它并不會對人類的繁衍產生任何一點負面影響,生物體的自我復制沖動永遠會占據統治地位,人其實更像是智能復印機,這世界什么都可能稀缺,唯一不會缺的就是嬰兒。換言之,丁克是反常行為,生殖才是正常。


幸運的是,因緣巧合,我斷斷續續陪同了一個孩子成長,從她幼兒園到大學畢業;觀察到一個人理性、智慧與勇氣的成長過程,很漫長也很短暫,孩子在其中偶然探出的嫩芽,可能將成長為幽默感、樂觀、對新知的熱愛……稍縱即逝,這種等候與發現,可能正是父母的快感與責任吧?遺憾的是,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反正會長大——跟溺愛的祖父輩在一起,說不定還能長得肥點,看起來更有成就感。


當精子與卵子接觸的時候,這個將來的生命體,他的多數程序已經設定了,何時開始禿頭、何時出現某類遺傳病癥,等等,個人的命運在上億個精子的賽跑接線那一瞬間,已有大概。從這個觀點來看,父母的作用不大,好像不必太內疚。


當然,我認為這個結論的前提是默認孩子必須與父母一起生長。在某一個階段,孩子只依賴父母,有些溫度與安全感,是父母才有的天然屬性。我小時候,也被父母送去讓外公外婆照顧,交通不便,寒暑假才能回家見父母妹妹。真回到了家,與父母的溝通又出現障礙,現在想來,那障礙是憤怒。


按那時的建筑習慣,外公家所住的大院共用一座公廁,我每天早上總是搶到同一個蹲位放松,然后在墻上一排“正”字中加一筆。一邊抽煙一邊等位的大人,肯定覺得這個統計大便次數的孩子很奇怪,他們不知道,我這是在計算回到父母身邊需要的天數。我覺得,一生的寂寞與孤獨,都在那座紅磚公共廁所里畫完了。


不可能有完美的父母,但父母可以避免犯顯而易見的錯誤。孩子與父母,他們的紐帶不宜撕裂,孩子在對父母的信任中學到了愛與自由。時間一旦流逝,原本應該完成的心理發展,已經很難彌補,少數人不停追問,比如Alice Miller、John Bradshaw,因此成為兒童創傷心理學家,而多數人終生痛苦卻不知原因何在。


孩子必須在父母身邊長大,可惜新一代父母對這條常識仍存疑問,想到那些孩子的寂寞,忽然覺得他們像我的弟弟妹妹。


如果你已是父母,請讓你的孩子呆在身邊。


祝開心。


連岳(lianyue4u@163.com)


連岳 我愛問連岳 2015-08-23 08:50:57

[新一篇] 如何變成一個溫柔的妹紙?

[舊一篇] 最近風靡國外的一個心理測試,讓你原形畢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