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2014美國年度(最佳非小說類)14國家圖書獎——全球唯一指定中文版!


歐逸文:最后我決定,不在中國出版我的書,出版一本弱化了異見、刪掉了……的特殊版本,對中國讀者并無益處,反而加深其關于歷史和現狀的錯誤印象。


繼何偉(Peter Hessler)之后,普立茲新聞獎得主 歐逸文 Evan Osnos 最新中國政經指南!


WeChatImage635768797323839750.jpg


2778570324.jpg

  《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逐財富、真相和信念》一書封面。

  參考消息網7月5日報道 英報稱,有人說西方報道中國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各新聞機構把資源投入這個新興的亞洲超級大國,頭腦靈活的年輕作家紛紛東行。若果真如此——很可能是的——那么,前《紐約人》周刊駐華記者歐逸文就是近些年新聞淘金族的一員。

  英國《獨立報》網站日前刊發《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書評,題為《中國人的生活內部觀察》。報道稱,新書《野心年代》是對現代中國的文化和政治全面綜述,反映了歐逸文在這個國家的8年報道經歷。從根本上講,它是關于人的故事:以近乎虔誠的熱情學習英語的人;堅決捍衛中國抵御西方思想顛覆的憤怒青年。

  他結識了賭徒、互聯網企業家、老派持不同政見者、基督教的牧師、佛教的和尚甚至一名會寫詩的街道清潔工。他和著名博主兼賽車手韓寒廝混在一起,成為經濟學家林毅夫和體制內媒體人胡舒立的知己。

  書中記錄的許多事件都早已為人熟知——四川地震、溫州高鐵事故、佛山兩歲女孩小悅悅車禍死亡等。但歐逸文透過表象深入挖掘,常常采訪主人公本人,剖析這些悲劇的真正意義所在。

  凡是讀過《紐約人》長篇報道的人都會對他的行文方式感到親切。歐逸文往往讓主人公自己開講,讓整體畫面隨著審慎的場景選擇和詩意的描述逐漸顯現。作家的手法是正確的。閱讀這種文學作品需要一定的耐心,不是人人都能堅持,但堅持讀完的人會收獲豐厚。

  他還記述了中國人生活中的諷刺性幽默。民工都是“三無人員(無車、無房、無養老金)。一名女子稱她“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上笑”。他也敏銳地捕捉到了中國人生活中的一些荒謬細節,比如出身卑微的網絡富翁把腳踏車停放在豪宅客廳里以防被盜,夜總會里竟有專供放置奢侈皮包的白色凳子。

  他的文字十分優美,評判也頗為合理。他總體上避免陷入對中國一概而論的陷阱,而是指出該國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他常思考中國的精神動力是什么,對此表示:“從前門出去,隨便走到哪兒,我都會得到一個不同的答案。”

2134034384.jpg

  資料圖片:來自美國芝加哥的25歲青年肯頓年初開始在上海一所教育機構從事英語教學,并入鄉隨俗起了個中國名字“葉風光”。他從網上了解到農村地區缺英語教師,于是與某愛心企業合作,從10月開始志愿到河南省柘城縣教農村孩子學英語。圖為2013年12月26日,河南省柘城縣新城小學,葉風光和學生們進行互動教學。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野心時代》從某些方面來講是一本隨筆集。盡管如此,它還是有一個論題的。歐逸文說,中國正在經歷野心時代。從躊躇滿志的經濟學家到街道清潔工,似乎人人都懷有這種沖動。它是物質的、政治的和精神的追求。歐逸文把中國比作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認為它是一個波動變化中的社會、一個處于自我實現陣痛中的民族。

  這個說法講得通嗎?在一定程度上。報道認為,中國無疑充斥著野心,人們在竭力抓住姍姍來遲的創造更美好生活的機會。但也有很多人對日益減少的經濟機遇、令人窒息的空氣污染、食品安全疑慮感到担憂。事實上,這本書或許也可以被定名為《困惑時代》或者《焦慮時代》。

  報道稱,這不是關于現代中國的完整調研。雖然歐逸文精通政治,但幾乎只字未提新毛澤東主義。歐逸文竟然沒有探討中國的民族問題也是一件憾事。年輕民族主義者對美國的看法得到詳細論述,但他們對日本的敵視被忽略。不過,這一切無損于該書對中國做出了重要描述的事實。

  西方關于中國的膚淺愚蠢文字太多了。專家學者渲染中國是美國霸權的“挑戰者”,“中國精神”被固化。人們常常聽到有人宣稱所有中國人都一心要奪回他們認為自己“應有的”世界霸權地位。《野心時代》糾正了那些胡言亂語。這本書揭示了中國的真實面目,不是西方人或喜歡或害怕中國成為的那個樣子。(編譯/何金娥)

  【延伸閱讀】

  美媒:中國正經歷“狼吞虎咽的時代”

  參考消息網5月22日報道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5月17日刊登《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逐財富、真相和信念》的書評。文章稱,20世紀90年代末,北京流傳著一個笑話,說的是瘋狂進取的中國與持重古板的美國之間的差異。

  在美國的帕洛阿爾托市,一名年輕女子與一位中國企業家外出共進晚餐。在開車送她回家途中,他在黃燈馬上要變紅燈時加速沖過十字路口。到家后,那名女子沒有邀請他進門。她說,他顯然靠不住。他在十字路口將她的生命置于險境。在北京,這名企業家與另一名女子約會,并送她回家。在黃燈前,他停了下來。在她家門口,她也冷落了他。他為什么要停下來?顯然,他不知道在機會出現時如何抓住它。

  文章稱,僅僅說中國在過去數十年中“改變”了自己,未免還遠遠不夠。曾經的“東亞病夫”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89年時僅為403美元,而今年將上升到7000美元。筆者在中國的大學同學1982年畢業時,工資微不足道;現在他們每個人都擁有至少一套公寓,家里的平板電視比筆者家的小貨車還大。

  文章認為,這段從經濟上完全癱瘓的第三世界國家到全球經濟強國的旅程并非沒有遭遇挑戰。中國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其他任何國家;中國的空氣、土壤和水中存在各種重金屬和其他有毒物質;中國的貧富差距比美國還大。

  多年來,歐逸文(埃文·奧斯諾斯)一直在《紐約人》雜志中描述和解釋這個新中國,并不時拿它開玩笑。在《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逐財富、真相和信念》一書中,歐逸文更進一步,以一種幾乎無人用過的方式,向世人描述這個他所謂的中國的“鍍金時代”及其欲望、挑戰和困境。

  在這本引人入勝而且通俗易懂的探索現代“中央王國”的書中,貫穿了兩大主題。第一個是饑餓感。歐逸文在開頭就宣稱,中國正在經歷一個“狼吞虎咽的時代”。這種饑餓感不僅是針對肉——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的肉制品消費量已經增加6倍——中國正在全球搜尋大宗商品、財富、經驗和尊重。第二個主題是追逐。歐逸文寫道:“整個中國,人們都在開始自己的旅程,加入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他并非單指身體的旅行。在書中,他穿插了很多人物的故事。這些人物在精神、經濟、情感和哲學上展開旅行,這些旅程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和我們所知的這個世界。

  而且,這一切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歐逸文指出,1980年版本的《辭海》稱個人主義為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是損人利己的行為。而如今,中國人已經欣然接受個人可以成為自己命運的動因這種觀點。

  文章稱,歐逸文將此書分為三部分,分別描述了中國人對財富、自由和信仰的追尋。讀者可以在書中讀到對眾多中國追尋者的文筆生動的描述。人們看到,1979年,臺灣年輕軍官林毅夫作出了游到大陸的驚人決定,然后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后又成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和中國這種資本主義與國家控制相結合的混合經濟模式的主要拉拉隊員之一。

  還有創建了一個婚戀網站的農民之女龔海燕。這是一個從一貧如洗到家財萬貫的典型故事,這種故事已經成了中國自我意識的中心所在。

  歐逸文的書令人想起美國傳教士明恩溥1894年出版的《中國人的性格》一書。直到20世紀20年代,《中國人的性格》都是流傳最廣的關于中國的著作。該書充斥著那個時代常見的屈尊俯就態度和種族主義,但不失為極富洞見之作。明恩溥對中國人“面子”觀念的描述給了中國大作家魯迅以靈感,使他寫出了他最著名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

  文章認為,歐逸文對中國人野心的研究在揭示現代中國人的民族特性方面同樣野心勃勃。雖然中國人認為,與美國人相比,自己較為謹慎,但歐逸文指出,心理研究表明,在投資方面,中國人所冒風險往往大于與他們財富相當的美國人。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是孩子在成年后能夠掙多少錢的決定性因素。但歐逸文寫道,在中國,“父母的人脈關系而不是受教育水平”是關鍵所在,這使中國的城市成為世界上社會流動性最弱的地方之一。

  最后,歐逸文寫道,盡管中國充滿狂熱和活力、經濟在奇跡般增長,但這個鍍金時代是一個沒有“中心旋律”的時代,在中國人靈魂的中心,存在一個巨大的精神空洞。他聲稱,這使得這個偉大國家的未來存在不確定性,而且這對他們自己和我們來說,都有點兒令人害怕——無疑,明恩溥能夠理解這一洞見。

  【延伸閱讀】

  福布斯:在中國,飯局是培養關系的場合

  2014-06-25 07:56:00

  參考消息網6月25日報道 外媒稱,在中國文化中,進餐是一種藝術形式,它不僅僅事關人們消費的食物,而且是大部分關系——既包括商業關系也包括私人關系——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花園”。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6月23日刊發題為《在中國,飯局是培養“關系”的場合》一文,作者埃德·富勒稱,過去數年中,他有幸在中國參加過許多午餐會、招待會和宴會。富勒很早以前就了解到,在中國文化里,人們會在飯桌上建立關系,最終敲定商業協議,并顯示出對他人的尊重。在慶祝節日、婚禮或其他事情的時候,飯局為人們提供了認識熟人、同事和潛在合作伙伴的舞臺。

653576788.jpg

  資料圖片:市民在一家高檔餐廳用餐。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富勒很快掌握了一些基本要領——按時到場表示對別人的尊重;攜帶印有中文信息的名片,用雙手把名片遞給別人,印有中文的一面朝上,而且絕不要在別人的名片上寫字。富勒學會了要先和飯局的主人打招呼,但也不要忽視其他人。整個吃飯過程中要努力展開小規模的談話,不要偏離體育、天氣、旅游目的地、食物、故鄉風光等安全的話題。不要談論具體的商業問題,除非安排飯局的中方主人首先提出這個話題。最后,富勒了解到,要事先預料到這是一場持久戰,整個過程中一直保持積極參與,表現活躍。即使每個人都已結束進餐,除非有緊急情況,不要第一個離席。

1640088210.jpg

 福州市倉山區閩江公園南園內的高級餐館“江濱壹號”餐廳里的紅木餐桌(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富勒稱,如同大部分場合,進餐在中國文化中有其特定的禮儀。就拿座位安排來說。除了可以表明層級地位,座位安排會讓參加者感到很有“面子”,對主人邀請的貴賓而言尤其如此。在一張圓桌周圍,直接面對門的座位往往會留給最重要或級別最高的人,無論他或她是否是飯局的主人。敬酒也有一定的講究。

  富勒說,中國的經濟逐步具有全球性,一些商業活動將更可能在該國二三線城市展開。在那里要遵循當地的傳統。對此,你與潛在的合作伙伴發展“關系”將變得更加重要。請記住,在中國能否做成生意與你做的PPT幻燈片介紹、你所代表的公司以及你的穿著打扮都沒有多大關系。它取決于你建立的“關系”以及你會和哪些人建立起這種關系。即使豪華昂貴的宴請如今已因被認為是一種“賄賂”形式而在中國受到嚴格審查,要想建立關系,仍然沒有比飯局更好的場合。無論你身處何處都是如此,尤其是在中國。

  【延伸閱讀】

  彭博社:中國為何缺少見義勇為者?

  2014-06-06 07:32:12

  參考消息網6月6日報道 美國彭博社網站6月4日發表題為《中國為何缺少見義勇為者》的文章,作者為亞當·明特。文章稱,近日,有人用手機拍攝了一名女子在中國山東招遠一家麥當勞餐廳被毆打致死的視頻。這段視頻畫面搖搖晃晃,但是基本事實沒有爭議。6名兇手是宣揚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的邪教成員;殺人工具是一根拖把柄;最后一點,也是最讓人不安的是,視頻清楚地顯示:現場至少有6名目擊者(包括麥當勞餐廳的員工),但卻沒能救下受害者。

  文章稱,這最后一條事實將這段視頻和這起犯罪變成了中國社交媒體近幾年來討論最熱烈的話題,激起了一輪全國性的追責和自我反省。前電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近日在其微博上寫道:“今晚真的睡不著了,因為我看了視頻,看到了兇手,看到了圍觀者,聽到了女人的慘叫。如果我在場,我會沖上去嗎?大概不會,因為誰也不會相信一生里會遇到這樣的場面。”他最后沉痛地說:“今晚,是中國人集體的恥辱。”

  文章說,這是該起犯罪發生后人們立即產生的一個共同心聲,而且不是沒有先例。許多中國人都知道最新發生的最駭人聽聞的事例,包括一段視頻顯示,在一個舊物回收市場,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被一輛卡車碾過,路人皆視而不見。

  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國缺少樂善好施者?文章稱,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儒家價值體系缺乏對陌生人的義務、社會錯位到一個前農業社會在迅速城市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的不信任,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肯定的是,在麥當勞餐廳殺人案發生后,很少有人從社會理論上加以解釋。取而代之的是追責和必須要做點“什么”的意識。有網友建議:“對于道德層面的問題,似乎也可以出臺一些激勵性的政策,比如對見義勇為者給予精神物質方面的獎勵等等。”

  文章認為,這樣的政策不太可能帶來以前本不存在的樂善好施的風氣。實際上,對這起殺人案的討論持續到本周,在語氣上發生了明確變化,從自我批判轉向了辯護。畢竟,送一位老人到醫院,與挺身而出擋住一個拿著拖把柄打人并尖叫著“惡魔”的瘋狂邪教徒,是兩種迥然不同的見義勇為,而且網上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期望每個人都能做到后者是荒唐的。網名“叫獸易小星”的微博用戶寫道:“誰都有懦弱和退縮的權利,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英雄。見義勇為是值得贊賞的良知,是值得敬佩的勇氣,卻不是普通人必須承担的責任或者義務。”

  文章說,現在,對這起殺人案中沒有出手相助的旁觀者進行的憤怒聲討,已經讓位于對“鍵盤英雄”的諷刺挖苦。“鍵盤英雄”躲在鍵盤后譴責不公正,將別人視為懦夫。6月1日,網名為“變態辣椒”的人在微博上貼出了一幅八格漫畫,以“鍵盤斗士”為題材,將這種文化比喻刻畫得栩栩如生。這是一個性格溫和的克拉克·肯特(超人在地球上的名字)式的人物,白天故意對社會弊病視而不見。然而,到了晚上,他變成一個肌肉發達的超級英雄,不惜時間訓斥別人——從他的安全的電腦上。這是一種尖銳的批評,然而對需要應時英雄的中國社會來說,不可能產生任何影響。

  【延伸閱讀】

  美媒:中國富人捐出財富操作起來困難不少

  2014-06-14 08:41:00

  參考消息網6月14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的一些百萬富翁遇到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他們沒有辦法捐出自己的財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網站6月9日報道稱,那些想捐款的人,只能通過經驗不足的非營利部門操作,該部門內可信賴的機構相對較少,缺乏稅收激勵,透明度也受到公眾質疑。

  同時,慈善事業在中國還是個新生事物。傳統價值強調個人對家庭的責任,因此,努力致富只是為了把財富捐給外人,這被一些人認為是奇怪的想法。

  2012年,中國人的慈善捐款數額約為130億美元,而在美國,這個數字達到3160億美元。中國的非營利機構數量約為50萬家,而美國有約150萬家非營利機構。

  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駐中國研究員安克·施拉德爾說,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中國目前這種狀況很正常。富人的大量出現,在美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而中國在10年前還沒有億萬富豪。

  她說:“總體而言,中國仍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企業家們的思維,正在從僅僅考慮財富的積累,向財富如何分配轉變。”

  慈善事業的支持者希望,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馬云的一個決定,能夠鼓勵其他億萬富豪紛紛解囊。今年4月,馬云和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蔡崇信一同宣布,將成立個人公益信托基金,該公益基金的規模可能超過30億美元。

  然而,慈善捐贈的增長,還需要政府對稅收政策進行實質改革,并放松對民間組織的管制。

  在過去約10年的時間里,中央政府一直在研究鼓勵慈善事業的法律,但尚未有正式文件出臺。目前這方面的法規很少,表述不清楚,也很少有人執行。

  僅僅是成立一家非營利機構或非政府組織,就十分困難。

  慈善機構必須在北京注冊,接受北京的管理。相關的規定是不透明的,申請者還必須提交一大堆材料。

  因此,很多機構決定規避法律。據估計,中國約有100萬家未注冊的慈善團體。透明度不足使捐款者很難選定一家正規的組織,因此,一些人決定自己成立私人基金會,以免上當受騙。

  此外,雖然政府也規定了對慈善捐贈的稅收優惠政策,但真正要享受到這些政策,并不容易。由于中國不征收遺產稅,富人們也沒有通過捐錢來抵消遺產稅的動力。

  報道說,近年來的多樁丑聞,讓民眾對慈善組織的信任不斷下降。在郭美美事件之后,中國紅十字會一直在努力重建自己的公信力。(編譯/王棟棟)

  (原標題: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



參考消息 2015-09-12 15:59:15

[新一篇] 22歲的她,把整個澳大利亞東海岸當成家

[舊一篇] 精心飼養白螞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