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 簡體 傳統 |
現下中國的財稅體制弊端顯現,地方不斷算計中央,缺錢的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財政補充收入減少。營改增后中央與對方分裂加劇,多行業的稅負增加,企業和民眾稅負痛苦指數位于全球前列。 中央與地方因稅收歸屬起紛爭 中共當局上收部分事權、穩定財源是其正在采取的體制內管控手段,由于中共政府層級太多,征稅權和舉債權高度集中。財政部長樓繼偉曾公開表示,增加地方征稅權“這個方向是危險的,是分裂體制”。同時有消息人士透露,財稅體制改革難度很大。 “不改真的不行了,不改就會出大問題,是形勢所迫。”有大陸經濟學者的一句話道出了當前財稅改革的經濟邏輯。中共政府從1994年分稅制后,中央財政收入占比迅速提升,很快躥到50%以上,2012年這一比例為48%。 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央的財政支出僅占總財政支出的不到20%,地方支出則超過了80%,地方支出的約40%需要依靠來自于中央的轉移支付和稅收返還。地方政府錢不夠用,省級以下的市、縣、鄉一級政府,這一收支矛盾就更為突出。 在財政收入增速持續放緩的背景下,地方與中央也不斷分裂。目前中共政府正在推行的營業稅改增值稅(簡稱營改增)已經在中國大陸全范圍鋪開,被官媒稱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但這意味著本來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稅種卻被中央收走,因此引來地方的不滿。曾有地方官員稱“大部份稅收都交上去了,我不去賣地我干嘛?” 營改增擴圍全行業或在6月收官 多行業增稅 中國將全面告別營業稅,于2012年1月拉開試點帷幕的營改增改革或在6月收官。營改增范圍擴至全行業,或在下月初迎來最后一批營改增行業的改革方案。房地產業、金融業等領域的營改增方案已經初步確定,可能在6月初正式公布。 過去對于多數的企業來說,營業稅和增值稅要分別填寫納稅申報表,第一張表交給地稅,第二張表交給國稅。由于營業稅屬于流轉稅,也就是對流通環節的交易額進行征稅,導致稅負轉嫁,進而形成重復征稅。 財政部公布的2015年4月財政數據顯示,營業稅1846億元,同比增長6.2%,考慮營改增收入轉移影響增長7.9%。其中,金融業營業稅增長17.2%;建筑業營業稅增長9.6%;受房地產市場調整的影響,房地產營業稅下降4.6%。 營改增使多行業稅負增加,例如物流業正面臨普遍性的稅負增加。公路運輸占到中國貨運7成以上的運量,隨著營改增擴大到物流企業,7成以上運量都出現了稅負上漲的現象。營改增后企業稅負上漲了差不多4%,這部分成本直接影響了公司利潤。 北京一家大型房地產公司的財務人士表示,營改增后許多房地產企業會認為自己的稅負增加。主要是物料成本越低,越拿不到增值稅發票,那么稅負率就會上升,以物料成本占總成本10%為例,增值稅的稅負率可達到8.9%,遠超過原先只有6.5%兩稅合計的稅負比例。 該財務人士認為,實行11%的增值稅稅率,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將大幅增加稅負。建筑企業實行營改增最難辦的是無法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建筑企業稅負增加后,只能將其轉移給開發商。
中央把原歸屬地方的收稅權拿走,引起地方不滿。(圖片來源:網絡)
2015-08-23 08:53:1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