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周 文藝 vs. 科技:青年何處不相逢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文藝青年 vs 科技青年


朋克、放客、黑客、極客,都是客!





去年,一部不算太好看的電影《末日哲學家》,話題倒是有些意思,一群俊男美女模擬人類盡頭來臨,究竟是要保存科技的火種,還是文藝的幼苗?實驗過很多次后,結果呢,按小編的理解,那真是“文藝青年都得死,科技青年也活不下去”。


以科技人文為核心的Mook《離線》自第三期開始,將在出版、活動等領域與“理想國”深度合作,小編本以為,這是各自奉《失控》與《文學回憶錄》為人生指南的兩伙人,一場你死我活的星球大戰。哪想到,我們有著那么多共同的語言密碼、精神偶像、武功秘籍,以及共同的人生煩惱。原來,朋克、放克、黑客、極客,都是過客!


正是看到這些交集,理想國微信首次嘗試“科技人文周”,從今天起,將陸續推送一系列文章,探討科技、人文以及我們的現在、未來。期間有“科技青年進階指南”這類的專業推薦,也有中國科幻作家問卷調查、人工智能方面的“非虛構寫作”及大開眼界的末世幻想。


一周的內容,對于所謂科技人文這個龐雜的領域,只能說是管窺一二,我們希望可以小小地增強你對科技人文的認知——依舊不感興趣的,今后也可以明目張膽地過門不入了;萬一你還有愿意深入探究,這會是一些窗戶,是通往各個密室的便捷通道。


【活動】 5月30日,理想國×離線 沙龍“相會銀河系公民——科技、文藝與我們的未來”,邀請到梁文道、周航、趙勇、陳楸帆、高爽、伊格言,分享他們對科技人文的體會,活動詳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提問】 如果你想了解有關“科技人文”的任何事情,從即日起到本周五,請給我們留言,理想國與離線團隊,收集整理并邀請專業人士聯手解答,于本周日與各位分享。


《離線》的新一期主題是“科幻”,理想國與離線,想知道各自的作者、讀者、好朋友們,究竟是怎樣理解科幻、文藝這回事兒。結果呢,本來以為很輕松,最后把小編搞到吐血(還是黑的),二十來位邀請對象,幾乎就沒有一樣推薦是重復的?!小編只能仰天長嘆:一位青年要是既懂科技又愛文藝,那得是多可怕的一件事啊!!


不信請往下看↓↓↓




文藝青年的科幻清單



郭小寒
樂評人作家演出策展人,樂童音樂VP。





1
一本書和一個人




《全球概覽》(Whole Earth Catalog)和斯圖爾特·布蘭德


“在得知喬布斯曾把《全球目錄》奉為互聯網圣經之前,在網上偶然看到這本書的消息,完全被里面的內容和傳奇迷住了,它展示的是人類與宇宙間所有的關系、理論和到達的方法。創始人斯圖爾特·布蘭德是科技的游吟詩人,也是狂熱的科技傳道者。我在萬能的淘寶上買到了英文版,并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翻譯,還基于這本書,創立了一個賬號。”




2
一個賬號




miss智人


“受到《全球目錄》的影響,我們幾個小伙伴一起翻譯雜志,將理論轉化成文章,包括對互聯網的觀察與思索,對未來人與空間存在可能的探討,對詩歌音樂數學與宇宙關系的探索,包括嬉皮的旅行等,不定期組織些線下活動。”




3
一部電影




《她》(Her)


“在未來城市我也有安靜優雅的著裝,有我自己發明的線上游戲,愛上我的操作系統,它能幫我處理所有的事,除了孤獨。”




4
一個城市




上海


“《她》里的上海,以及現在有無數個新媒體公司公關公司的上海、有K11的上海,有小籠包和雙澆頭的上海。”




5
一個應用




“樂流”


“這是一款界面超酷的靠語音識別聽歌的App,它未來可能也會靠語音操縱點別的,包括衣食住行所有的生活方式,創始人是個外星人,很有趣。”




6
一個項目





創想計劃


“這是我在VICE工作一年多接觸的最有趣的項目,將全球極客的創意想法、最新技術與音樂、藝術、建筑、人文有機嫁接,讓我看到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工作室,也打通了我的左腦與右腦,讓文藝與科技的所有可能都不會覺得意外。”




7
一個硬件產品




貓王收音機


“所蘊含的能量和情懷,遠超你所期望。”




8
一個夢想




成為互聯網嬉皮。




如何制作全球概覽






伊格言
臺灣70后小說家,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著有《噬夢人》等書。





1
一個新詞




生物朋克


科幻中有所謂蒸氣朋克(steampunk)、賽博朋克(cyberpunk)等概念,之前看到有人提到我個人的長篇小說《噬夢人》幾乎可說是創造了“生物朋克”這樣一個新屬類,覺得相當有趣。





2
一本書及電影




《少數派報告》


一場關于命運與自由意志的尖銳實驗。




3
兩個概念





“‘神’這一概念擁有悠久的歷史,而這一概念明顯在啟蒙時代以及‘科學’這一意識型態的沖擊之下歷經相當程度的變革。神的未來會是如何?這也十分令人期待。”


資本主義


“作為‘神’的替代物之一,資本主義的強大威力將一切事物(哲學上的一切范疇)化約為價格。然而即使如此,這樣強大的意識型態極有可能隨著貨幣的形式與內容產生改變。科學在其中將扮演何種角色?”




4
一個猜想




心理史學


“阿西莫夫與哈里‧謝頓的共同發明,一個我認為終將成真的概念。”




生物朋克





駱以軍
臺灣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說家。著有《西夏旅館》、《女兒》等多部作品。





1
兩部電影




《源代碼》


美不可言啊!”



《銀翼殺手》


經典、詩意、哲學。難以超越的高度。





2
三本小說





三體


“無需我多說吧!”



《羚羊與秧雞》,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著


《一座島嶼的可能》,米歇爾·維勒貝克 著


這兩本都是世界末日的空曠景觀,關于創世紀的重灌新世界幸存者腦中內存的,如詩如夢中造人的絕望之書。




bladerunner 銀翼殺手





姜妍
《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記者,對港臺文學采寫最深入的記者之一。






1
三部電影





《星際穿越》


必須要說明的是,我不是一個科幻迷,甚至可以說對科幻幾乎沒有任何的興趣。生活里所接觸的任何帶有科幻的元素,要么是因為工作關系,要么是受身邊好友的‘裹挾’。比如去年看的這部電影,是陪好朋友去看的,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關鍵時刻一定要相信女人的直覺。”



《星際迷航》系列電影


我連知道這部電影都是偶然,因為看了《CSI》里我最喜歡的Sara在某集里做出了“火神答復敬禮”手勢,于是開始到處抓朋友試驗,看看誰能凹出這個造型誰不能,然后某日在臺灣凹得正high時,被朋友告知原始出處,這才找到了組織。


人工智能


“我是從駱以軍那里聽說的這個電影,他喜歡這個悲傷的結局。影片最后,小男孩的媽媽要睡了,他知道媽媽睡著就意味著人類的滅絕,但他媽媽最后對他說:‘我想告訴你,我愛你。’”




2
一本小說





《地鐵》 by 韓松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采訪過包括劉慈欣、韓松、尼爾·蓋曼在內的一些國內外科幻作家,當然也讀過一些他們的作品,但是不知為何再回想起來卻變得很有難度。推薦這本《地鐵》,其實更多的是在推薦韓松的書寫態度。日常工作的繁忙,讓他長久以來需要依靠每日凌晨4點鐘起來的那段時間進行創作,日復一日,點個贊。”



星際迷航 火星禮





寶樹
哲學研究者,科幻作家,代表作《三體X》、《古老的地球之歌》、《時間之墟》等。





1
一本科幻小說




Starmaker(《造星主》),Olaf Stapledon 著


少有人知的經典,關于遙遠未來最狂野的想象之一。”





2
一部電影




《彗星來的那一夜》


小成本神作,幾無特效,但生動地展現出最奧妙的科幻概念。”




3
一本非虛構寫作




《隱藏的現實》by布萊恩·格林


“關于可能存在的一切的壯麗全景,在其中我們的整個宇宙不過是一個像素。”





4
一個產品




分子靶向藥物


“以精妙的定向方式攻克腫瘤,也許是人類通向永生之路上的里程碑。”





5
一種動物




章魚


“和人類的親緣關系極其遙遠,但擁有高智力,能夠學習和使用工具,它們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接近外星人的生命。”




彗星來的那一夜





北堿
“北戴河堿業工人讀書會”的運營者,首都文青,半媒體人。





1
三本科幻小說




《尤比克》,菲利普·迪克 著


關于另一個世界的正經小說,且富含那種身陷無意義迷宮的謎之快感。”



《群星,我的歸宿》,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著


像基督山伯爵一樣過癮的復仇故事,很臟很野蠻很直男很自由意志主義,非常挑讀者,不愛看的人可多啦。”



《路邊野餐》,阿卡迪·斯特魯伽茨基 著


“在絕境里硬拼的故事,既治療又加劇我們的認知失調。”





2
一本漫畫




弐瓶勉的漫畫


“他畫的東西特別孤獨,而且還有巨大的建筑和巨慘的未來。”





3
一部動漫




“涼宮春日”系列


“一群孩子在宏大到沒邊兒的設定中過著平靜煩躁的高中生活。我這輩子只花錢買過一次手辦,那就是長門有希。”



弐瓶勉的漫畫





朱岳
喜歡哲學、當過律師的小說家。“哲學合作社”發起人之一。





1
一個人




“我認識一個人,他通過不懈閱讀科幻小說,終于成為了一位科學家。但這只是一個科幻故事。”





2
一個夢




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夢,在夢里,我盤算著用十年學習外語,再用十年學習數學,這樣我這輩子還有機會成為科學家。醒來后,有些傷感。




埃舍爾版畫






趙雪峰
理想國知新館編輯,《離線》責任編輯。


特別說明:這是幾篇和個人科幻心路歷程有關的非虛構閱讀,都是文章,搜索英文名可查到pdf。



“語言能力”


Hauser,M.et.al. 2002. The Faculty of Language: What Is It, Who Has It, and How Did It Evolve? Science 298(5598): 1569-79


這篇杰出學者合力發布的綱領性文章不僅有其學院意義,更對大眾有如下啟迪:既然哺乳動物、鳥類也具備相當的智能和語言能力,并且在相當程度上可與人類溝通,我們是否該充分地重新思考人與動物的關系?”



“計算機器與智能”


Turing, A. 1950.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Mind 49: 433-460.



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的出處。它的偉大不僅是計算科學意義上的,更是哲學意義上的:我們以為人有大腦,人有“理解”這樣的內在心理本質,所以人有“智能”。但實際上我們判斷另一個個體是“人”,難道不是看他的外貌、看他如何和自己互動等等“功能”來判斷?”



缸中之腦”


Putnam, H. 1981. Brains in a Vat. from Reason, Truth and History by Putnam, 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1-21


“說來有趣,Putnam這篇名文,本義是否定“缸中之腦”的邏輯可能性。但后來的傳播中,它成了一個肯定性的基礎設定:如果“我”對自己的意識是和“我”的物理存在的客觀真實分離的,會怎樣?這就有了《黑客帝國》《攻殼機動隊》乃至《阿凡達》中的問題。”



“時間旅行悖論”


Lewis, D. 1976. The Paradoxes of Time Travel.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April. pp. 145-152.


“時空旅行是最常見的科幻題材之一,但似乎有一個邏輯問題:主人公a可以“先”在2015年,“后”在1984年;但明顯地,2015年又是在1984年之“后”。這兩套“先后”之間是不是有悖論?穿越類科幻的基礎設定是否可能?不妨看看這篇文章的回答是否令你滿意。”



“語言能力”






Ent
UCB古生物學博士生,科學松鼠會成員,果殼網科技編輯。


小編吐槽:Ent真的不是文青啊,誤會誤會……





1
兩款游戲




《殺出重溫:人類革命》(Deus Ex: Human Evolution)


許多科幻作品是直接跳到了未來,但現在是如何變成未來的?有多少故事在轉變中被遺忘了?DEHE就是一個正在被科技改變的我們社會里發生的故事。”


《輻射3》(Fallout 3)和 《輻射:新維加斯》(Fallout: New Vegas)


想象自己不是拯救世界的主人公,而是探索過去的人類學家兼考古學家——這才是“輻射”系列的精髓。就末世題材而言,游戲恐怕還真是最好的敘事方式。”




2
一本科幻小說




Palimpsest,Charles Stross 著


“科幻小說里頻頻出現萬億光年的空間尺度,卻幾乎沒有人去討論萬億年的時間尺度,就算偶爾提到了,作者也通常并不理解這么長時間究竟意味著什么——但這部中篇小說做到了。并不需要精巧的時間旅行循環邏輯,只需要漫長本身便足以壓垮你。”



《輻射3》(Fallout 3)





武云溥
微信公共號“活頁”主編






1
兩本科幻小說




《三體》


“中國是有科幻傳統的,大劉把這個傳統發揮到世界級水平”


《地鐵》


“想象力和故事性是科幻的命脈,韓松全做到了。”




2
兩部科幻電影




《黑客帝國》


《少數派報告》






3
一個硬件產品





谷歌眼鏡









科技青年的文藝清單




李婷
科技文化mook《離線》主編





1
一次旅行



日本鐵道游


“日本的火車文化和這個國家一樣充滿了細膩的心意和感動。好像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火車是一個很長很長的鏡頭,里面映照著人、風景、家鄉和他鄉。”




2
一部紀錄片



《獨立游戲大電影》


“順境、逆境里的一般人性和非一般人生。在創業的路上給了我最多鼓勵。”




3
一本學術書




《太平天國》 史景遷(著)


絕不是一部小說,但勝似小說。在虛構與非虛構之間有種美妙的平衡。




4
一種音樂



スピッツ


音樂似乎總是要在夸張的想象和抒情,與絕對現實的刻畫之間二選一。這個樂隊就不。一副自然主義的模樣。




5
一本雜志



《離線》


這還不夠文藝?!





史景遷+《離線》



《獨立游戲大電影》






valdanito

基本上不是設計師,不想寫代碼,但總要看球。





1
一個網站




Designers.MX


“一場永不停歇的封面秀,各色歪果視覺青年們的音樂派對。




2
一張唱片




Roxy MusicFlesh+Blood


“復古+科技,現在來看,35年前,Roxy Music其實是創造了一張超越情史的未來唱片。




3
一本書





王勤伯《黑白夢華錄》


作為一個讀者,我用這本書,解決了一年大部分的閱讀快感,嗯,很翡冷翠,很搞,很爽......




4
一本雜志




Eight by Eight


逼格極高的(偽)藝術插畫雜志,關注的是一項最美麗的運動——足球,以及足球之外的超現實。




5
一個微信號




與此同時


夏天到了,熱簡直了!沒看見公號里好些人都開始玩“無上裝旅行了么?!



Roxy MusicFlesh+Blood





孫天齊

奇弩工場創始人,曾就職于微軟亞洲研究院、清華大學,研究人工智能。





1
一把吉他




YAMAHA FG700S


“曾經一個人帶它去草原,創業之后沒怎么彈過。每天起床看到它,隨手劃拉個響兒~




2

一個杯子



曉芳窯


“之前買過幾只杯,日夜飲用,愛不釋手。近幾年價格炒得離譜,好像又搞成他媽的藝術品了!”




3
圍棋




“創業之后很多耗時的愛好都不搞了,唯獨下棋難以割舍。下棋不能不想贏,也不能太想贏,創業也一樣。”





4

古爾蒙




“法國人面對死亡的婉轉碎碎念:Simone, aimes-tu le bruit des pas sur les feuilles mortes?





5

巴赫




“借吾友馬慧元語:決定自囚其中的人,內心必有塊神秘而生生不息的樂土,不然如何在這森林般的蓊郁幽深之中開懷,找到被表面的平板枯燥深藏的生命之歌?”




6

《元日帖》




最后推薦一下我的桌面壁紙吧,每天看八面出鋒的米癲兒在那自言自語:新歲勿招口業,佳。”



曉芳窯仿汝八方杯



《元日帖》





陳朝

網名量子熊貓,移動互聯網從業者,科普作者。





1
一部電視劇




《廣告狂人》


“不要誤會,《廣告狂人》不是行業劇,它離不開職場,但職場并非一切。民權運動、越戰、技術演替與思想的變遷——背景音不時蓋過主旋律。而主旋律是一場夢,十年一覺,周而復始。




2

一部小說




《傅科擺》


“翁貝托·埃科的小說水平并不穩定,好在《傅科擺》屬于極好的那一半。它讓人產生錯覺,覺得《達芬奇密碼》來自書中那個出版拙劣書刊的騙子出版社。




3
一本雜志




《紐約客》


“這是一本需要去魅的雜志,它可能沒有很多中國媒體人加之其上的特殊意義。每一期都包含特稿、評論、小說、多幅漫畫,以及當周紐約的餐飲和演出指南。但回溯過往時它成了一個數據庫,某一年的文化政治大事都可以從過刊中檢索出來。”




4

一個播客



NPR系列


“音樂、時政、文藝、商業……如今只要幾個麥克風,一臺Macbook,你也可以制作自己的播客節目了。然而NPR發行的播客讓人回憶起廣播還是主流媒體時候,體驗到聲音節目可以如何專業,以及感受到火熱的、公共生活的熱情。”




5

一部歷史小說




《狼廳》


“《狼廳》三部曲已經出版了兩部,只要讀上一章,就會發現這部書為何能輕松超越已經爛俗的都鐸王朝宮闈秘聞小說。它使用技巧時毫不做作,處理世事大氣磅礴,這部書重新定義了歷史小說的復雜與深度。”




《廣告狂人》





Suji Yan

社交網絡重度用戶。聽別人講寫代碼的故事的興趣大于自己動手寫代碼,不稱職的碼農;經常沖動性買書,然后不讀;是個有各種奇怪愛好的死宅。人生理想是在30歲的時候開始寫小說。





1
輝光管/電子管時鐘 (Nixie Tube/Clock)




“熟悉單片機以及玩電子管、輝光管的一定聽說過嚴澤遠老師。這些輝光管時鐘帶著90年代的氣息,再加上有不少采用已經停產的蘇聯老輝光管,有一種《命運石之門》中的“世界線探測儀”的現實版的感覺(變化比那個還要炫麗得多)。類似,只是少了點 Geek 氣息的同類產品還包括‘鎢絲裝飾臺燈’。”

(需要素材的話看鏈接)

http://www.nixieclock.org/




2

雅各布電梯和輝光球




“某種程度上是文藝的反義詞,根據情況不同,既可以放進蒸汽朋克(因為都是物理小玩具,原理簡單)也可以歸類為未來科技(因為亮閃閃)。制作方便,注意不要電到自己。”





3
NASA的生態球




“三體的結局中,程心把一個生態球丟進了小宇宙中。現實中NASA對生態球也起過興趣。比如Ecosystem的生態球據稱能有25——有可能比主任活得久,非常不錯的體驗。”





輝光管





孫小年

果殼精選 App 負責人(果殼網:guokr42)。





1
貓王2 solo+音箱




“音樂天堂曾經眾籌過solo1代,朋友有幸買到,據說音質特別棒。我第一批錯過了,沒能買到很遺憾,這次加強版的2代一定不會錯過了。”




2

run!baby!run!跑步耳機




“前Hit Fm著名主播加菲眾的創業項目,針對跑步人群專門設計的骨傳導藍牙耳機。我屬于第一批內測用戶了,因為是骨傳導,跑步時音樂和環境音兩不誤,大大降低了因為跑步時聽音樂而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而且針對戴眼鏡人群專門做了特別的設計,即使戴了眼鏡,佩戴耳機也會非常舒適。”





3
Typed




“Mac App大廠Realmac Software出品的markdown編輯器,整個界面非常簡潔,完全回歸寫作的本質。同時還提供8種環境音供寫作時集中注意力。”





4

VSCO Cam




“iPhone上最好的相機,推薦給專業攝影師朋友他們都對這個App的濾鏡效果贊口不絕。原生濾鏡已經非常夠用,不少人都是下載之后當即購買了全部濾鏡。”





5

kuvva wallpapers




“iPhone上最好的壁紙應用,集合了很多注明插畫師作品,同時提供Mac版,Mac版可實現自動換壁紙功能。”




貓王收音機曾德鈞




Typed





未完成

科技博客作者,“機器之心”項目聯合創始人。





1
LINE




“當你的生活里到處都是布朗和可尼的時候,你也會可愛起來的。”





2

波蘭斯基的電影




“懸念,壓抑,驚悚,和無法控制的情欲。”




3
《南方公園》




“用一套價值觀解構另一套價值觀。”





4

一個公眾號



“機器之心”


“人與科技的美好關系。”





5

摩卡壺



“它是Espresso的種子,它更是Espresso源頭。”





6

《讀庫》



“每兩月體驗一次閱讀的快感。”





《南方公園》




《讀庫》





有才

比特新聲主播,iOS 開發者。





1
兩本圖書




《語言本能》,斯蒂芬·平克 著。


“在我當年還不懂語言之間的聯系時讓我知道了語言不過就是人類社會早期活動所形成的共鳴發聲,只是一種達到目的的工具,這個基本且重要的概念對我后來開始跨語言寫代碼有很深影響。”



喬志高老師的《美語新詮1、2》


“讓我明白了一個海外華人如何把一門看似枯燥的外語學得活色生香,對我學習語言時影響很大,并且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別忘了保持一定的幽默感。”




2
一套電影三部曲




Richard Linklater 導演的《Before Sunrise》, 《Before Sunset》, 《Before Midnight》 三部曲。


“跨越 27 年的拍攝跨度,比一萬句甜言蜜語都浪漫的平凡生活,讓我懂了成長比成熟更重要。第二部 《Before Sunset》 中的最后幕我很喜歡 “ You’re gonna be late for your plane” “Ye, I know” .很多時候我想我們都不夠勇敢到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和人放棄其他看似“更重要的東西”吧。十年前開始每年看兩遍,保持到現在。 ”





3

一張唱片




Rostropovich指揮 《肖斯塔科維奇:交響曲全集》


“肖斯塔科維奇,俄羅斯音樂巨匠,比柴可夫斯基更悲涼的交響樂,小時候正襟危坐在沙發上聽這張黑膠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5

兩個播客





Invisibilia(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5064)


“NPR 旗下的一檔播客,以類似美劇的季播形式放出,講故事,很真誠的人和事,非常好。”



Serial(http://serialpodcast.org)


“講宗教,種族以及各種文化的沖突相關的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事,我每集聽了三遍以上,很喜歡。 ”





6

三件器物




MUJI 的舒適沙發(http://www.muji.com.cn/cn/store/goods/4934761049182)


“基本上取代了我的床。”



Kindle Voyage


“相當于iPhone 3GS到iPhone 4時代的屏幕變化,非常喜歡,出門可以不帶手機,但不能不帶這個。 ”



Sennheiser HD 280 Pro 頭戴式專業監聽耳機


“目前買過的漏音最少的監聽耳機,用來錄播客的神器。”



Rostropovich指揮 《肖斯塔科維奇:交響曲全集》




理想國 2015-08-23 08:53:12

[新一篇] 你的美色近乎憂傷 詩歌

[舊一篇]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 梁實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