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 簡體 傳統 |
我們為什么要接受教育?我們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里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么?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 這是已故美國作家 David Foster Wallace 2005年在Kenyon college畢業典禮上做的演講。在這段名叫《這是水》(This is Water)的視頻中,他頭一次跟人說起平凡生活的困境——以及那些教育帶給我們的改變。 教育的本質是幫助我們理解了如何去思考,讓我們掌控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 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有意識(Self-awareness),知道什么對你是重要的,學會控制你的想法。 你需要時刻保持有意識的狀態:This is water。 而其反面,正是無意識,是默認設置,是汲汲營營,是爭斗,是一切想法都依照動物本能。 真正受教育的思維方式還有哪些? 2014年,杜克大學的老師和教工們,給他們2014屆的畢業生畫了14幅漫畫,講述的他們對新一屆畢業生的期許,也正是真正受教育者終其一生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 這或許是老生常談,但你不該感到厭煩。畢竟生命中的很多價值都由它創造。但你要認清選擇: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 “Give back—serve from a sense of gratitude.” 教育讓我們學會以一顆感恩的心回報曾經幫助過你的人。回報是兼具了感恩和慷慨的一種美德。 “Be true to yourself. Be willing to learn and to be coachable.” 教育讓我們認識自己,同時愿意學習,保持一顆謙遜、包容的心。學會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 保持閱讀的習慣將讓人更有創意。 你可以主動地閱讀專業領域以外的書籍,并作為一種愛好富有激情地進行下去。很多靈感會不經意間從書籍給你的啟發中產生,那便是閱讀智慧的結晶——創造力。 教育讓我們學會對人更加慷慨。一個善意的舉動的背后,可使他人受到千千萬萬恩惠。 “Never confuse being educated with being smart.”受教育和聰明其實是兩回事。 你要知道,真正受到良好的教育的人,不僅僅擁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它包括:愿意聆聽、獨立思考、理性分析、自由想象、不偏不倚的評判事實。 受教育和聰明共通的那個部分,才是你想要成為的人。 受過教育的人懂得反思。 在你邁向人生新臺階時,不要忘了停下了回望過去,思考過去經歷的意義。這樣會幫助你理解這三個問題:你是誰,你想去哪兒,和你該怎么辦。 受教育者知道要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 Embrace ambiguity. 生命中絕大部分的內容,都不是按部就班的。所以你不要害怕生活偏離了計劃。勇敢地接受不確定性。 感情、工作和生活就是因為這份由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才有樂趣、才值得。 你的個人價值與你所經歷的挑戰是成正比關系的。 走出舒適區。人們喜歡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因為熟悉會帶來輕松,可是也會帶來停滯不前。你,甘愿平庸嗎? 重新認識你所經歷的拒絕。 無論你正在朝領導者的位置努力還是在組建一個新公司,你一定常常會被他人拒絕。 與其把拒絕看作終結,不如把它視作機遇,并想想為什么。 是你詢問的對象不合適嗎?是你還未展現出自己的能力來勝任新工作嗎?時間會證明,拒絕其實是給了你潛在的等待、學習和嘗試的機會。 不以人的職位頭銜去衡量Ta是否值得你尊敬,因為頭銜所能代表的實在太少了。 人與人之間的能力由很多因素決定,所以一定會有差別,但是人格上卻是人人平等的。 不戴著有色眼鏡審視別人,心胸才會更加寬廣,眼界也會更加開闊。 從友好的人際關系中獲得的滿足感,比獲得某些物質上的東西,會讓你更有滿足感。 物質本身只是工具,可是急功近利的人們卻成了它們的奴隸。 人人都在為一些人生選擇而焦慮操心——比如接受什么樣的工作與職位。 但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明天是確定的。你需要的只是冷靜地計劃,然后朝著你認為對的方向勇敢的嘗試。 要知道,人生的選擇本沒有對錯,所有的明天,都是前往明天的下一步。 留心觀察和體會,別讓生活悄然溜走而渾然不覺。 人每天在周而復始忙碌的生活中,常常會忘了自己。而當光陰飛逝,再回首歲月時,我們是否實現了當時的初衷呢? Pay close attention. This is your life. This is water.
文匯教育 2015-08-23 08:54:0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