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 簡體 傳統 |
“酷酷”的小孩原來患有孤獨癥
萱萱今年4歲,西安人。據萱萱媽媽介紹,萱萱從小聽話、乖巧,不愛哭鬧,哪怕別人搶他的玩具和零食,他也不會抗議。因為一直是爺爺奶奶帶著,他們沒有發現孩子有什么異常。直到去年上幼兒園,老師說孩子有些異樣,上課時經常獨自到角落玩耍,或直接走出教室,下課后也不和同學一起玩耍。喜歡爬窗戶,老師多次提醒沒有用。
慢慢地,萱萱媽也觀察出了不一樣的地方,例如,語言發育遲緩;路上有熟人和他打招呼,他不吭聲,大家都戲稱這個小帥哥“酷酷的”;只喜歡一個人玩耍,玩耍時無論大人怎么喊他,他基本不會抬頭看人,即使偶爾抬頭也不說話,更不會盯著對方眼睛,好像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
除此以外,萱萱還有個小怪癖,喜歡開關門,只要待在家里,就會不厭其煩地開門、關門。去年12月,萱萱被確診為“孤獨癥”,每周一至周五下午,需要到西安市兒童醫院進行康復治療,目前,萱萱癥狀有所緩解。
大多數孩子兩歲后才被發現行為異常
據西安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賀莉介紹,兒童孤獨癥是一種日益常見的心理發育障礙性疾病。這兩年發病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以她的門診為例,每次坐診都可以遇到2~3個患有孤獨癥的孩子。國外報道稱且該病以男孩多見,而一旦女孩發病癥狀會較男孩更嚴重。該病發病原因不明,有可能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做核磁共振,有的孩子會看出腦部發育有明顯異常,有的孩子則與正常小孩無異。
賀莉表示,大多數孩子兩三歲后才被發現行為異常。一方面,患兒在兩歲以前表現不明顯,還有些家長認為語言落后和行為異常是正常現象,會隨著年齡增大而好轉;另一方面,很多孩子和萱萱一樣,從小由爺爺奶奶帶,父母忽視了孩子的一些早期癥狀。直到上幼兒園或者接回自己身邊,父母和老師才發現孩子的異常表現。
一定的訓練和培養下癥狀可以改善
陜西省博愛醫院兒童醫學康復中心主任李紅霞表示,患孤獨癥的孩子6歲前要進行強化訓練,治療培訓得越早,孩子越容易接受。她建議家長如果發現了孩子患有孤獨癥,要用愛心和耐心來幫助孩子訓練,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多陪孩子玩耍,而且要幫孩子克服掉不好的習慣。
賀莉說,雖然目前沒有治療孤獨癥的藥物,但患病孩子在一定的訓練和培養下,癥狀是可以改善的,恢復最好的孩子甚至能夠和正常孩子一樣上學。
嬰兒期有這些行為異常 家長要注意
2010年,美國兒科學會公布了11種兒童孤獨癥的特征,如果嬰幼兒在成長中表現出以下特征,那么極有可能患了孤獨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1)當嬰兒盯著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時,卻沒有高興的反應;
(2)5個月左右的孩子,不發出交流的咿呀聲;
(3)不能辨認出父母的聲音,當父母叫他名字時沒有反應;
(4)不和別人進行眼神交流;
(5)9個月后才發出咿呀聲;
(6)說話前很少配合手勢,如揮動小手;
(7)拿著某樣東西,反復重復一個動作;
(8)16個月大時還不能說出一個字;
(9)一周歲時仍不會發出咿呀聲,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勢;
(10)兩周歲不能說兩個字的詞語;
(11)即使會說話了,也缺乏語言技巧。
成長公社 2015-08-23 08:54:1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