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的整合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在目前的中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教師難教,學生難寫”的局面。要扭轉這一局面,就必須重新審視原有的教學模式,優化教材與教法。從閱讀到寫作就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新教材題材廣泛,體裁多樣,表達形式活潑,且選詞準確,結構嚴謹,這無疑為英語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提供了優秀的范本。
  教師可以從閱讀教學的讀前活動、讀中活動和讀后活動入手,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讀前活動——析文積詞
  讀前活動也稱導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導入,讓學生在課外充分挖掘文本的潛知識,自己了解材料的背景知識,并且通過一定的預習設計,讓學生提前接觸大量的生詞,這樣既可以排除在閱讀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又能為寫作積累詞匯。詞匯量的增加可以促進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又反過來促進學生詞匯量的增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二、讀中活動——以讀促知
  中學英語的閱讀教學可分為略讀、精讀和朗讀三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篇章分析,熟悉閱讀文章的體裁、框架和內容,從而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1.略讀——理文脈、知文體
  略讀可分為跳讀和速讀,跳讀是快速閱讀的一種。學生快速閱讀全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大意,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這一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技巧和獲取文章整體信息的能力。在這一閱讀活動中,教師要以教材為載體,指導學生進行語篇分析,逐步培養學生駕馭篇章結構、理清文脈、把握中心的能力。根據課文結構,找出或歸納各段的中心句(Topic sentence),并分析各段是通過何種方法圍繞這個中心展開敘述的,以培養學生在段落寫作中使用統一性原則的技能,這可以促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更深刻的研究和分析,便于掌握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精華,把教材變為一種活性的因素,使它成為自己教學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速讀是指閱讀者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閱讀活動中的信息篩選的一種閱讀技巧。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活動內容,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掌握文章的特點,獲得深層理解和規范表達的能力。新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題材多樣,體裁各異。教師應在教學中對這些教材進行歸納總結,理清文體,使學生把握文體的基本特征,以便寫作時可以套用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框架。
  2.精讀——剖析語法
  精讀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精讀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使學生通過對語音、詞匯、語法以及英語所特有的語言現象的學習,從中理解文章內容,鞏固和拓展語言知識,增強口語、翻譯、寫作和閱讀能力。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對閱讀材料中語言點的處理上,使學生領會語法形式的句法功能和語用功能。語法能力是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基礎。學生只有在掌握一定語法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對長句和難句等復雜句子進行分析,提高理解的速度,寫出句式多變的文章。教師在處理語言點時可以有目的地將語法項目通過各種活動展示給學生,使他們融會貫通語言點。例如,新教材 SEFC Book 1第五單元的重點語法是定語從句,在本單元閱讀文章Not One Less一文中有這樣一個句子:She gets the job because there is nobody else in the village who can take it.教師就可以設計提問:Is she the only one who can get the job in the village?Why?要求學生完整回答。學生不難回答:Yes,she is the only one who can get the job.Because she says she is a person who can read,write and sing.通過提問和回答,學生加深了對定語從句的理解。語言點是語法、固定搭配和習慣用法等的綜合。讓學生的語法知識形成網絡不僅可以為朗讀打好鋪墊,而且可為寫作埋下伏筆。
  另外,精讀過程中的課堂提問,要求學生必須用自己的語言,且人稱、時態要做相應的變化,這樣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義句表達,提高了表達能力。還讓學生用課文中的詞組進行復述,學生復述課文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們既要把握課文中的重點,邏輯關系,又要用自己的語言把主要內容表達出來。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組織篇章結構的能力,使他們理解句子與句子之間邏輯關系,又提高了語言的精煉度,使其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3.朗讀——培養語感
  朗讀是理解的鑰匙,朗讀可以增強語感。通過朗讀,促使學生與語言建立起一種條件反射的關系模式,在多次重復中積淀已知閱讀材料中的語言點,熟悉句型、句式及語法結構,形成良好的語言素養。世界著名的英語教學權威Alexander說過,“Nothing will be written before it has been read.”朗讀是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尤其是在閱讀知識轉化為表達能力時,朗讀的作用尤為重要。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能夠感悟英語語言的習慣表達,形成寫作的英語思維定勢。
  三、讀后活動——提取精要
  讀后活動是在完成閱讀活動之后進行的學習活動,可以延伸為學生課外所進行的閱讀。
  讀后活動是變被動為主動的最佳方式,是讀與寫整合的最好體現。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背誦和課外閱讀吸取語言的精華,提高自己的寫作表達水平。
  1.背誦——吸納語言
  背誦是語言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動態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它有理解、感悟、鑒賞和記憶四個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理解字句,感悟內容,留心謀篇布局,熟讀課文,使語言中的精髓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并在需要進行寫作時綻出光彩。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平時多讀多背好文章、好句子,在寫作時,學生們就會有語言材料可寫,也能寫得出來,否則,只有“咬筆頭”。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堅持讓學生背誦課文,尤其是課文中的好句子,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我國英語界老前輩葛傳椝教授在其專著《英語寫作》(The Writing of English)中談到解決中國學生用英語寫作的困難時說:“You ought to read very carefully.Not only very carefully,but also aloud, and that again and again till you know the passage by heart and write it as if it were your own.”這就清楚地說明了熟讀成誦對寫作是多么重要。學生只有通過背誦大量地道、優美的英語語言材料,寫作時才不會出現中國式的英語。因此,平時要鼓勵和指導學生多讀多練,堅持不懈,熟能生巧,以至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課文中的句型造句,同時抓住學生對課文比較熟悉的契機,趁熱打鐵,進行限時寫作訓練,并及時點撥,優化批改、講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課外閱讀——拓展提升
  課外閱讀就是把學生的閱讀視線從課文引向更廣闊的閱讀空間和生活空間,拓展學生的閱讀面,是課本閱讀材料的補充。學生在掌握了把閱讀和寫作結合在一起的方法及技巧后,便可以大量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材料,提高閱讀速度,增加詞匯量,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世界著名的美國外語教學理論家Stephen Krashen在其1993年出版的教學理論力作Power of Reading-Insight From the research中指出外語學習過程中,外語書讀得多的人,其讀寫能力比讀書量少的人強;第二語言的閱讀量和語言的習得之間有肯定的關系。研究表明,正確指導學生閱讀是解決詞匯問題和迅速提高第二語言的有效必由之路。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而寫作則是語言輸出形式,只有語言輸入大于語言輸出,語言輸出才成為可能。
  從閱讀到寫作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閱讀是積累語言、理解語言,而寫作則是運用語言。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有機統一體,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兩者的同步發展,并持之以恒,那么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一定會逐步提高。

寧波大學學報:教科版141~142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龐慧飛20072007
龐慧飛 浙江天臺中學,317200
作者:寧波大學學報:教科版141~142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龐慧飛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2:28

[新一篇] 淺談高中英語課的導入

[舊一篇] 淺談高中英語閱讀理解的突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