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超市干了兩年,見了很多美國奇葩,也有很多中國人在超市偷東西。
我現在是綠卡,隨父母過來的,排期等了11年。當年面簽前一星期通知當年名額已滿,第二年我就超21了,能過來算很幸運了。我父母是我外公担保申請的,我外公是我外婆的大哥申請的,我外婆的大哥是當年戰亂過來的。所以在后來幾年中美兩頭飛的時間里,綠卡差點給剪了。 這么年輕來到新的國家,什么都得重新適應,讀書是最好的辦法。新移民想讀書說容易,行。但想讀好的學校就沒那么容易了,首選要有錢,我家沒。這種學校早些年還有很多人出國來混,混回去還能蒙人,挺牛的這人在國外留過學。
不知道是不是生活單調苦悶的原因,稍微上年紀的人很多精神都不大正常,沒到精神病的狀態。亞健康,有點神經叨叨的。說話自顧自的說,不管你說啥,問非所答答非所問。結賬的時候很怕和這些客人解釋一些特殊情況,沒辦法溝通。還有一些留學生愛偷東西,肉呀,雞蛋呀塞包里,她們還以為沒給發現。在我面前結賬的時候心里是一陣悲哀,如果報警是立即遣返的節奏。學生偷東西是重罪,特別是簽證過來或綠卡的。
有一次,兩個年輕的女性,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也不知道是朋友還是姐妹。她們倆帶著一個大約一兩歲的BB。結賬了,小孩亂跑,當媽的不管,她朋友也不管,我掃貨結賬。那BB拿著一包薯片,在正確的位置上一拉,薯片開了坐地上開心的吃起來。小BB手上的薯片沒了又拿起另外一包,眼看又要撕開。她們倆才慢慢悠悠的去阻止。 推車出門,沒五分鐘就回來,很不高興用撒野的樣子又勉強自己的裝著要講道理的態度,說,“我不明白呀,你們看他開薯片怎么不去阻止他?你們這么多人。還要我給錢??我為什么要給錢? ”至于其他為什么知道,因為他們只選擇那幾種零食,美國零食,除了美國人,亞洲人不吃的很難吃,塞我嘴里都要吐出來,他們倒是很喜歡。
無論在公眾場合還是在自己家里,冷靜低調是社會的主旋律。所有人都是很謹慎的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的,你可以說他們很彬彬有禮。大家都這樣,不大笑不打鬧,說話聲音低。 在公眾場合吵架打架的人,我一次都看不見,他們會找地方躲起來吵。 任何服務場所,只要交流有升級成大聲喧嘩的可能,立馬就會被請去小房子慢慢溝通。 有呀,發生在玩具區和零食區很多呢。大人棕色做的冷靜,聲音很低,節奏很慢的說話,讓小孩不要鬧。 真的很神奇的,很多小孩都吃這套,慢慢就不鬧和爸媽出門了。 母親買了一份點心,一份三件那小孩覺得所有的點心都是他吃的,但他媽吃了一塊,立馬狂哭動手打媽媽之類,不停的哭。他媽又買了兩份點心給他,他也不要只是狂哭。 在公眾場合所有看到你的人都可能報警,只要你作出失控失去冷靜的舉動。
是我身邊朋友的事情,他們買了套房子,在白人區社區很整潔。 他們的鄰居自然是白人彬彬有禮,節日的時候大家也開過爬,兩家的小孩也經常玩一起。 后來他們翻修花園的時候,按社會的生活模式,開工前也通知了周邊的所有住戶。 施工期間他們在花園噴漆,那種透明的油漆成霧狀飄落到這家白人的花園的石頭上了。 真是屁大點的事,他們就報警了,讓警察來要這家人的房屋保險要求賠償。 后來咋整?如果真通知保險公司賠償過的話,未來的保險費用會高很多的。 他們去買了高檔紅酒,上等cheese放在精美的籃子里登門拜訪。 看過幾個例子后,看見白人笑咪咪的看我,我心里就有壓力,滿腦子的報警報警(我自己病的不輕)。
想象自己什么時候不清楚社會的游戲規則,給人報警然后和警察叔叔聊天去了。什么音樂聲太吵呀,什么雞毛蒜皮的事都叫警察來溝通溝通。
黑人急速高昂的語速,夸張的肢體動作都能被判斷為失控,如果警察不能控制現場,覺得情況失去控制,開槍,其實很合情合理的。在種族歧視的陰影下,歧視不愿意去了解對方的文化。 在這個地盤得聽我的,無論你從哪個國家來都要隨著自己的交流模式生活,這也是社會的主旋律。
今日猜謎:腦洞炸裂級別難度,戰場硝煙彌漫,投降的戰士倒在了陣地上。提示:這是一個日常家用產品的廣告。

關注微信號“鐵血軍事”,回復“腦洞大開”獲取答案。
鐵血軍事 2015-08-23 08: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