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源于黃帝?除擋風雨也遮蔭庇護 傳統文化 典故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傘蓋是宮廷儀仗中不可缺少的儀仗之一,規定嚴格,地位不同,傘蓋的大小、顏色均不一樣,不得超越違制。(網絡圖片)

                                                           

晉朝崔豹著《古今注‧輿服》:“華蓋,黃帝所作也,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氣,金枝玉葉,止于帝上,有花葩之像,故因而作華蓋也。”

這里說的“華蓋”,實際上是吉祥云。傘狀的五色祥云被認為是上天護佑中華人文始祖黃帝而出現的。因此后來歷代帝王出行時都帶傘蓋,除了吉祥用意,還是皇權的象征,代表蔭庇天下黎民。

傘蓋是宮廷儀仗中不可缺少的儀仗之一,規定嚴格,地位不同,傘蓋的大小、顏色均不一樣,不得超越違制。

在《左傳》“備物典冊”《晉書輿服志》中記載,傘的用料、色彩、尺寸就像頭上的烏紗,身上的朝服一樣,因官職大小,而有不同的規格。如漢代規定:食粟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用黑傘,三品以上的官員用青傘,而宋代則天子用紅黃二色,庶僚一律用青色等。

而遮陽擋雨的、可撐合的傘據說是春秋時期魯班的妻子發明的。《玉屑》上記述,第一把雨傘就是魯班的妻子云氏送給丈夫出門給人家蓋房屋時用的。

據傳,魯妻因為看到魯班每日早出晚歸,還要被烈日曝曬、大雨澆淋,十分心疼,便萌生制作一種能遮陽擋雨之器具的念頭。后來她嘗試將竹筒劈成細條讓其張開,在上面蒙上獸皮,便創造出傘,并有一大一小兩把,大的在工作時架在身邊,小的則可隨身攜帶,使魯班就算出門也不怕碰上艷陽暴雨,無處躲避。

《傘物記源》記載,古時的傘初多為絲帛制作,紙發明后便出現紙傘,漢代后,人們采用較為廉價的涂上桐油的紙來制雨傘。唐宋時,紙制油傘開始普及民間。到清代,出現了精工彩繪的花傘。

因為傘有象征榮華富貴的意思,所以古時民間婚禮迎娶中也有打傘的習俗。竹為傘骨,紙作傘面,圓圓的傘面意喻美滿;“油”字諧音“有”,“紙”字諧音“子”,正體“傘”字是“人”字之下有多個“人”字,寓意多子多孫。而竹子及紅色有避邪之意。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喜娘需為新娘撐起紅色的油紙傘。

責任編輯:林妍



2015-08-23 08:55:27

[新一篇] 科研新發現|母乳喂養6個月可降低兒童白血病風險

[舊一篇] 文苑逸事:日本和尚題詩贈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