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摘要:曾因為某小報把網絡上的謠言帖誤當新聞報道,說韓國把端午節申遺了,然后傳遍中文互聯網,引起一場波瀾壯闊的口水戰。此后又繼續發生了幾起類似事件,甚至把開笑的網絡帖當正經消息傳播。韓國申遺的是“江陵端午祭”,它到底是何東東?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華人社會都依照中國傳統過端午,盛行吃端午粽,撒雄黃酒,掛菖蒲,賽龍舟等活動等,民俗氣息濃郁。但真正把“端午節”過得特別熱鬧,甚至認定為文化遺產的,當屬“東亞文化圈”的韓國。 韓國在1967年將他們的韓式端午節慶祝儀式——“江陵端午祭”定位為本國無形文化財產,并率先在200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要求將江陵端午祭的全套儀式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一則引自網絡口水帖的假新聞,最后在中文互聯網上鬧得沸沸揚揚。有趣的是,不過自那之后,中國大陸開始重視端午節,而2008年更規定“端午節”為法定假日,每年放假一天,也算意外之喜。 他們祭祀的神靈跟屈原和伍子胥毫無關系,而是“大關嶺山神”和“城隍”,傳說統一新羅高麗等三國功臣的金庾信將軍,因其曾在古江陵學習武藝,死后被尊為大關嶺山神。而山神和當地城隍們則担當保護鄉土職責,以山地草木為兵,甚至擊敗來壬辰倭亂犯的倭寇。 農歷四月初五那天,人們開始釀制神酒,傳統是使用江陵舊官府“七事堂”發放的大米和粬子,以備端午祭時供用,待到四月十五日,則舉行“大關嶺山神祭”和“國師城隍祭“,祭祀結束后,人們會抬著青紅綢緞覆蓋的神木,組成迎神行列。 到農歷五月初三,傍晚時分即在江陵國師女城隍祠進行”奉安祭“,這就是端午祭的“前夜祭”。從初四到初七,每天的早晨舉行“朝奠祭”。江陵端午祭的祭祀儀式分為“儒教祭儀”和“巫俗祭儀”兩種。以恭讀漢文祝禱即詞形式進行儒家祭禮始,之后便是載歌載舞表演的巫俗祭儀。
韓國人其實不認為“江陵端午祭”等同于華人社會的“端午節儀式”,因為“端午祭”具有朝鮮民族特色的活動。從祭祀、演戲、游藝等環節都帶有濃烈朝鮮特色,如巫法表演和祭祀都來源于朝鮮半島的薩滿文化。
江陵端午祭與其它端午節慶典不同之處,是持續時間較長,從農歷四月底即已開始鋸神木、迎神、演戲等慶祝,一直持續到五月。
而端午祭除指定的祭禮(謹釀神酒——送神儀式)外還會舉行巫祭、官奴假面戲、鶴山奧道戴歌謠等各種民俗活動。之外人們白天也會舉辦蕩秋千,創作漢詩,射箭投壺,晚上放煙花,和伽椰琴演奏,而官奴假面劇是端午祭最有特色的節目,該劇演繹古朝鮮貴族與官府奴婢的生活,熱鬧有趣,當頭戴高帽手持紙扇的貴族與小丑扮相的官奴競相登場,令觀眾體會到朝鮮古代民俗文明特色。
知道主義 2015-08-23 08:55:4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