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顛覆了世界的認知 依賴火器的東亞病夫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前言
鐵血軍事

迷戀火器的清軍其戰斗力不堪一擊,前面談了清軍的火器完全不輸于列強,但仍然被干的屁滾尿流。到底還有啥其他原因,下面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

ps:昨天由于后臺保存出錯,給大家閱讀造成麻煩了,小編心有不安唯有給大家貢獻更多精彩內容!


關注“鐵血軍事”,有趣有料內容及時分享!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清軍敗于英軍的刺刀
清軍自入關后久不作戰,疏于訓練,貪圖享樂,哪里還愿意操練勞苦的弓馬騎射,刀槍肉搏。所以都是希望裝備訓練火銃,當時的火銃訓練比射箭簡單的多,裝上藥啪的一響,把個鐵丸打出去就可以了,又輕松又好玩,是個人都可以完成,而射箭那真要累死人,不用上百把斤力氣根本就拉不了硬弓,刀矛訓練殺殺殺的那也絕對是苦活。所以清軍從這時起,火器的裝備率越來越高,至于弓馬騎射刀矛肉搏則逐漸荒廢,過渡到了主要用火器作戰時代,大量的鳥槍與輕炮取代了弓箭長矛。
清軍對弓馬騎射,刀矛肉搏訓練的荒廢速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速度,放眼地球全球都找不到第2家,可以說大清在鴉片戰爭時期甚至鴉片戰爭之后,一直是全球火器作戰思想最嚴重的國家,幾乎完全廢除了肉搏戰,根本就沒有肉搏戰能力,打仗全靠火器對射。如果清軍真是弓馬立國,騎射為主,那鴉片戰爭反倒不會失敗。清朝雍正時期,雍正皇帝清楚的看到,當時的八旗軍越來越火器化,但火器的性能卻絕對沒到可以讓戰斗完全不需要肉搏戰的地步,所以曾對八旗軍有“以滿州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有馬上槍箭熟習者,勉以優等”的指示,重新強調刀矛弓箭的作用。
英軍首先發現即使是使用簡陋火器,并且用劣質火藥的清軍士兵,也能在大炮旁忍受開花彈的攻擊,用火器頑強的與英軍對射,打起來傷亡根本沒法控制,更何況清軍還火炮眾多。但是英軍只要一發起果斷的白刃沖鋒,清朝士兵就崩潰了。英軍攻下的一系列要塞炮臺,實際基本都是靠白刃戰奪取的,定海那么多八旗綠營將士守城,同樣是洋鬼子白刃突擊拿下來的,洋鬼子只死2個,傷27個。從此英夷發現了擊敗清軍的訣竅,那就是非常劃算的白刃戰,英軍從此可以極小的代價在陸地上擊敗清軍任何陸軍部隊,根本不需要再去用戰艦與清軍炮臺拼死對射,這樣英軍地面上所向無敵,截斷清朝的大運河航道,迫使清朝與之談判,達成了作戰目的。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清軍又敗于英法聯軍的刺刀
太平天國能奇跡般的壯大,就是因為清軍肉搏能力太低,鬧太平天國時清軍的肉搏戰能力怕是連第1次鴉片戰爭也不如了。還鬧出過攻打永安一役,八旗兵雜以綠營威寧兵數百守炮位,竟被7個長毛持長矛短刀就追得丟棄大小炮位十余,投身激流,寧愿淹死也不敢肉搏,這樣的大笑話。天津知縣謝子澄一次親自率隊攻撲獨流木城,蒙古馬隊以為后殿,結果謝子澄被長毛以長矛刺死的時候,蒙古馬隊數百在后觀望不前,當長毛挺矛上前的時候。“…………轟然潰散,有遁至靜海,無鞋無錢,向民間丐食者…………”
當滿清大量的軍力與國力被太平軍拖住,也導致了英法敢于發動第2次鴉片戰爭。此戰清軍重炮火力依然遠于英法艦炮,大沽口炮臺的重炮對英法艦隊傷害不小,但英法洋軍一旦登上陸地,只刺刀一亮,清軍的炮臺立即失守,緊急之間把尚有一定肉搏能力的駐京八旗與畿輔駐防八旗以及外蒙騎兵緊急調來(內蒙騎兵當時已經殺羊都難了),結果不但指揮官久不習戰陣,不知如何布兵排陣,就連士兵也不知如何殺敵,不但用騎兵步兵去通過狹小八里橋正面沖擊英法聯軍方陣,在橋頭遭到英法聯軍使用包括康格里夫火箭炮在內的各種火器T型陣密集射擊,過橋之前就死傷了大半,而過橋之后,無論騎兵步兵均不知如何殺敵,瞎跑亂奔,絲毫不能動搖英法軍刺刀方陣,肉搏中英法損1人,清軍損40人,故此27000步騎軍一戰全滅。
三:甲午戰爭讓日軍嘗到刺刀見紅的甜頭
日軍的整體裝備遠落后與清軍,但是日軍敢于刺刀見紅的戰術屢屢見效。等對方沖到幾十米以內,端著成百上千白光耀眼的刺刀,大吼著沖進來的時候,清軍很自然的就徹底崩潰了。活著有軍餉拿,死了哪里還有白銀拿?丟了陣地責任又怪不到小兵身上,于是全部丟棄武器,向后逃跑,這時后清軍戰斗力也是爆表(僅僅是指逃命的潛質),玩命奔跑的勁頭讓日軍幾乎從來都追不上逃跑的清軍。
清軍不僅表現在戰場上連連潰敗,而且還表現在每一次潰退,均"盡棄軍實走,器械盡失"。這不僅削弱自己裝備的總體實力,而且反過來大大加強了日軍的裝備。據有關資料記載,平壤戰役,清軍丟棄大炮48尊,步槍10000余枝;鴨綠江防之戰,丟失大炮78尊,槍4400枚;大連灣、旅順口失陷,日軍繳獲大炮270多尊,槍600枝。以上數處清軍遺棄的炮彈達數百萬發,子彈達4000萬發以上。另據日方統計,日軍在牙山、平壤、九連城、鳳凰城、金州、大連灣、旅順口等地,一共繳獲大炮607門,槍7394枝,炮彈267.17余萬發,子彈7745.8萬發。其后,在牛莊、營口、威海衛、澎湖等地清軍遺棄的火炮亦達數百門,槍枝、彈藥更是不計其數。而在甲午戰爭全過程中,日軍僅僅消耗子彈124.18萬發,炮彈34090發。兩相比較,怎不令人觸目驚心!
李鴻章曾哀嘆,淮軍部隊遺棄大炮,"令我寒心,再發再棄,當如之何!"依克唐阿自己承認,自開戰以后失去槍枝7807枝,損壞880余枝。至于火炮,到1895年初,只剩下快炮4尊。這些武器被日軍繳獲后,勢必導致敵我裝備的此消彼長。日軍將繳獲的武器(特別是大炮)投入戰斗,大大加強了火力。如旅順口之戰,日軍以所得衛汝貴部快炮"登山俯擊"清軍炮臺。威海衛之戰,日軍攻占沿岸炮臺之后,即掉轉炮口轟擊港內的北洋艦隊,更是盡人皆知的事實。
最典型的事例莫過于田莊臺之戰,是役,"我海蓋間歷戰所失行營大小炮無慮百尊,盡為倭人攻具,列遼河南岸,數倍我炮"。在日軍猛烈炮火的轟擊下,清軍勢不能支,乃"大潰西奔"。可見,武器裝備此消彼長的變化,對戰爭產生了多么大的影響。
四:八國聯軍徹底斷送了國人對清軍的最后一點希望
中國屢遭列強欺凌、羞辱,原以為是技不如人,所謂“技”指的就是武器遠遠落后于西人。然而,“庚難”時的清軍已全部列裝西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由西洋教官親自訓練,謂之“新軍,”卻仍然一敗再敗,豈不怪哉?看來“唯武器論”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唯一因素。八國聯軍的領隊,意大利海軍中將西蒙事后寫信對英國公使說:(意軍繳獲的清軍武器)中包括“最新式的曼利徹式卡賓槍的型號,比聯軍中的奧匈部隊列裝的卡賓槍更為先進,似為剛出廠的新品;而克虜伯大炮比德軍現役的所有大炮口徑更大、瞄準更精、射程更遠、更為新式”。 西蒙以戲謔、調侃的口吻寫道:“戰斗伊始就意外繳獲清軍這么多先進武器,等于給聯軍一萬六千名軍人配備全副武裝還有富余,只可惜我們的士兵一人只有兩只手。”讓聯軍指揮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裝備如此新式武器的清軍竟不堪一擊,戰斗意志薄弱,明顯訓練不足,紀律廢弛,士氣低迷,不言而喻,戰場上孰勝孰敗和武器裝備優劣與否有一定關系,但絕非克敵制勝的唯一要素。
“庚難”也讓有識之士看清了清廷不可救贖的本質,革命運動風氣潮涌,就連魯迅也棄醫從文,最終不過10年,辛亥革命成功,徹底終結了滿清皇朝。但是,此后的中國軍隊依然沒有找到如何提高戰斗力的解決辦法。
清軍不堪一擊的根源
一:重賞之下未必有勇夫
清軍鼓動士氣的中心思想就是忠義為中心,教育大家上陣為朝廷打仗,將來可以封妻蔭子,沐浴皇家雨露恩。我們都知道清朝為了讓士兵賣力打仗,身強力壯者踴躍參軍清軍的工資特別的高,很多部隊一個月工資有6兩白銀,這些白銀價值多少呢,在南京曾發現一張光緒年間的房契,南京鬧市區的60平米店面房,才賣了22兩白銀,而且是“名下子孫永遠執業,聽憑起造”。這么多的餉銀對于那些來自湖南安徽鄉間的黑腳桿農民來說,好好干幾年,攢點錢絕對是建房買田,寄托著全家未來幸福生活的所有希望。
但是清軍不合理的地方是撫恤金特別的少,只有月薪的3-6倍。那誰愿意去死?清朝初年八旗綠營都是世襲的,好好打仗,每月的錢糧,甚至鄉下分給你的田地永遠都有,所以八旗綠營打仗兇猛。到了后期承平日久,加上軍制不合理,八旗綠營戰斗力下降了。就開始募兵制,招募青年農民入伍,這些人只有在當兵的時候有工資,退伍或者陣亡后,家里就啥也沒有了,撫恤金又低,更不會再有人按月把錢糧送到家里了。家里少了自己這個能掙高工資的壯勞力,孤兒寡母就會生活悲慘。
這直接導致了無論是湘軍,還是淮軍都是靠火力吃飯,躲在墻壁后面,堡壘里面,山溝上面,利用步槍火炮拼命發射,這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要主動出擊,白刃血戰,死守孤城這種玩命的事情,確是萬萬不能干的。
這樣的思想也導致清軍上層極力購置先進武器,按照現代的說法就是“保持火力代差”。 就像李鴻章曾經說過,當年剿滅太平軍和捻軍的時候,淮軍全部都是進口的前膛洋槍,其他部隊都是鳥槍,太強,所以顯得淮軍很厲害,是謂無敵也。可是一旦遇到火力裝備相差不大,比如英法聯軍,或者雖有代差,但是戰斗力驚人的對手,比如日本,就會打敗甚至潰散。
二:軍隊沒有忠誠度,更沒有國家意識
梁啟超曾有一段精辟論述,可謂一語中的:“別國之民,且尊且貴過于王侯將相;而我國之民,且卑且賤皆奴產子也。設有戰斗之事,彼民為公產公利自為斗也,而中國則為奴為其主斗也。驅奴隸以斗貴人,焉得不敗?”公民為國而戰,也即為自己的利益而戰,奴隸則為主子而戰,骨子里卻不知為何而戰,奴隸焉有為國死戰之心?再簡單一點,就是“讓軍隊懂得為誰而戰”。
可是解決這個問題,卻是很難的。從袁世凱訓練新軍,到孫中山建立黃埔軍校,都是想拋棄舊軍隊,建立新的軍隊體系。雖然從新軍服,到新軍械,再到新的管理體制,但是依舊沒有擺脫“當兵吃糧”的思想束縛,有奶便是娘,部隊的忠誠度很值得懷疑。清軍派系林立,各個將領把軍隊看成私產,到了民國依舊如此。這也照成了民國建立后軍閥混戰,山頭林立,大帥司令多如牛毛的的現象。莫說保家衛國,能保證各個派系不火并就已經是為民造福的事情了。所以不難理解,孫中山在中華民國建立后,最關心的事就是“統一武裝力量”,打到軍閥,開始北伐。
相比清軍或國民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利用重新建立武裝力量的做法,來提高軍隊戰斗力的方法,共產黨的做法更高一籌。毛浙東提出的“改造舊軍隊”的做法,很成功,也很高效。他認可舊軍隊的基層士兵的軍事技能,認可舊軍隊的軍事管理體系,要改造的是軍人的認知,讓其懂得為誰而戰。這樣就在原有軍隊的基礎上,不需要花費過多的物質投入就獲得高昂的斗志,從而提高戰斗力。方法就不累述,結果是驚人的,共產黨的軍隊,當官發財在這支軍隊沒有可能,不僅不發軍餉或少發軍餉,士兵還打仗不要命。甚至到了國內革命戰爭的后期,上午還是敵軍的俘虜兵,下午都可以勇敢的沖殺,其方法至今都令人著迷。這樣的軍隊才真正具備高度的忠誠,和強烈的國家意識。
通過世界武器發展的歷史的視角來看待清軍在鴉片戰爭中的表現,不僅顛覆了傳統的對鴉片戰爭的理解,也徹底粉碎了“唯武器論”的謊言。裝備先進的武器固然很重要,但擁有先進武器并不能保證戰爭勝利,而決定戰爭勝利的主要因素是人。



鐵血軍事 2015-08-23 08:55:58

[新一篇] 掌握日本的勢力 天皇擋得一手好槍

[舊一篇] 人物 林豆豆:“九一三”事件后一度自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