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 簡體 傳統 |
獵云注:在創業浪潮中,帶領團隊前進的創始人往往決定了公司命運,本文把西祠創始人響馬和其這些年的興衰發展史作為一個梳理,讓正在創業路上的人對自己以及公司未來的走向有所思考和借鑒。所謂,以史為鑒,獵云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想要創業或者正在創業的人有所幫助。 子曰四十而不惑。 作為中國最早成名的 BBS 西祠胡同社區創始人,響馬(劉琥)在 2011 年迎來不惑之年。生日那天,響馬給西祠同事和股東藝龍發了一封辭呈,第二次選擇離開。 這是一個感情復雜的決定:1998 年創辦西祠,2000 年出售給藝龍,2005 年重返西祠,2011 年再次離開,響馬見證的不僅僅是西祠的興衰,還有整個互聯網的沉浮。 響馬在西祠做最后一項重要工作,是試圖將西祠從藝龍中剝離出來,這個計劃從 2008 年開始,響馬給設定的期限是 40 歲生日。 他把這看做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如果依然糾結在西祠里,基本已經做不了太多事情,互聯網格局三年一大變,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和機會。 可惜的是,直到 2011 年西祠剝離依然沒有眉目,發出辭呈郵件的那一刻,響馬感覺到一絲輕松,可以重新開始了。 出售 嚴格來說,西祠的出現純屬偶然:1998 年在家寫程序的響馬由于犯頸椎病,病中無聊寫了個程序,1 隨意取個西祠胡同的名字發布,此后一路發展成為當時最熱門的網站,尤其在海外華人中頗有影響力,2000 年初西祠全球排名甚至達到 100 多名。 1998 年-2000 年的互聯網初期,即使騰訊都在苦苦尋找盈利方式,就更別提西祠了。隨著西祠注冊用戶上升到百萬,無論是服務器、平臺系統都陷入超負荷運轉,為了玩好票的響馬甚至為省錢經常只吃方便面。 但作為一名大學教師,響馬實在捉襟見肘,不得不在 2000 年發展最高峰時,將西祠出售給e龍(后改名藝龍)。在沉淀人文情懷的西祠上,有很多網友不理解響馬的行為,甚至指責響馬利用網友賺錢。 2005 年響馬重返西祠接受《金陵晚報》采訪時表示,我就是一個程序員,為了留住西祠不關站,必須做出犧牲。即使到現在響馬都不后悔將西祠出售給藝龍,如果不賣掉西祠早就死了。 那時候響馬只是個程序員,不會融資不會講故事,甚至不會付美元從國外購買域名。我對賺錢興趣不大,所以當西祠發展到我不得不去賺更多錢來支撐、甚至根本靠勞動賺錢不能支持的時候,我選擇放棄一些快樂來追求快樂。響馬向《金陵晚報》表示。 將西祠出售給藝龍后,響馬告別生活 10 年的高校,去了一家上市公司就職。 回歸 每年舉辦一次的互聯網大會常規地點是北京,2008 年卻挪到南京。西祠作為南京互聯網行業代表也參與大會,總經理劉輝在現場向媒體透露一個重要信息:西祠將在 2008 年底、2009 年初從藝龍徹底剝離,并醞釀兩年調整后獨立上市。 從藝龍 2000 年收購西祠開始,西祠的業務就一直獨立發展,藝龍不參與戰略,但給與資金支持。雖然 2005 年前后西祠面臨強勁對手天涯,但口碑和業務發展狀況還不錯,在 2005 年就實現盈利。 在天涯和西祠叫板最白熱化的時候,響馬離開南京已經 5 年,但不斷有西祠老友到訪,花一個星期痛心疾首描述西祠如何人氣下滑,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響馬重回西祠。此時劉輝也在游說響馬,希望他能夠幫西祠發展產品和技術。 畢竟響馬對西祠有深厚的感情,離開西祠的 5 年他也積累了不少技術經驗,他認為西祠還能發展的更好,所以決定回歸。 2005 年的西祠員工不超過 20 人,注冊用戶達到 900 萬人,其中收費 VIP 用戶超過1%。2006-2007 年期間,西祠發展到達高峰。 不過藝龍畢竟是上市公司,在上市初期自身依然虧損情況下,并未給西祠太多投入,而無論無線還是商業化都需要大量資金。從長期看 BBS 業態離規模盈利還很遠,如果西祠想再上一個臺階,需要引入更有信心的投資者。 在這種背景下,西祠團隊于 2008 年開始尋求外部資本,希望能盡快將西祠從藝龍中剝離出來,并且計劃 2 年內獨立上市。 阻力 但是剝離并非易事。 來自藝龍的阻力是,他們希望要么全資控股,要么全盤賣出,沒有部分引入資本這種折中方案,讓西祠的資本運作難度大增。另外作為上市資產的一部分,西祠被給出較高估值,而資本方的評估則相對較低,即使西祠團隊不介意但是藝龍不答應,很難達到統一。 2008 年正是西祠發展頂峰,響馬和西祠團隊認為自己做的不錯,但在與風險投資進行密切接觸后,發現依然有很多缺陷。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西祠并不是一個好故事。難以讓資本滿意的是:即使西祠每年在線用戶數都翻番達到很大體量,但幾年來盈利依然維持在初級水平,很難突破形成規模。接下來西祠還能有哪些新故事去和 SNS、微博較量?西祠給不了明確答案。 其實不僅是西祠,當時被外界頗為看好的天涯,也從 2009 年開始屢次沖擊國內上市,但同樣受到微博等新社交形態的影響,加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最終沒有下文。 在商業化方面,當時的西祠已經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向用戶收費、推出廣告系統等,但遭到用戶強烈抵制,進展情況一直不太好。在移動化方面西祠 2007 年就開始布局,但由于資金限制,技術和市場方面均跟不上,也沒有太大進展。 遲遲沒有接盤方,運營狀況不理想,2010 年前后西祠用戶增速開始放緩,在微博微信爆發時代則徹底落到隊尾,至今西祠依然是藝龍全資子公司,但基本未在藝龍財報里予以披露,已經被外界遺忘。 性格 僅用一篇文章,很難描述響馬對西祠的感情,在總結西祠經驗教訓時,響馬更多會把問題和原因放到自己身上。 還是賣給藝龍這個話題,響馬并不后悔的最大原因是我沒有能力維持這么好。那時候他不認識投資人不會說話也不會忽悠,西祠不那么便宜根本賣不掉,人能做到什么程度,自己心里很清楚。 至少在他看來,在藝龍資本支持下,2001 年到 2008 年之間西祠發展的很不錯,在出售西祠這件事情本身上并沒有選擇錯。 不過西祠這么多年并未給響馬帶來太多財富。西祠出售給藝龍時,坊間傳聞價格是現金加股權 200 萬元,響馬則表示并沒有這么多,熟悉他的人也只說,僅相當于當時房價下的一套房子而已。 作為大學教師出身的響馬,身上或多或少帶有些儒雅,知識分子對于錢這個話題通常羞于啟齒。 2005 年劉輝找響馬回藝龍時,正值藝龍上市,響馬刻意回避這個時間,等藝龍上市之后才重返西祠。您就算上市前幾個月回去也不會有太多期權吧?新浪科技問,是啊,但是我不想讓外界認為我是因為他們上市才回去。響馬回答。 不過這些性格缺陷在響馬重返西祠后有所改變,畢竟他需要主動出去找錢幫西祠渡過難關。2008 年響馬一有空就去聽管理學、經濟學的課程,參照西祠這一路發展的悲喜,對于正確和錯誤的策略有了很深感悟。 對于自己的優勢,響馬總結對產品、社區以及人的感覺。西祠發展早期是一個懵懂探索的產物,但是放在現在看,已經是基于興趣交友最早的雛形:網友自定義討論主題開版面、可開設私人討論組等等。 再次離開西祠后,響馬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拿到天使投資的他和投資人認真聊過:依然不確定這件事情是否能做成,但是要做成一定不會是小事。 反思 除了關于自身性格的反思,響馬也坦言對西祠生意模式看的不夠清楚。其中最關鍵一點,就是沒有順應西祠本身的生態去發展。 當時在西祠上有三種生態,一種是網友,第二種是營銷公司,第三種是西祠廣告系統。但這三種生態并非共同發展,長期以來西祠對營銷公司采取封殺策略,但是強推自己的廣告系統,網友層面則對營銷和廣告都很排斥。 其實營銷公司很辛苦,自己做很多活動和廣告,西祠站方對他們封殺,不是借力而是互相爭利,根本就沒時間考慮網友感受,徒增運營成本,卻沒有產生銷售價值。響馬現在認為,這三方面原本可以成為有機整體。 雖然當時西祠廣告系統每年收入幾百萬元,但響馬認為并不健康,收入越大對西祠內部的干擾越大,這不是跟用戶一起成長。 可是與營銷公司合作,就不怕對用戶造成騷擾嗎?新浪科技問。響馬則回答,平衡的關鍵是做好服務,比如用一套后臺系統服務營銷公司,并且建立相應的規則。 尤其響馬認為,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文化氛圍濃郁,就應該通過各種活動做文化,如果服務好這些做文化的營銷活動,不僅會獲得網友支持,還能夠低成本獲取收入。最好的生意就是和別人一起做生意。 除了策略上有所失誤,另外一點阻礙西祠發展,則是出售給藝龍后負担太重。即使響馬重回西祠,但畢竟西祠已經易主,受到藝龍上市公司身份及控制權限制,西祠團隊也缺少魄力打破利害關系。 其中一個重要案例是無線戰略,事實上 2007 年西祠就已經做無線規劃,但由于做無線會損失原有利益,并且需要巨大投入,長期也看不到商業模式,西祠沒有人敢拍板去做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錯過最好的發展時機。 從外部環境上看,響馬則認為社區從一開始就是細分生態領域,只能專注做用戶,而非大公司關注的長尾。而只有互聯網發展到現在規模,基于小品牌小商戶的精準投放廣告系統推出,才有可能讓社區找到生存辦法。 再出發 2011 年離開西祠后,響馬先去了一趟西藏,回來后啟動新項目孢子。這是一款基于興趣交友的產品,包括網頁版和移動版本,目標是做一個可以聚合生長的群組型社區。 其實雖然西祠、天涯等逐漸走下坡路,SNS 代表公司人人網、開心網都略顯疲態,但依然有各種社交工具層出不窮搶占用戶時間,無論是微博、微信還是陌陌,都在各自領域占據一定市場份額。 響馬認為,上述幾類 APP 代表的是不同社交分類:微博代表的是公開社交網絡,海量快速 UGC 內容是最大優勢;而微信則是私密熟人社交,在單點社交上做的最好;陌陌代表的則是完全陌生人社交。 在中國最缺少的就是興趣社交。響馬說,孢子實際上延續他在西祠的思路,雖然在西祠時已考慮到這個方向,但當時要推翻太多東西阻力太大。 事實上百度貼吧、豆瓣小組的成功,已經驗證興趣社交的持續生命力,不過百度貼吧及豆瓣小組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而響馬認為如果延續西祠的文化氣氛,在興趣社交上依然會有發展的空間。 比起第一次創辦西祠,響馬這次目標更加明確,而且現在互聯網基礎流量夠大,商業模式可以用精準廣告營銷去匹配,已經不會有以前那么迷茫。 目前孢子整個團隊只有 10 個人左右,產品也只是初步上線內測,基本都是西祠原來的老用戶。響馬現在并不打算大規模推廣,他認為社交產品核心還是體驗,如果推廣后用戶覺得不好很快會流失,響馬希望把握的節奏是:初期規模、產品優化、再做規模、再做優化。 不過孢子并沒有明確的方向,這和豆瓣小組是截然不同的。響馬坦言試圖避免豆瓣方向性太強的策略,他認為方向性太強的好處是容易運營,但方向性強的時候會過濾掉很多方向不一致的用戶。 響馬更希望用孢子這個名字背后的含義去解釋定位:簡單,輕巧,可復制,可組合,群組和群組可以一起組成更大的群組,就像生命體的繁殖一樣。 雖然響馬這一次有了清晰的思路,但也不得不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除了百度貼吧及豆瓣小組的持續發力,就連阿里巴巴旗下的來往也改變策略,同樣以興趣社交為主題。 比起上述公司響馬在資金上和資源上并不占優勢,孢子是否能夠從激烈競爭中走出來,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作者:崔西)
Cnblogs www.lieyunwang.com 2015-08-23 08:57:3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