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新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號 G622.23
  過去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于課外閱讀一貫也是重視和提倡的。1963 年的《大綱》就要求“加強課外的閱讀指導與寫作指導”;1978年的《大綱》指出:“不僅在課堂上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寫作”;1980年修訂的《大綱》又指出,要“加強課外閱讀和寫作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然而,由于升學的壓力,很難把大綱的這些要求落到實處。1992年國家教委制定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對課外語文活動的重要性作了進一步的強調,把課外閱讀等語文活動第一次寫進了“教學內容”當中。這無疑大大提高了課外活動的地位。近來在山西、江西、天津三省市頒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以下簡稱“高中新大綱”)。這個大綱突破了傳統語文教學框架,建立了課內外結合的新框架,對語文課外活動作了不同于以往的強調。“高中新大綱”第二部分列舉了高中語文教學應遵循的六項原則:語文訓練和思想道德教育統一的原則;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相輔相成的原則;語文知識教學和能力訓練密切結合的原則;課內教學和課外學習相互促進的原則;讀寫聽說全面訓練的原則;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相結合的原則。把課內教學和課外學習相互促進確立為高中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這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大變化。國家教委還決定于1997年秋委供應與新大綱相配套的高中語文教材,在全國一些省、市、自治區部分學校實驗,并于2000年對《大綱》和教材作進一步的修訂,然后在全國推行。面對這很快就要到來的新變化,我們不能駐足等待,而要聞風而動,未雨綢繆。首先是大力宣傳“高中新大綱”的精神,使思想盡快轉變,同時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依照“高中新大綱”的精神改進教學,才不致 落后于變化。
  語文課外活動包括方面很多,如寫作活動,聽話說話活動,寫字活動和參觀訪問活動等。然而最經常、最大量、最易行的活動首先是課外閱讀活動。高中語文為什么要加強課外閱讀活動?怎樣加強課外閱讀活動?這是在今天必須認真思考的新課題。
      高中語文要加強課外閱讀活動
  “高中新大綱”如此強調課外閱讀等語文活動,把它和課內教學相互促進列為高中語文教學六項原則之一,這與過去相比較有了很大的變化。這一變化,不只是更加強調的問題,更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的問題。
  素質教育是按照社會和人的發展需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的教育。它面向所有學生,要求人人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發展;它要求德智體全面發展,反對偏重某一方面;它強調培養基本的素質和能力,為今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它強調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長。素質教育不排斥應試升學,但并不把升學作為高中教育的唯一目標。
  與中學教育目標的這一轉變相適應,高中語文教學也應向素質教育轉化。
  所謂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就是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字,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實實在在地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并在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過程中塑造學生的靈魂。
  提高閱讀能力是高中語文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些年的高中語文教學,盡管教師、學生、家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結果卻是無論考上的,還是落榜的,多數學生語文實際能力并不強,難以適應工作和進一步學習的需要。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很多,其中學習緊張無暇閱讀課外書籍,不能使課外閱讀很好地促進課內學習,也是重要原因。前蘇聯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他把課外閱讀視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燈”和“智力發展的必要條件”,強調必須用課外閱讀去學習建立“智力背景”、打好“智力底子”、提供“后方保障”[1]。這些見解非常好地表明了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
  加強課外閱讀對提高閱讀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葉圣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2]。只有在課內通過“舉一”打好基礎,學得規矩, 又在課外通過“反三”,大量閱讀,在閱讀中反復印證,擴大充實,才能對課內之所學掌握得真切,才會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會于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就好像數學課,課內講定義,講例題,還須通過在作業中反復演練,才能掌握得準確、牢靠一樣。同時,從學習規律來說,知識的獲取也有它自己的途徑。對一本書有興趣,他就會讀得津津有味;沒興趣,也可能讀得索然無味。而且,文章的妙處,光靠聽別人講也不行,即使講的都是真知灼見,也未必會有多深的感悟,只有自己感受到的,才會體會更深,記得更牢。無數自學成才的例子說明,課外閱讀是一種成功的學習方法,它不僅是課內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而且有課內教學替代不了的功能。
  “高中新大綱”六項教學原則的第一項就是“語文訓練和思想道德教育統一的原則”。素質教育強調德智體全面發展,目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具有獻身精神和科學精神的一代新人。語文課和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培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十四屆六中全會發出的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號召,是指導今后相當長時間各項工作的綱領。中學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21世紀建設者素質如何,和今天的中學教育密切相關。中學生處在人生觀逐步確立的時期,可塑性極大,這更要求我們特別重視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課本所選文章很有助于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課文可說文質兼美,具有典范性。然而僅靠課文還是不夠,課外閱讀在育人樹人方面有著比語文課內學習更為廣闊的空間。
  優秀讀物具有塑造人品的巨大力量。一部好小說,一篇好文章,會給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這在青少年時期尤其是如此。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青少年不僅以現實生活中的人作為楷模,學習的榜樣。他們常會自覺不自覺的把自己的行為同這些“理想的化身”作比較,從中評判自己行為的優劣。從這些書中人物的身上獲取崇德重義的價值取向,自強務實的人生態度,見賢思齊的理想人格,盡忠報國的愛國精神,禮儀之邦的倫理準則,等等。《牛虻》、《怎么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曾使無數追求光明和進步的青年男女覺醒并投身革命。當然語文教材也發揮著很好的德育功能,但總是有局限。教材既要相對穩定就免不了滯后性,篇幅所限也容不得長篇的東西。今天出版了不少歌頌鄧小平光輝業績的著作,不少頌揚改革開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的作品,不少贊揚市場經濟大潮中新道德、新風尚的報道、特寫、小說,還有介紹科技興國、教育興國的好文章……,這些都遠比語文教材豐富、及時,而且教育性也很強。課外閱讀這一德育功能和語文教材的德育功能相輔相成,無疑比單一的課內教學要好得多。
  把國家教委在1992后推出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和即將實驗的“高中新大綱”相比較,對高中課外語文活動、包括課外閱讀的強調超過了初中。“高中新大綱”把課內教學和課外學習互相促進確立為語文教學原則之一。除以上種種原因之外,還由于高中學生具備了更強的課外閱讀能力和要求。他們接觸的課外讀物范圍更廣了,其中有些書籍比較艱深,沒有同學間互相的切磋,沒有教師適當的指點,閱讀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由于年齡增長,也更可能接觸到不良讀物,需要及時加以匡正。
  此外,很重要的是,高中時期是絕大多數學生接受閱讀訓練的最后階段。畢業后除升入大學中文系等少數系科就讀的學生外,其它人很少能再有機會接受系統的閱讀訓練了。升入大學后,學習任何專業的學生都要讀教科書、參考書,都需要有獨立閱讀的能力。無論發現并解釋關鍵詞語的含義,概括復雜語段的中心并歸納其中的要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圍繞課題搜集、整理有關資料,利用參考書解決疑難問題;以及從各方面資料中篩選有關信息,大量積累有價值的資料等,都離不開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畢業后就步入社會的學生來說,閱讀能力也是十分重要。工作中要閱讀大量的文件、材料,沒有較強的獨立閱讀能力不行,邊工作,邊進修,沒有獨立的閱讀能力也不行。高中語文教學就要從這些實際需要出發,將課內之所學,應用于閱讀實踐,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增強閱讀能力。
  這一切都表明,“高中新大綱”強調課外閱讀等語文課外活動并非無的放矢,乃是現實的迫切需要。
      高中語文怎樣搞好課外閱讀
  如今的課外閱讀總的來說還抓得很不夠。課內語文教學有那么多的經驗和典型見諸報端、雜志,而介紹課外閱讀經驗、典型的文章就不那么紅火了。要真正使課外閱讀成為語文教學重要的一環,首先得從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真正認識素質教育的重要,真正認識加強課外閱讀的重要。這是搞好課外閱讀的前提。
  課外閱讀這件事不管你抓不抓,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盡管有升學壓力,盡管老師不提倡,家長不讓看,學生還是要偷著看,見縫插針地看,甚至課堂上放在下面看,區別只在于放任自流還是納入渠道。
  今天很多學生喜愛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喜愛名人傳記、報告文學、科普讀物,這都是可喜的現象。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學生課外閱讀的盲目性、隨意性又很大,往往是社會上風行什么就看什么,而流行的稱之為書的又并不都是真善美的,宣揚復仇、搏斗、色情的讀物,以及偽科學、偽文化、偽學術、偽知識也混雜其間。高中學生閱歷不深,還比較缺乏對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辨別能力,比較缺乏對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的抵制力,易受影響,甚至沉緬其間難以自拔。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3] 好書可以擢拔一個人的精神層次,低級讀物可以毀壞一個的德性情操,這是不可不慎重對待的大事。
  課外閱讀在課外進行,單純的約束勢難奏效,甚至引起逆反心理,越不讓看越想看。對待課外閱讀,主要靠激勵和指導。
  所謂激勵,就是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對好書的興趣。據了解,不少高中生對我國現代的優秀作品知之甚少,這就需要針對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投其所好”,引導他們熱愛和欣賞高雅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優秀圖書。據心理學家研究,驚異、生動、幽默、情節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比如《奧秘》、《幽默大師》、《科幻世界》、《漫畫世界》等雜志,就以其內容的新奇、有趣吸引了很多的高中學生,《讀者》、《中學生》、《遼寧青年》也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清新雋逸的風格在高中學生中擁有眾多的讀者。對此也要相機誘導。據學生說,他們喜歡這些雜志是因為可以換換腦筋,輕松一下。學生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停留于此又很不夠。是否可以引導學生對大家共同喜愛的某些篇目,深入閱讀,討論討論,切實理解其中蘊含的積極、健康的情趣和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以真正獲得閱讀的真諦。高中學生正處在血氣方剛、蓬勃向上的時期,不能低估他們對充滿愛國精神的作品,對革命傳統教育作品的熱愛。1996年《“紅巖魂”——白公館、渣滓洞革命先烈斗爭史實展覽》,在北京、上海等地展出,前往參觀的學生絡繹不絕。他們被這段浸透先烈鮮血的歷史深深打動了,教師如果借此東風,向學生推薦《紅巖》等優秀讀物,激發對好書的閱讀趣味,一定能取得實效。
  對課外讀物的偏好,每個人也不一樣。因為閱讀是反映個性和人格的活動,讀物的選擇是個性的表現。素質教育既然強調依據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實施教學,那么在激勵學生讀書時,就要兼顧不同學生的不同愛好,從各方面推薦優秀讀物。在“開卷有益”這一大前提下,不要太多的干預,讓他們自主選擇,愉快地讀,津津有味地讀,盡情體味自由閱讀的樂趣,收益會更大。
  再一個是指導。比如隨時了解書籍出版的信息,從中篩選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刊;規定課外閱讀要達到的目標;介紹讀書方法等,以克服課外閱讀可能出現的盲目性、隨意性。在介紹的優秀讀物中,一要強調教育性,推薦對青少年有教育意義的書刊;二要強調開拓性,有助于開闊視野,增加見聞,從未知向已知,從知之較少向知之較多發展;三要強調鑒賞性、趣味性,寓教于樂。指導課外閱讀最好是管而不死,活而不亂。既要端正方向,又要適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既要有規矩,又要有自由選擇的余地。
  對課外閱讀最大的指導是在課堂教學當中。課外閱讀和課堂教學密切相關。“高中新大綱”語文教學原則中談到課內教育和課外學習時,強調的是相互促進。指導閱讀在以往的教學中也是有的,但做得很不夠,還沒有自覺地有意識地經常地用課內教學去指導課外閱讀。現在要強調的是自覺,是經常,是有意識,加強針對性,做到課內得其要領,課外獲得發展,“得法于課內,增益于課外”[4]。
  語文課堂是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地方。將課堂學得的語文基礎知識用于課外閱讀實踐,就可掃除課外閱讀的障礙,提高課外閱讀的水平。比如課堂上要學習大量的字詞,學習如何理解句意,如何概括段意,如何總結文意,還學習了鑒賞、評價作品的基本常識。這些都是搞好課外閱讀的基礎。不同文化層次的人讀同一本書,為什么往往收獲不同,原因之一就在于有沒有這個基礎。語文課堂又是培養和訓練語文基本技能的地方。拿閱讀技能來說,就應在課內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精讀、泛讀、速讀、作讀書筆記的能力。以往的教學明顯存在重精讀,輕泛讀、速讀的偏向,而泛讀、速讀正是獲取信息的快速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把這兩種閱讀技能放在與精讀同等重要的地位來看待,并切切實實地教會學生掌握它,這顯然會有益于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有益于未來的學習和工作。
  “高中新大綱”在“課程結構和課時”一節第一次規定了語文學科的課程結構,除“學科類課程”外,還開設了“活動類課程”。“活動類課程”也安排課時,也有教材,并排入課程表內。“活動類課程”包括閱讀活動、寫作活動、聽說活動等,這更是指導課外閱讀的重要陣地,怎樣上好這種課程,還屬新課題,但不適宜采用“學科類課程”那一套教法恐怕是肯定的。應著力對學生和自學能力作深層次的培養,把這門課當成學科類課程和課外閱讀之間的橋梁。像前面提到的泛讀、速讀、作讀書筆記等能力的培養,就更可以在“活動類課程”上進行,并進一步向縱深發展。比如速讀就可以在這個課堂上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訓練掃視、跳讀、一目十行、過目成誦、限時閱讀等。
  搞好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關鍵在教師。端正閱讀方向也好,激發閱讀興趣也好,傳授讀書方法也好,都得靠教師。為此,語文教師首先要結合時代的要求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它與課堂教學的關系,改變課外閱讀可有可無、可管可不管的陳舊觀念,大力抓好課外閱讀并把它和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二是更新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知識。為指導好課外閱讀,教師自己需盡可能博覽群書。有人曾對教師讀書情況作過調查,發現比起其它學科的教師來,語文教師業余讀課外書最少。不是語文教師不喜歡讀書,實在是負担太重,難以抽出時間。當然教師可以從大的方面對課外閱讀進行原則、方法的指導,但這究竟顯得空泛。總該部分地看看要求學生看的書,至少是其中的重點作品。時間從何而來?首先是減輕語文教師的負担。相信隨著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隨著師生逐步從繁重的負担中解脫,語文教師是會有一些讀書時間的。再有就是擠。
  多讀書固然重要,但要指導好課外閱讀,語文教師還需加強對課外閱讀這一課題的研究。加強課外閱讀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又沒有很好地深究。這里面有許多很實際的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哪些讀物適合于你正在教的學生,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怎樣更好地運用課內所學的知識,課內教學和課外閱讀怎樣更為有機地結合起來互相促進,不久將要面臨的學科類課程和活動類課程的分工與聯系,課外閱讀與其它語文課外活動的聯系,怎樣組織有效的課外閱讀活動,怎樣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學生作課外閱讀指導等。這些問題說起來讓人感到有點“又面熟來又面生”,實際是有的沒解決好,有的還沒解決。要指導好課外閱讀,教師必須在諸如以上的這些問題上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一套作法,才能保證課外閱讀取得實效。
  50年代有一支在中學生中十分流行的歌曲,叫《讓我們蕩起雙漿》。語文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等語文課外活動就好比是一只船上的兩只漿要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這兩只漿。缺一不可。一漿用力,一漿不用力;或者一漿劃得有力,一漿放任自流,船都難以保持正確的航向。還是讓我們協調地蕩起雙漿,只有這樣,語文教學之船才能端正航向,破浪前進。
  注: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一版,第2頁。
  [2]葉圣陶:《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 《中國語文》1978年第2期。
  [3]轉引自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學語文教學》1993年6期《語文課外閱讀心理障礙及其對策》。
  [4]轉引自《語文教學通訊》1996年5期《怎樣理解語文的六條教學原則》。
寧夏大學學報:哲社版銀川119~122G31中學語文教學孫郁方19981998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建立了課內外結合的新框架,強調了課外閱讀在內的語文課外活動。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提高高中學生閱讀能力更為重要,更為迫切;需要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協調動作,共同完成。語文教學/課外閱讀/素質/能力李勝剛      (寧夏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寧夏銀川,750021 孫郁方) 作者:寧夏大學學報:哲社版銀川119~122G31中學語文教學孫郁方19981998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建立了課內外結合的新框架,強調了課外閱讀在內的語文課外活動。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提高高中學生閱讀能力更為重要,更為迫切;需要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協調動作,共同完成。語文教學/課外閱讀/素質/能力李勝剛      

網載 2013-09-10 22:01:21

[新一篇] 高下文野之別——對兩個小說流派相近審美追求的辨析

[舊一篇] 高舉旗幟要有高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