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爆了!中國歷史上十大最猛忽悠鼻祖(一)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不要以為忽悠是一個現代詞,也不要以為忽悠這門藝術是只有現代人才會干,其實“忽悠”早已有了上千年歷史,下面就帶你走進那些忽悠鼻祖的世界,領略他們的高超技藝吧!

  1、最炫的大忽悠燭之武

  忽悠術揭秘:以迂為直,以退為進。避開關鍵,淡化主題,故意繞開的敏感之處,大談其他的利害關系,給你下猛料,使你的思路為之左右。

  忽悠過程回放:燭之武是春秋時期的鄭國人。一次晉國和秦國聯合攻打鄭國,燭之武受托出使秦國,開始忽悠秦穆公,他說:秦晉兩國圍攻我們鄭國,我們知道我們很快就要滅亡了,可是大王想想如果滅掉了鄭國對您有什么好處呢?

  如果好處多多,那就請您自便,可是鄭國離秦國很遠而離晉國卻很近,你們這么做只能對晉國有利,會讓晉國的領土得到擴展,而晉國的實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您放棄滅鄭的打算,讓鄭國作為您秦國的友邦,這樣秦國使者往來路過鄭國,鄭國還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倒是百利而無一害。


最炫的大忽悠燭之武

  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可是他卻出爾反爾,朝辭夕改,既沒有信譽野心又大,如果它再把鄭國據為他東部的屏障,那么離侵占您秦國也就不遠了。總之這事對你秦國沒有半點好處相反卻能幫了晉國的大忙,這里面的厲害,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穆公一聽,對呀,這事還真得細琢磨琢磨,幸虧你提醒,要不就便宜了晉國了,秦穆公一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還派兵幫鄭國守衛,不和晉國玩了。晉國一看秦國撤兵了,也就放棄了攻打鄭國的念頭,班師回朝。這事在《左傳。》上有記載。

  忽悠點評:燭之武短短幾句話就把堂堂的秦國國君給忽悠了,挽救鄭國于生死存亡之間,忽悠本領真是超炫,忽悠能力可謂超強。


 2、最會下猛藥的大忽悠晏嬰

  忽悠術揭秘:挑撥離間,一箭雙雕。不動聲色,善搞場景和氣氛,借助外物吸引注意力,于無形之中已下猛藥,挑撥離間,制造矛盾,即達到目的又不漏痕跡。

  忽悠過程回放:齊景公手下有三個勇士:田開疆、公孫捷、古冶子。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他們卻恃寵自傲,為所欲為,橫行鄉里,魚肉百姓,被人稱作“三害”,晏嬰于是決定除掉他們,但是還不能得罪了齊景公。機會終于來了,一次齊景公晏嬰等四人在園中喝酒,晏嬰說:園子里的金桃已經熟了,摘幾個嘗嘗鮮吧?

  于是晏嬰在園中摘了六個桃子,一人一個,還剩兩個,晏嬰就說: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這兩個金桃吧。公孫捷第一個走了上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公孫捷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只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舍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金桃?晏嬰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最會下猛藥的大忽悠晏嬰

  一旁的田開疆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舍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五千余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金桃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金桃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么了不起。

  我南征北戰,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金桃,受此大辱,我還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揮劍自刎。公孫捷大驚,也拔出劍來說: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勞大反倒吃不到。我還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已死,我還茍活,于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這哥仨火氣可都夠大的。晏嬰見三害已除,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我們國家智勇雙全的人多得是,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瞧瞧,談笑之間就除了三害,還跟沒事人似的。

  忽悠點評:晏嬰用兩個桃子“忽悠”的讓三害自刎而死,不費吹灰之力,不露一點聲色,既為民除害,又不得罪景公,忽悠的能力還真不是吹的。不過晏嬰口碑一直很好,這次“忽悠”也是為了替民除害。算是史上口碑最好的大忽悠。

  3、最草根的大忽悠馮諼

  忽悠術揭秘:無中生有。將本來沒有的事情制造出讓人深信不疑的假象。草根往往被別人所忽視,但卻處在冷眼旁觀的位置,因此往往更容易洞察上層的弱點,當局者深處局中,更容易被假象迷惑。

  忽悠術回放:馮諼是齊相孟嘗君門下的食客,草根一個,不過大忽悠的本領可是非同尋常。一次齊國國君聽信讒言,罷了孟嘗君的相位,馮諼就對孟嘗君說我可以讓你的相位失而復得,而且比以前更加顯貴。孟嘗君一聽還有這事,那就試試吧。

  于是馮諼就來到秦國,對秦王說:當今世上能與秦國抗衡的只有齊國,大王想不想讓秦國超過齊國,秦王一聽當然愿意啦,問怎么辦,馮諼接著說:大王也知道齊國罷了孟嘗君的官吧?

最草根的大忽悠馮諼

  齊國之所以受到天下的敬重,就是因為孟嘗君,現在孟嘗君因為被罷了官心中很怨憤,他必定背離齊國投靠秦國,他又熟悉齊國國情,你如果得到他肯定對你有好處,你趕快派使者備厚禮偷偷的去迎接孟嘗君,千萬不能錯失良機,如果齊王明白過來,再度起用孟嘗君就晚了。秦王被馮諼這么一忽悠,就派人去請孟嘗君。

  馮諼搶在使者前面趕了齊國,又開始忽悠齊王,說唯一能和我們抗衡的秦國聽說你罷免了孟嘗君,已經派人來請孟嘗君做相了,如果秦國得到此人,齊國就再也不能與秦國抗衡了,大王應該在秦國使者沒到達之前趕快恢復孟嘗君的相位,挫敗秦國的陰謀,斷絕它稱強稱霸的計劃。齊王聽后,這還了得,趕緊恢復了孟嘗君的相位。

  忽悠點評:馮諼輕松自如的就忽悠了兩國的國君,還使自己的主人官復原職,他處在低位,善于觀察和思考,又抓住了兩個國君都想超越對方獨自稱霸的關鍵所在,再略施小技,讓你深信不疑。忽悠本事可謂超強,孟嘗君的食客還真是沒白養。

4、最懂邏輯的大忽悠蘇秦

  忽悠術揭秘:用縝密的邏輯混淆視聽。環環相扣,密不透風。忽悠起來侃侃而談,步步為營,誘導你的思路,使你不由得不信以為真,邏輯性極強,但不乏有詭辯的成分。

  忽悠過程回放一:燕昭王是蘇秦的第一個伯樂,在蘇秦替燕國要回被齊國占領的土地過程中,我們可以洞悉他的忽悠的邏輯能力確實非同一般。蘇秦對齊王說:燕昭王是秦惠王的外孫,有強秦作后盾。

  齊占燕地,必然會令燕國和秦國都對齊國不滿,如果大王能把所占的燕國之地歸還,那么燕秦二國反而會感激大王的恩德。大王就可以得到秦燕的支持,號令天下,天下還有誰敢不從呢,到那時齊國的霸業也可以成功了。齊宣王一聽,是這么個理兒,就歸還了燕國的土地。你看看,人家分明是要東西去了,卻擺出為對方著想的架勢,絕對是忽悠的天才。

  忽悠過程回放二:忽悠齊國打宋國,燕國漁人得利。當時燕王想攻打齊國,蘇秦就建議說:如果讓齊國和宋國打起來,定會兩敗俱傷,那時候我們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得到齊國,你就聽好吧。當時正趕上宋國的友邦秦國派人到秦國商量共同稱帝的事。蘇秦趁機勸說齊王:齊秦并立為帝,天下人是尊齊還是尊秦?齊王說:當然是尊秦了!蘇說:那么齊放棄帝號,天下是愛齊呢,還是愛秦?


最懂邏輯的大忽悠蘇秦

  齊王說:當然是愛齊了。蘇又說:兩帝并立,共約伐趙,與齊軍獨攻宋,哪一個更有利呢?齊王回答:當然伐宋有利。蘇秦接著勸齊王說:如果我們同秦一樣稱帝,天下只尊秦國,如果我們放棄帝號,天下就愛齊而遠強秦,共約伐趙又不如單獨伐宋。

  所以我主張您放棄帝號以順應天下。齊王聽從蘇秦建議,與趙國約定共同抗秦,秦齊關系惡化。蘇秦趁機勸齊王攻宋:宋國國君荒淫無度,天下共憤,如果我們揮師擊宋,正是奉天討罪的壯舉,大王必然威名大振,還可以得到實惠,那時齊國必可稱霸東方。齊王于是攻宋。齊國實力因戰而衰。

  忽悠點評:能說會道是大忽悠們的看家本領。蘇秦循循善誘,步步為營,環環相扣,邏輯縝密。既達到了目的,還不漏半點馬腳,“忽悠”的本事可謂登峰造極了,無怪乎他能掛六國的相印于一身,游走于列國之間,這“忽悠”的本事也不是隨便什么人就能學的來的。

 5、最會詭辯的大忽悠張儀

  忽悠術揭秘:善于詭辯。狡猾而又詭計多端,為了達到忽悠的目的,不擇手段,讓你不由得不上當,有時甚至過河拆橋。即使被人揭穿了,還能言巧變,接茬忽悠,讓人應接不暇,只有上當的份。

  忽悠過程回放:拆散齊、楚聯盟是張儀的“忽悠”杰作之一。他對楚王說:當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齊最為強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國最強,齊、楚兩國相當。如果楚國與秦國聯盟,則楚國就比齊國強大,反之,如果齊國先與秦國聯盟,則齊國就比楚國強大。

  所以,楚國最好的出路就是與秦聯盟。他又許諾在楚國與齊國斷交同秦國結盟之后,秦國會把占領楚國的六百里土地歸還。楚王一看有利可圖,就與齊國斷交,并且派一名將軍隨張儀回秦國商量收回土地事宜。誰知張儀回秦之后,佯裝摔傷腳,三個月不露面。


最會詭辯的大忽悠張儀

  楚王得知之后,竟以為是因為自己與齊國絕交不夠,于是又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齊王大怒,決定與秦結盟。這時張儀告訴隨行的楚國將領,自己答應歸還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地,而是六里。楚王得知此事氣壞了,起兵十萬攻秦,卻被齊、秦聯軍擊敗,秦王提出換取楚國黔中之地的條件,楚王竟然答復說只要讓我親手殺了張儀。你不用換我奉送了。

  張儀到了楚國買通楚王上下,又開始“忽悠”楚王說:我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你的黔中之地,兩國太子互為人質,永結親盟。楚王覺得這事可行,再加上下屬替張儀說好話,氣也消了。就這樣,齊楚兩國都背離了“合縱”而與秦國結盟。

  忽悠點評:張儀運用雄辯的口才,詭譎的謀略,游說諸侯,憑借外交手段,采用連橫策略,“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忽悠的本事可見一斑。但是他出爾反爾,過河拆橋,似乎有些卑鄙。他的忽悠本事用道德去評判就遜多了。



網載 2015-08-25 16:32:19

[新一篇] 牧野之戰,商卒可能根本沒有“倒戈”

[舊一篇] 屌爆了!中國歷史上十大最猛忽悠鼻祖(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