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民變:底層暴動與明朝的崩潰 李文治 (作者)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1644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崇禎煤山自縊,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漢人王朝轟然倒塌……

回溯歷史,我們會發現強盛一時的大明帝國其滅亡是有清晰脈絡可循的:由底層民變而起,農民起義而衰,民族戰爭而終。李文治教授在《晚明民變》中力避前人隱諱,據實直陳,通過對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三股民變勢力的一一分析,重點研究了民變的興衰演變及其對歷史的影響,并根據史料做出驚人假設:明朝有數次機會或可免于滅亡,若明朝政府處置得當,今日中國會走向何方?

時代或許不同,但引發民變的原因總是驚人地相似:貪污腐化,社會不公,民怨沸騰,正義不彰……一個繁盛王朝短時間內崩潰,必然有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原因和寶貴的經驗教訓,這正是《晚明民變》的價值所在。


51ows0rOHfL._SX357_BO1,204,203,200_.jpg


編輯推薦


《晚明民變》是一部沉寂了半個多世紀的史學巨著。1944年,明朝覆亡三百周年之際,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與李文治的《晚明民變》先后發表,都是想對明朝如何錯失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歷史良機作出回答,但兩者的研究方法和結論卻截然不同。前者因為迎合了1949年后的意識形態而名噪一時,后者則沉寂多年,僅為少數學者所推崇,奉為中國歷史經濟學的奠基之作。
《晚明民變》是泰斗級權威專著,影響到吳思等人。李文治教授用數據和經濟分析破解了歷史的謎局,真實再現了波瀾壯闊的晚明民變與明末農民戰爭。全書沒有虛構的情節,只有長期被人忽視的細節;沒有繁冗枯澀的觀點,只有洞察毫末的敘事。吳思傳承了李文治冷峻理性的筆法,寫就了《潛規則》和《血酬定律》,令現代讀者深為之折服。
《晚明民變》是一部反思過往、警示當前的理想讀物。李文治教授用翔實的數據重現了一個被誤讀了300年的明朝:一方面晚明時期經濟發達,政治腐敗,道德滑坡,內部不穩,錦衣衛、東廠、西廠等三大“維穩機構”密探遍布全國,卻長期陷入“越維穩越不穩”的怪圈;另一方面晚明社會利益群體斗爭、輿論動員、知識分子參與、市民覺醒……中國近代社會從這里發源。熟悉當代中國國情的讀者,會對大明王朝的政治糾結感同身受;熟悉法國革命史的讀者,會自然想起大革命前夜的法國,因此有人認為《晚明民變》堪稱明朝版的《舊制度與大革命》。

媒體推薦


“一本知名度很高的書就叫《晚明民變》,是李文治寫的。它是明末農民戰爭史研究的開山作,初寫成于1944年北京明朝覆亡三百周年。”
                ——王家范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
  
  “李文治先生對中國封建社會研究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關于農民運動的研究,他的《晚明民變》一書,堪稱這方面的經典作品之一。關于李自成的研究,無疑是公認的權威意見之一。”
                ——經君健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在明史論著方面,四九年以前出版精彩動人批判的明代黑暗面的史著,如吳晗的 《朱元璋傳》 、李文治的 《晚明民變》 、丁易的《明代特務政治》等。”
                ——徐泓 臺灣東吳大學歷史學教授

作者簡介

李文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博士生導師。生于1909年10月,河北省容城縣人。1933年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先后發表《北宋民變之經濟的動力》等文稿;1945年出版的《晚明民變》,奠定了其作為歷史經濟學家的地位。建國后,成立了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李文治留所繼續從事研究工作。由于李文治教授在研究上成績卓著,對中國經濟史研究有很大貢獻,被譽為“歷史經濟學泰斗”。

目錄

出版說明/001 
緒 論/101 
凡 例/001 
第一章晚明社會 
第二章初起 
第一節民變興起的幾個原因/017 
一、饑荒/017 
二、兵變/019 
三、加派/023 
四、裁驛/027 
第二節民變的發難與擴大/030 
一、陜西民變之蜂起/030 
二、山西民變之原委/038 
第三節政府剿撫政策之演變/042 
一、放任與推諉/042 
二、招撫/043 
三、攻伐/047 
第三章高迎祥 
第一節此期中的戰役/055 
一、高迎祥率領群雄/055 
二、民變在川楚間的挫敗及車箱峽被困/056 
三、民變轉入極盛時期/059 
四、高迎祥的敗沒/o67 
第二節民變群首和攻區域/069 
一、民變首領/069 
二、攻戰區域/072 
第三節民變的勝利/073 
一、雙方勝負及死亡統計/073 
二、民變逐年發展情形/074 
三、民變對官軍的優勢/076 
第四章張獻忠 
第一節張獻忠幼年的際遇與叛變/o81 
第二節張獻忠獨盛時期/083 
一、統率群雄/083 
二、谷城之變/085 
三、首次入川/090 
四、攻占襄陽/096 
第三節與李自成對立時期/099 
一、攻取武漢/099 
二、占領湘贛/102 
第四節獨霸四川時期/105 
一、謀取四川/105 
二、在四川的設施/107 
第五章李自成 
第一節李自成的家世和際遇/115 
一、李自成的家世/115 
二、當兵與發難/118 
第二節李自成極盛前之興衰/120 
一、始露頭角/120 
二、聲勢消沉/121 
第三節轉盛的關鍵/124 
一、中原民變/124 
二、籠絡民心/125 
三、群雄歸附/130 
第四節經略豫楚時期的軍事和政治/132 
一、在河南勢力的擴張/132 
二、在荊襄建國的規模/138 
三、行軍的改進/143 
第五節謀取京師/147 
一、當時天下大勢/147 
二、進兵路線的選定和陜西三邊的攻取/149 
三、在西安的設施/152 
四、山西畿輔兵民的降附/154 
五、攻取京師/157 
…… 
第六章衰落 
第七章歸明御清 
附 錄

序言

李文治(1909—2000),河北省容城縣人。著名歷史學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泰斗。1933年考入北平師范大學歷史系,1940年進入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工作。著有《晚明民變》《中國農業資本主義萌芽》《明清時代封建土地關系的松解》等著作。
1932年,李文治先生家鄉爆發規模浩大的“反官產”運動,給李先生的治學帶來巨大影響,他開始從農民的角度去探尋歷史的變遷。1940年,他著手寫作《晚明民變》,在梁方仲先生和吳晗教授的幫助下,1944年秋完稿,1947年由中華書局出版,此書奠定了李文治先生在中國歷史學界的學術地位。
晚明民變發源于饑民反抗官府,壯大為張獻忠獨霸四川、李自成占領京師,終結于種族斗爭。李文治先生廣征博引,以翔實可靠的資料講述了這一過程,并探尋了這次規模浩大的底層暴動發生、發展、失敗的原因。
李文治先生指出,晚明民變的爆發有其多方面原因:
一、政治敗壞,豪右橫暴,官吏貪婪,無法無天;
二、農村經濟日趨敗壞,土地向大地主集中,政府濫加賦稅,徭役沉重;
三、民變當地自然環境惡劣,一遇天災便民不聊生,饑民們鋌而走險。
同時,明朝廷在民變爆發之初,處置失當:對貪官污吏的懲治缺乏效果;任由農村經濟繼續蕭條;沒有減輕賦稅;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的矛盾,沒有真正做到安撫民心,而是采取單一的鎮壓對策,殊不知民變越壓反抗力越大,導致民變從局部走向全國,風起云涌,四處開花,……最后組織化和武裝化,導致明朝崩潰。
李文治先生在書中提出了一些假設,即當時晚明政府如果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社會前景,指出崇禎“掃除群奸”,卻又“矯枉過正,反倚宦官為耳目”;“放棄招撫,專事攻伐,根本是一部錯誤的策略”。假使“共謀恢復,清師能否戰勝中國,還是問題”……李先生認為,社會經濟的繁榮,決定于農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又決定于農民的穩定和積極性;在高科技未出現之前,農民積極性問題至關重要。
本書還就農民起義和農民政權的內在缺陷展開了分析,如:
一、沒有成系統的理論,取得政權后只能沿襲舊制,任用舊吏缺乏根本性的突破;
二、農民因受到殘酷的壓迫而起義,但勝利后以暴制暴,血債血償,對官吏進行大規模的仇殺。泄憤之后,農民軍陷入迷茫,意志消沉;
三、農民軍領袖自身存在人格和性格缺陷,某些行為不得人心,張獻忠慘剝人皮,變態殘暴;李自成虐辱明臣,政治措施過激,引起縉紳士大夫的嫉憤,以致吳三桂勾結清兵給了他致命的打擊。
江山易色,滄海桑田。盡管不同的時代存在不同的問題,但引發天下巨變的原因總是驚人的相似,如貪污腐化、社會不公、民怨沸騰、正義不彰……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或許正是研究晚明民變的價值所在。本書首版后,1966年由臺灣遠東圖書公司再版,中華書局1989年影印出版。本次出版征得了李文治家人的同意和支持,在此敬致謝意。本版對某些注釋和表格進行了刪減,同時將書名變更為《晚明民變——底層暴動和明朝的崩潰》。



網載 2015-09-07 19:09:34

[新一篇] 浙江荒廢海島漁村長滿爬山虎 宛如綠色童話世界

[舊一篇] 《臺北故宮》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縮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