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增訂文心雕龍校注附錄
著錄第一
世之詞人,刻意文藻,讀書多滅裂。杜牧之以龍星為真龍。
龍見,建巳之月,蒼龍宿之體,昏見東方,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遠爲百榖祈膏雨。
品評第二
唐盧照鄰
幽憂子集南陽公集序:嗟乎!古今之士,遞相毀譽:至有操我戈矛,啓其墨守,三都既麗,徵夏熟於上林;
九辯已高,責春歌於下里。蹐駁之論,紛然遂多。近日劉勰文心,鐘嶸詩評,異議蜂起,高談不息。
人慙西氏,空論拾翠之容;質謝南金,徒辯荊蓬之妙。拔十得五,雖曰肩隨;聞一知二,猶爲臆說。
俞曰未可,人稱屢中;化魯成魚,曷云其遠!
唐劉知幾
史通自敘篇:詞人屬文,其體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異彩;後來祖述,識昧圓通,家有詆訶,人相掎摭,故劉勰文心生焉。
唐釋神清
北山錄異學篇:至若文章之始,歌虞頌殷,逮周德下衰,詩人盛矣;詩人之後,騷宋變於風雅,賈馬楊班,漸變乎騷,逮安變乎賈馬;
晉宋已降,咸韶不接;齊梁之間,花繪相擬。
唐陸龜蒙
鄴下曹父子,獵賢甚熊羆;發論若霞駁,裁詩如錦摛。……吾祖仗才力,革車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場麾。……
一篇邁華藻,萬古無孑遺。刻鵠尚未已,雕龍奮而為。劉生吐英辯,上下窮高卑。下臻宋與齊,上指軒從羲。
豈但標八索,殆將包兩儀。人謠洞野老,騷怨明湘纍。立本以致詰,驅宏來抵隵。清明朔雪嚴,緩若春煙嬴。
或欲開戶牖,或將飾纓緌。雖非倚天劍,亦是囊中錐。皆由內史意,至得東萖詞。
明蔡復一
五家言序:劉勰獨制文言,博聞貫一,爲饋貫一,爲饋貧之良藥,燦然乎其言之也。希於自然,爲至道符。
清孫梅
按士衡文賦一篇,引而不發,旨趣躍如。彥和則探幽索隱,窮神盡狀;五十篇之內,百代之精華備矣。
其時昭明太子纂輯文選,爲詞宗標準。彥和此書,實總括大凡,妙抉其心。
二書宜相輔而行者也。自陳隋下訖五代,五百年間作者,莫不根柢於此。嗚呼!盛矣。
文心雕龍賦(以言立文明自然之道為韻)
清 沈叔埏
惟靈心之結撰,出妙理之紛繁,鳳九苞而振藻,龍五彩而高騫。推文章之作手,攬雕鏤之營魂。
驚曼衍之環奇,祗是思抽乙乙;儼之而夭矯,非徒狀類婉婉。是用標禪世之辭,帝嘆崔駰之頌;何方借談天之口,人夸鄒奭之言。
若夫管遠曾闚,綆修用汲;任鎖隱而探幽,須艱辛而苦澀;迨彪外而弸中,方大含而細入。書成繁露,幾經夢里懷蛟;才可掞天,能使聲聞啟蟄。
極風云之變態,天池奮而將遷;涌波浪於詞源,海水因之盡立。斯其為心也,潛兮若蟠龍之褭褭,淬兮若應龍之蝹蝹;
欲刻雕於形象,先收攝乎覩聞;要搜羅夫千古,俄馳鶩於八垠;襄文治於垂裳,足光黼黻;佐文思於輯瑞,擅美元纁。
抽獨得之秘思,恰是珠探驪頷,縱獨扛之健筆,也同鼎列龍文。爰是行間采列,字里文生;炳如縟繡,和似瑽琤;逾鳥瀾而虎變,勝春麗而鯨鏘;
經燕許之鉅公,故裁之而益煥。奪班倕之巧匠,且琢之而愈瑩。詎刻鵠之能方,誰猶約略;奚雕蟲之可擬,此最分明。而乃看訝水翻,誦疑泉出;
掀不竭之波瀾,構非常之工致;既夸目而能奢,洵厭心而靡愧。擾如董父,未必知獨連之神;好是葉公,焉得窺此中之秘。
感重淵之浮石,思有作之通靈;遡皇古之負圖,驗行文之所自。然而知希貴悟,見少誰憐;浚巧心而自憙,驚俗眼而難姸。
倘華實之莫辯,即遇合之無緣。士簡詩存,因虞訥之譏而毀;彥和書在,得隱侯之譽以傳。惟心之相孚,所貴於適如其印;
況文之有色,固出於不知其然。所以文呈萬狀,心有寸知;原不煩夫繩削,實同類於雕幾;曰九方與千里,真希代而冠時。
龍豈久藏,裕文明於天下;豹雖暫隱,蔚文彩於來茲。躍津水而雙翔,誰復識同煥者;跳天門而直上,豈惟書賞羲之。
方今士盡懷珍,人爭摛藻;名皆擅於文雄,志各抒其素抱;分宋艷與班香,兼漢制而魏造。澤躬開萬卷,蘊雷雨之經綸;
報國獻千篇,輝璧琮之籍繅。本心聲為心畫,猶然仰倬彼於為章;光文運於文昌,莫不徵化於久道。
清 章學誠
至於論及文辭工拙,則舉隅反三,稱情比類,如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鐘嶸詩品,或偶舉精字善句,或品評全篇得失;
令觀之者得意文中,會心言外,其於文辭,思過半矣。
詩品之於論詩,視文心雕龍之於論文,皆專門名家,勒爲成書之初祖也。
文心體大而慮周,詩品思深而意遠。蓋文心籠罩羣言,而詩品深從六藝溯流別也。
論詩論文而知溯流別,則可以探源經籍,而進窺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矣。
此意非後世詩話家流所能喻也。
清張曰班
尊西詩話:夫文章與時高下,時至齊梁,佛學曰熾,而文隨以靡,其衰甚矣!
當斯之際,不見漢魏渾樸古雅之氣,徒相賞於藻麗、穠纖、澹遠、韶秀之中。
不善學之,但沿其卑靡浮豔之習,未有不頹波日下者。有能深於文理,折衷羣言,究其指歸,
而不謬於聖人之道者,則斷推劉勰一人而已。
清方東樹
昭昧詹言通論五古:曹子建、孫過庭皆曰: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論於淑媛;有龍泉之利,然後議於斷割。
清廬文弨
抱經堂文集戴東原注屈原賦序:夫屈子之志,昭乎日月,而後世讀其辭,疑若放恣怪譎,不盡軌於正;
良由炫其文辭,而昧其指趣,以說之者之過,遂謂其辭之未盡善。戴君則曰:屈子辭無有不醇者。
此其識不亦遠過於班孟賢顏介劉季和諸人之所云乎?
采摭第三
舍人文心,翰苑要籍。采摭之者,莫不各取所需:多則連篇累牘,少亦尋章摘句。
其奉為文論宗海,藝圃琳瑯,歷代詩文評中,未能或之先也。涉獵所及,自唐至明,共得五十六書。
因習第四
文心一書,傳誦於士林者殆遍。研味既久,融會自深。故前人論術,往往與之相同,未必皆有掠美之嫌。
或率爾操觚,偶忽來歷;或展轉鈔刻,致漏出處,亦非原爲乾沒。然探囊揭篋,取諸人以爲善者,則異於是。此又當分別觀也。
引證第五
前修之於文心,多所運用:引申其說者,有焉;證成己論者,有焉;徵故攷史,輯佚刊誤者,亦有焉。
範圍之廣,已遍及四部。其影響鉅大,即此可見。今就弋釣所得,依次迻錄如左。
世之研治舍人書者,或亦有取乎斯。
前人評康樂詩,謂:東海揚帆,風日流利。
攷訂第六
文心彌綸羣言,通曉匪易;傳世既久,脫誤亦多。昔賢書中,間有零星攷訂。其徵事數典,正偽析疑,往往爲明清注家所未具。
特為輯錄,以便參指。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序跋第七
文心卷末,原有序志一篇,於全書綱旨,言之差備。今之所錄,則後人手筆,與舍人意趣,固不相同;
然時移世異,銓衡自殊,其足卲者,正以此也。爰迻錄於次,以見一斑。至論述版本及校勘者,亦併錄焉。
明程寬序。
陶公人品甚高,固未易班:然六朝風靡,雋傑崇清虛之教,篇牘咸雪月之形,孰知太極一元之真,仲尼六經之訓乎哉!
是故余竊於劉子原道有取焉。觀其述羲皇堯舜相傳之源流,闡天地萬物自然之法象,其知訓有大過人者。
蓋勰也,彩雲已兆七齡之初,丹漆獨隨大成之聖。夢之所寄,心亦寄焉;心之所寄,文亦寄焉。
其志固,其幽芳,其歷時久,是故煥成一家,法垂百祀云。惜也道崇金聲玉振,而謂雕琢性情;
志雅樹德建言,而詫知術拔萃;宗經而無得於六經,養氣而固迷其正氣,此劉子文心之所以爲雕龍也。
明葉聯芳序
文生於心者也;文心,用心於文者也;雕,刻鏤也;龍,靈變不測而光彩者也;又籠取也。
觀夫命名,則其爲文也可知矣。孔子曰:詞達而已矣。
明朱載璽序
予生當海岱之墟,慶衍天潢之派,坐享千鐘,深慚尸素;行年四十,自媿無聞。
是以心存尚友,志切探奇,誦讀則典墳丘索,上自聖經賢傳之旨,每肆焚膏;
旁搜則史記國語,下逮百家衆技之流,出煩絕韋。
見其綱領昭暢,而條貫靡遺,什伍嚴整,而行綴不亂,標其門戶,而組織成章,雕鏤錯綜,而輻輳合節,典雅則黃鐘大呂之陳,
綺靡則祥雲繁星之麗,該贍儲太倉武庫之積,考覈拆黃熊白馬之辯,羽陵玉笥,奧遠畢收,牛鬼蛇神,祕怪悉錄,語駢驪則合璧連珠,
談芬芳則佩蘭紉蕙,酌聲而音合金匏,絢采而文成??,真文苑之至寶,而藝圃之瓊葩也。
明朱頤堀序
夫文以載道,匪道弗文也,而況名以文心雕龍,又用心於道者也。
道之大原出於天,則始之以原道,推而六經史傳,體裁各具,其間天地造化,物理人事,纖悉具備。
信乎雕龍其心,而文之原於道者也。其視月露風雲,澁頤聱牙,信天淵之隔,而朱紫之異乎?
且勰七齡,夢擷雲錦,踰立夢索河源。雲錦之章,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則在天之成象者。
文之雕龍於心,形而上之道也。河源地脈,風行水上,以渙至文,則在地之成形者。
文之雕龍於心,形而下之道也。徹上徹下,禮器不離,體天地之撰,通神明之德,尚體以法經,繇言以折聖,
因文以見道,信龍游天衢,神化自然者也。引伸觸類,以繼其義。勰之用心,亦云苦矣。
明伍讓序
蓋謂言以足志,文以足言,用雖不同,而其體各有攸當;譬天呈象緯,地列流峙,人別陰陽,其孰能易之。
故書之典謨訓誥,符采不同;詩之國風雅頌,音節自異;易之典奧;禮之閎該;春秋之謹嚴,蓋諷而可知其爲體也。
明閔繩初刻楊慎批點本引
洪範五行,兆於龍馬之圖,列于禹箕之書。其見象於天也,爲五星;分位於地也,爲五分;
行於四時也,爲五德;稟於人也,爲五常;播於聲也,爲五音;發於文章爲五色。
則五色之文,自陰符已記之矣。
明傅嚴序
是故飾文武,播風聲,拓萬方,通億載,搖魂識於載籍之林,尋金石於句讀之表;或有遙海名山,真人祕笈,靡不受揆清思,託契淵衷。
何則?精形具象,惟心最靈,綜補二儀,周羅萬物,雖媧皇之斷鼇,神禹之鑿石,羲肇其畫,字體未成,頡始其義,文情未暢;
至於寸觚扢美,必待其人,意久而彌出其新,語工而益增其絢,此尼父所以遜辭命於不能也。
明姜午生敘
故其纂組之所工,條流之所暢,情性之所得,莫不風發雲蒸,以盛稱其所獨會。
豈曾率意竭情,而游譚於六藝之外,以取悔哉!是故著其業則天象麗,龍鳳出,虎豹蔚。
而嘈囋之士,淫蕩之流,猶浮漂而不歸。
清張松孫序
周詩雅麗,漢賦矞皇。典午風流,每華言而少賓;昭明精選,乃壽世而不磨。青宮窺玉海之藏,紫閣盡金相之彙,然而紛紜卷軸,疇是總持?
輝映縹緗,誰歟甄綜?則有青州才子,宋代公孫,萃百家藝苑之精,研衆體詞場之妙,隨人變幻,歸我折衷,箸論者五十篇,示津梁於千百載。
鏤文錯采,如吐鳳而欲飛;索隱鉤玄,取雕龍以爲號。珠璣歷落,常耀珊瑚玳瑁之旁;金石鏗訇,更越琴瑟管簫而上。
窺來衆妙,心結花叢;挹盡羣芳,文成蘭氣。檢昔賢之篇什,幾燃太乙之藜;啓後學之聰明,如贈景純之筆。
爾其留連初地,參契空王,敷辭於靜悟之餘,心映水晶之域;摛藻於研幾之後,字成舍利之光。
清馮彪跋
功甫名允治,厥考榖,傳世好書,所藏精而富,今則散爲煙雲矣。
版本第八
文心頗有異本,曾寓目者,無慮數十種,百許部,然多由黃氏輯注本出,未足尚也。餘皆一一詳為勘對,亦優劣互呈,分別寫有校記,並識其行款。
茲特簡述如後,於研討舍人書者,或不無小補云。
別著第九
舍人文集,隋志即未著錄,亡佚固已久矣。今輯得二篇,皆完整無闕。原集雖不復存,亦可窺全豹於一斑也。
滅惑論
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
校記第十
文心傳世最早之本,當推敦煌唐寫本殘卷。撰校記者不止一家,繙檢匪易。海外已有合校專著問世,擬轉載其有關部分,俾讀者便於參稽。
潘重規教授研治文心有年,多所論述。曾撰唐寫文心雕龍殘本合校,由香港新亞研究所出版。
其校文部分,有助於點勘舍人書,特轉載如左。
2022-12-08 18:55:2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