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與文化-三國智謀精粹(十六)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三國歷史與文化-三國智謀精粹(十六)

2.獻連環:龐統欺曹操

  周瑜曾使魯肅問計于避亂江東的龐統說:“破曹當用何策?”統密謂肅說:“欲破曹兵,須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著火,余船四散,除非獻‘連環計’,教他釘作一處,然后功可成也。”瑜深服其論。

  北軍多疾,“良醫”開“方”

  適蔣干又過江來訪,瑜大喜悅:“吾之成功,只在此人身上。“于是巧妙地安排蔣干與龐統在西山背后小庵巧遇,由蔣干引龐統去見曹操。蔣干第一次渡江,只是送了兩個水軍都督的命,這一次卻斷送了二十多萬大軍。雖說龐統計巧,亦靠蔣干“效力”。

  曹操素愛才,聞鳳雛先生來,大喜,親自出迎。操請參觀其軍容后,置酒相待,同說兵機。統高談妙論,操深敬服。統佯醉問:“敢問軍中有良醫否?”操問何用。統說:“水軍多疾,須用良醫治之。”時曹軍因不服水土,俱生嘔吐之疾,多有死者,操正慮此事,忽聞此言,急問用何法治之。統說:

  “某有一策,使大小水軍,并無疾病,安穩成功。”操大喜,請問妙策。統 說:“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船,受此顛簸,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由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復何懼哉?”曹操下席而謝說:“非先生良謀,安能破東吳耶?”統說:“愚淺之見,丞相自裁 之。”操即傳令,喚軍中鐵匠,連夜打造連環大釘,鎖 住船只。諸軍聞之,俱多喜悅。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曹操深知兵法,詭計多端,何以一獻連環計便接受,難道不怕火攻?凡獻計以誘人,對方要愿意聽,且認為此計確對己有利,計始中之。操早聞鳳雛先生大才,得其下顧,當然愿意聆其高論。當時北軍經不起船上顛簸,俱生嘔吐之疾,難于言戰,操正為此而焦急,忽得連環計,大喜過望,故認為是破東吳妙策。至于火攻,操并非不考慮。程昱對鐵索連船曾提出異議說:

  “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若彼用火攻,難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說: “程仲德雖有遠慮,卻還有見不到處。凡用火攻,必藉風力。方今隆冬之際, 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時,吾早已提備矣。”后來忽轉東風,則非曹操之所能料。曹操之中連環計,并非其愚,而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也正因此,龐統之計始得逞。 

3.偽亂真:張飛屈嚴顏

  張飛跟孔明從荊州起兵入蜀援玄德,張飛為先鋒殺奔巴州、雒城之西,所向多降,先到雒城。適玄德被張任所追,幾被所獲,張飛及時趕到救了玄德。何以莽張飛竟趕在智諸葛之先,得了頭功?因其智擒嚴顏并降之,得其之助,故一路望風歸順。而張飛擒嚴顏之計也極巧——

  老眼光看人,終會吃虧

  嚴顏聞悉張飛進軍巴郡,準備起兵迎敵。或獻計說:“張飛在當陽長權,一聲喝退曹兵百萬之眾。曹操亦聞風而避之,不可輕敵。今只宜深溝高壘,堅守不出。彼軍無糧,不過一日,自然退去。更兼張飛住如烈火,專要鞭撻士卒,如不與戰必怒,怒則必以暴厲之氣,待其軍士。軍心一變,乘勢擊之,張飛可擒也。”嚴顏從其言,教軍士盡數上城守城,任由張飛搦戰、辱罵,只是不出。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張飛已今非昔比;何況戰爭是雙方之事,要根據對方行動采取對策,做到隨機變化,用老眼光看人,終會吃虧。

  張飛見嚴顏堅守不戰,便心生一計,傳令教軍士四散砍打柴草,尋覓路徑,不來搦戰。嚴顏連日不見張飛動靜,乃派十數個小軍混入張飛的砍柴軍,入山中探聽消息。張飛派出的砍柴軍士回報:“有一條小路,可以偷過巴郡。”

  張飛便公開傳令:二更造飯,三更拔寨起兵。混在砍柴軍中的細作回報嚴顏,嚴顏大喜,自引兵馬伏于小路林中。約三更后,遙望見張飛在前,橫矛縱馬,悄悄引軍前進,背后車仗人馬在后陸續進發。嚴顏待張飛過去三、四里遠,便盡起埋兵奪其后隊車仗。這時,背后一聲鑼響,一彪軍掩至,大喝:“老賊休走!我等得你恰好!”嚴顏措手不及,被張飛所擒。原來先過去的是假張飛。

  張飛在此以前,只不過是一勇之夫,其威力也有限;現在孔明的領導下,也懂得用智斗,并能行仁義,自稱“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的嚴顏,也被其折服而投降,因而影響所及,一路守關將士,都不戰而降于張飛麾下。可見勇而加上智,其威力則無窮! 

4.佯退兵:孔明騙仲達

  孔明佯退兵,司馬仲達知其假退,但孔明一退再退、三退以誘之,仲達則始疑后惑終信之而追擊,因而中計大敗。

  孔明襲陳侖后復出祁山,魏主派司馬懿前來迎敵,被孔明屢敗,司馬懿堅守不出。于是孔明思得一計,便傳令教各處皆拔寨而起。細作報知司馬懿,懿說:“孔明必有大謀,不可輕動。張郃說:“此必因糧盡而回,如何不追?”

  懿說:“吾料孔明上年大豐收,今又麥熟,糧草豐足,雖然轉運艱難,亦可支吾半載,安肯便走?彼見吾連日不戰,故作此計引誘。可令人遠哨之。”

  軍士探知,回報說:“孔明離此三十里下寨。”懿說:“吾料孔明果不走。

  且堅守寨棚,不可輕進。”

  假的重復多次,易信其真

  住了旬日,絕無音信,并不見蜀將來戰。懿再令哨探,回報說,“蜀兵已起營去了。”懿未信,乃更換衣服,雜在軍中,親自來看,果見蜀兵又退了三十里下寨。懿回營謂張郃說:“此乃孔明之計也,不可追趕。”又住了旬日,再令人哨探。回報說:“蜀兵又退三十里下寨。”郃說:“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郃愿往決戰!”懿說:“孔明詭計極多,倘有差失,喪我軍之銳氣。不可輕進。”郃說:“某去若敗,甘當軍令。”懿說:“既汝要去,可分兵兩枝:汝引一枝先行,須要奮力死戰;吾隨后接應,以防伏兵。汝次日先進,到半途駐扎,后日交戰,使兵力不乏。”大凡假的,重復多次,連自己也惑,何況他人?孔明的假退,司馬懿初料其假,經不起孔明多次誘騙和張郃一再堅持追擊,終于同意。但司馬懿也不愧為智者,在追擊中也防孔明埋伏,故決定張郃先行,他隨后接應,部署可謂周到。

  強中更有強中手

  詎料強中更有強中手,孔明卻計高一著。張郃追兵一到,就中孔明的埋伏,被關興、馬忠等夾擊,王平、張翼截其歸路。忽然司馬懿引軍殺到,蜀兵兩頭死戰,漸漸不支。這時,姜維、瘳化卻分兵兩路襲司馬懿老營。懿得知,大驚失色,即提兵急回,被蜀兵隨后掩殺,魏軍大敗,死者極多,棄馬匹器械無數。 

十、就計

  用詐計以騙敵,被彼所知,彼則就其計而破之,稱將計就計。能將計就計的多勝,因用計以騙人,彼知之而順其計破之,這就出乎用計的意料之外,不及防備而反中彼之計。而能將計就計的,首先必須知彼之計,然后才能設計以破之。而知彼之計殊不易,這是因彼設計以騙我,往往是經過縝密的考慮,不易被人所識破始行之。能知敵計和將計就計的,必須有敏捷的才智、周密的思維、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這樣的人才算是有智謀的人,任何詭計都難瞞過他;當其將計就計以破敵時,也不易被敵識破。事實確是如此,《三國演義》的將計就計的計謀,皆出于有智謀的人,如諸葛亮、姜維和賈 翊等。

  將計就計,先知其計是關鍵。凡是詐謀,不可能做到“天衣無縫”,必有漏洞,有其不合情理、不合邏輯之處,如能細心觀察、冷靜分析,則有可能看出其破綻。而有智謀的人決不會放過任何細節,因而能干小處見大。如魏將王瓘來降,“受降如受敵”,姜維是不會輕易相信的,當他所知王瓘說他是王經的侄兒,因叔父被殺而來降以報仇,立即斷定他是詐降,因司馬昭殺其叔父決不會讓其侄兒帶兵,故能設計大敗鄧艾。賈翊見曹操巡祝城三日后,于西北角積柴草,準備攻城,而東南角城墻不固,何以操不從此攻城,故知其在西門角上是虛張聲勢,實欲攻東南角,乃向張繡設計于東南角伏重兵,果大敗曹軍。

  《三國演義》的將計就計之計,概言之有二種:一是知其計而將計就計,如賈翊順計破曹操、姜維利用王瓘假降而敗鄧艾,以及諸葛亮破周瑜的美人計,等等;二是有意讓敵知我計而再將計就計破之,如孔明縱敵虜攻奪零陵。

  這些將計就計雖有同有不同,但都有其特點。 。

1.料敵情:賈翊破曹操

  建安三年夏,操統大軍征張繡,大敗之,繡堅守不出。操圍城攻打,見城壕甚闊,水勢又深,急難近城。乃令軍士運土填壕,又用土布袋并柴薪草相雜,于城邊作梯凳;又立云梯窺城中;操自騎馬繞城觀之。——如此三日。

  ——傳令教軍士于西門角上,堆積柴薪,會集諸將,就那里上城。

  由攻城部署看破詐處

  城中賈翊見此光景,乃對張繡說:“某在城上見曹繞城而觀者三日。他見城東南角磚土之色,新舊不等,鹿角多半毀壞,意將從此進攻;卻虛往西北角上積草,詐為聲勢,欲哄我撤兵守西,彼乘夜黑必爬東南角而進也。”

  繡問:“然則親何?”翊說:“可將計就計破之。來日可令精壯之兵,飽食輕裝,盡藏于東南房屋內;卻教百姓假扮軍士,虛守西北。夜間任他在東南角上爬城。俟其爬進城時,一聲炮響,伏兵皆起,操可擒矣。”繡喜,從其計。

  將計就計破之

  早有探馬報曹操,說張繡盡撤兵在西北角上,吶喊守城,東南卻甚空虛。

  操說:“中吾計矣!”遂令軍中密備鍬钁爬城器具。日間只引軍攻西北角。

  至二更時分,卻領精兵于東南角上爬入壕去,砍開鹿角。城中全無動靜,眾軍一齊擁入。只聽得一聲炮響,伏兵四起,曹軍急退,背后張繡親驅勇壯殺來。曹軍大敗,退出城外,奔走數十里。張繡直殺至天明方收軍入城。這一役,曹操折兵五萬余人。

  賈翊能將計就計,是其從曹攻城前的部署中看出其詐處。攻城從何處攻,這是軍事秘密,而卻在西北角上公開作攻城準備,賈翊因而知其詐。他從南陽城東南角墻不堅、鹿角多半毀壞 中,料其必從此爬城,于是便將計就計 破之。

   

2.縱敵虜:諸葛奪零陵

  玄德攻零陵,零陵太守劉度命其子劉賢與大將邢道榮率兵迎敵。初戰,道榮被俘。道榮被縛來見,玄德喝教斬之。孔明急止之,問道榮:“汝若與我捉了劉賢,便準你投降。”道榮連聲愿往。孔明說:“你用何法捉他?”

  道榮說:“今晚軍師調兵劫寨,甘為內應。”玄德不信其言。孔明說:

  “邢將軍非謬言也。”遂放道榮歸。

  將計就計反就計

  道榮得放回寨,將前事實告訴與劉賢。賢問:“如之奈何?”道榮說:

  “可將計就計。今夜將兵伏于寨外,寨中虛立旗幡,侍孔明來劫寨,就而擒 之。”劉賢從其計。當夜二更,果有一彪軍到寨口,每人各帶草把,一齊放火。劉賢、道榮兩下殺來,放火軍便退。劉賢、道榮兩軍乘勢追趕,趕了十余里,軍皆不見。劉賢、道榮大驚,急回本寨,只見火光未滅,寨中突出一將,乃張翼德也。劉賢叫道榮:“不可入寨,卻去劫孔明寨便了。”于是復回軍,走不十里,趙云引一軍斜刺里殺出,一槍刺道榮于馬下。劉賢急撥馬奔走,背后張飛趕來,活捉過馬,縛見孔明,孔明令釋其縛,與衣穿了,賜酒壓驚。劉賢回城向父備述孔明之德,勸父投降。度從之,乃降。孔明教度仍為郡守,其子劉賢赴荊州隨軍辦事。

  一樣計謀,勝敗各異

  孔明縱敵虜巧奪零陵,其計甚妙。道榮將計就計,孔明亦將計就計,何以兩者勝敗各異如此?道榮的將計就計,是因不明孔明之計而就計,故反就孔明之計;孔明將計就計,是知道榮劫寨之計是有計,因而就其計,故能使道榮中其計。道榮之計淺,易為孔明所料;孔明之計深,則非道榮之所能料。易料之計,破之亦易;不能料之計,則破之難。這便是兩個將計就計的優劣所在,也是其勝敗的關鍵原因。

3.破妙計:孔明促良緣

  周瑜以假美人計賺玄德,而孔明卻弄假成真,玄德得以續佳偶,這可說是將計就計的最妙計。

  周瑜知玄德喪妻,便向孫權獻一計:以孫權妹妹為香餌,教呂范去賺玄德來入贅,然后囚于獄中,以索換荊州。玄德明知是計不敢過江招親,他說:

  “周瑜定計欲害劉備,豈可以身輕入危險之地?”孔明說:“周瑜雖能用計, 豈能出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吳侯之妹,又屬主公;荊州萬無一失。”孔明乃授趙云三個錦囊妙計,使他帶領五百余軍士陪玄德過江招親。

  錦囊妙計,賺得美眷歸

  三個錦囊妙計最關鍵的是第一個。趙云一到南徐便遵照孔明的指示開之:當即叫隨行五百軍士,俱披紅掛彩,入南徐買辦物件,傳說玄德入贅東吳,使城中人盡知其事,又教玄德先去見喬國老。——那喬國老乃二喬之父,居于南徐。——玄德牽羊擔酒,先往拜見,說呂范為媒,娶夫人之事。喬國老既知此事,便馬上入見吳國太賀喜。這時,滿城已傳開吳侯嫁妹事。國太知道了大吃一驚。忙叫孫權來,哭罵說:“男大須婚,女大須嫁,古今常理。

  我為你母親,事當稟明于我。你招劉玄德為婿,如何瞞我?女兒須是我的!”

  權吃了一驚,忙問:“哪里得這話來?”國太說:“若要不知,除非莫為。

  滿城百姓,哪一個不知?你倒瞞我!”喬國老從旁證實說:“老夫已知多日了,今特來賀喜。”孫權只得實說是出于周瑜的假美人計,國太聽了,更惹得她火起,罵周瑜說:“殺了劉備,我女便是望門寡,將來再怎的說親?須誤了我女兒一世!你們好做作!”喬國老幫腔說:“若用此計,便得荊州,也被天下人恥笑。此事如何行得!”國太不住口罵周瑜。喬國老勸說:“事已如此,劉皇叔乃漢室宗親,不如真個招為婿,免得出丑。”國太說,“我不曾認得劉皇叔。明日約在甘露寺相見:如不中我意,任從你們行事;若中我的意,我自把女兒嫁他!”孫權無奈,只得從母命。次日,國太一見玄德,便大喜,謂國老說:“真吾婿也!”國老祝賀說:“玄德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更兼仁德布于天下!國太得此佳婿,真可慶!”國太便將女許之。孔明略施小計,便使玄德得續佳偶。

  假美人計被破,白白送了妹妹

  玄德得續佳偶,全靠媒公國老出力,而國老即孔明妙計的化身。喬國老是周郎岳父,也與吳國太是親家,在東吳有特殊的地位。只有通過他,才能將招親事及時告知吳國太,也只有他才能對國太施加影響。如不得國太及時出面作主,劉備即將成階下囚,周郎的假美人計就將得逞。由于孔明妙計搶先一步,借國老之助,破了其女婿周瑜的美人計;借國太之力,使其兒子孫權一籌莫展,只好白白送了妹妹。至此,始見孔明將計就計之妙! 

4.知詐謀:姜維敗鄧艾

  鄧艾派王瓘以詐降騙姜維,姜維知其詐,就將計就計,反用以騙鄧艾。結果、鄧艾大敗,王瓘被殺。以詐騙人,被人揭穿,往往自食惡果。

  詐降計不周,一眼看穿

  王瓘領五千兵向姜維詐降,自稱:他乃王經之侄王瓘;近見司馬昭弒君,將叔父一門皆戮,故痛恨入骨,特來投降,愿從調遣,以報叔父之仇。姜維一眼就看穿其降是詐。他認為:司馬昭奸雄可比曹操,既殺王經,滅其三族,安肯存親便于關外領兵。后來,魏降將夏侯霸也證明王經未有侄兒王瓘,這說明姜維的分析是正確的。既知其詐,王瓘的行動就得聽姜維的指揮了。于是姜維便安排鉤索釣大鰲——引鄧艾入其設的陷階。

  安排鉤索釣大鱉

  姜維對王瓘來降,極口贊其“誠意”,為表示對他的“信任”,特給他運糧的重任:領三千降魏兵到川口把數千糧車運赴祁山。二千降魏兵則留下另用。王瓘雖不愿,卻不敢說,怕姜維疑惑;而得此任務,心中暗喜。糧為蜀軍性命,把它運回魏寨豈不立了大功,王瓘乃派人赍密書給鄧艾,約于八月十二日,從小路運糧送歸大寨,教鄧艾于壇山谷中接應。姜維已料到其這一著,早派人在路口暗伏,截獲了密信,便將書中之意,改作八月十五日,約鄧艾自率大兵,于壇山谷中接應。一面令人扮作魏軍往魏營下書,一面遣兵派將埋伏等候鄧艾到來。

  鄧艾得王瓘書信,大喜,于八月十五日引五萬精兵徑往壇山谷中來。使人憑高眺探,只見無數糧車,接連不斷,從山凹中而行。勒馬望之,果然皆是魏兵(這是留下的二千降魏兵)。因前面山勢掩映,防有埋兵,乃停軍等候。忽兩騎馬驟至,報說:“王將軍因糧草過界,背后人馬趕來,望早接應。”

  艾大驚,急催兵前進。時值五更,月明如畫。只聽得山后吶喊,艾只道王瓘在山后廝殺。徑奔過山后時,忽樹林后一彪軍撞出,為首蜀將傅金,縱馬大叫說:“鄧艾匹夫!已中吾主將之計。何不早早下馬受死!”艾大驚,勒回馬便走。車上火盡著,——那火便是號火。——火勢下蜀兵盡出,殺得魏兵七斷八續,艾棄甲丟盔,撤了坐下馬,雜在步軍之中,爬山越嶺逃了命。維將得勝之兵四面包圍王瓘,瓘無路可逃,乃投江而死。

  假的終究是假的,終有其不合情理、不合規律之處。姜維從司馬昭既夷王經三族決不會讓其侄在外帶兵來分析,得出了王瓘來降是詐的判斷,故能將計就計大敗鄧艾。智如鄧艾反以行詐致敗,可見行詐亦不易。王瓘貿然獻詐計,且不問對象是如何人,其死也是活該。 

十一、智激

  智激,是智慧的產物,具有多種用途,既可用來激勵親友奮發向上,又可用于外交以達到己之目的,也可用于遣將調兵,使之勇猛向前。用得好,可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則適得其反。智激,孔明用得最妙,可說是出神入化,是他的智謀的重要部分。在《三國演義》里,用智激的只有孔明一人而已。其智激之法因人因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激法,有的從其最疼之處激之。

  如孔明明知大喬是孫策之婦,二喬是周瑜之妻,便巧改曹植《銅雀臺賦》,以證明曹操要取二喬以樂晚年,激得周瑜火氣沖天,誓與“曹賊勢不兩立”,求孔明助己共同破操。有的以利害關系激之,如孔明授錦囊妙計,使劉備揭開孫權用其妹為香餌以害備之計,激得孫夫人對其兄恨恨連聲,出面叱退追兵,死心追隨劉備。有的針對其弱點激之,如孔明南征首次派兵遣將,唯獨不用趙云、魏延,說雖想使之深入敵后,只因他倆不明地理故不用;趙、魏二人不服,乃親往探明地理,終于深入敵后建功。有的就專對其不服氣之處激之。孔明兩次用老黃忠就兩次激之,老黃忠不服老便出老謀奮神威,奪天蕩山,斬夏侯淵。

  孔明每次智激,確是都有新招。 

1.巧改賦:孔明激周瑜

  孔明巧改曹植《銅雀臺賦》以激周瑜,是一篇絕妙激詞,魯肅引孔明見周瑜,談及戰和之事,周瑜佯講其主張投降的道理,魯肅則陳述其主張抗戰的理由,二人爭得耳紅臉赤,孔明卻在一旁袖手冷笑。周瑜問孔明高見,孔明冷冷地說:”將軍降曹,可以保妻子,全富貴。”話是贊成周瑜的意見,實是對他的諷刺。魯肅不知底細反大怒說:“汝教吾主屈膝受降于國賊乎!”

  孔明乃獻一計說:“不勞牽羊擔酒,納土獻單,亦不須親自渡江;只須遣一介之使,扁舟送兩個人到江北。操若得此兩人,百萬之眾,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瑜問哪二人,孔明說:“亮居隆中時,即聞操于漳河新造一臺,名曰銅雀,極其壯麗,廣選天下美女以實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東喬公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曾發誓說: ‘吾 一愿掃平四海,以成帝業愿得江南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瑜說,“操欲得二喬,有何證驗?”孔明說:“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筆成文。操嘗命作一賦,名曰《銅雀臺賦》。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并誦《銅雀臺賦》,把原賦“連二橋于東西兮,若長空之蝃……


2022-12-08 19:04:49

[新一篇] 三國歷史與文化-三國智謀精粹(十五)

[舊一篇] 三國歷史與文化-三國智謀精粹(十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