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簡體     傳統

臣聞古者圣君,與日月齊其明,四時等其信,是以戮兇無重,賞善無輕,怒若驚霆,喜若時雨,恩不中絕,教無二可,以此臨朝,則臣下知死矣。 — 《魏書.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愛因斯坦:我只是狂熱的好奇而已,并沒有特殊的才能.

把希望寄托在官員的道德上,你覺得靠譜嗎?都是靠厚黑學上去的,道德會很看重嗎?

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陽邊。——岑參《晚發五渡》

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于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茍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注】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黃石市,又名道士洑,山體突出到長江中,因而形成長江彎道,站在山頂猶如身臨江中。王濬:晉益州刺史。一作“西晉”。益州:晉時郡治在今成都。晉武帝謀伐吳,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為城,起樓,每船可容二千余人。金陵:今南京,當時是吳國的都城。王氣:帝王之氣。黯然:一作“漠然”。千尋鐵鎖沉江底:東吳末帝孫皓命人在江中軒鐵錐,又用大鐵索橫于江面,攔截晉船,終失敗。尋:長度單位。一片降幡(fān)出石頭:王濬率船隊從武昌順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頭城,吳主孫皓到營門投降。人世幾回傷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枕寒流:一作“枕江流”。今逢:一作“從今”。“四海為家”兩句:如今國家統一,舊時的壁壘早已荒蕪。

《尚書.堯典》:“明明揚側陋。”婁敬他們就屬于側陋。側身于鄙陋人(普通人)之中。

所以言簡意賅。人多了。就不行了。小眾的東西就是小眾玩。人多了。就雜了。雜了人就散了。。

在這里,我想起了遼帝國覆亡后,皇族后裔耶律大石的壯舉。耶律大石不僅是中國12世紀卓越的軍事天才,而且是一具非凡意志的化身。遼亡后,他集結殘部奔突西行,越過中亞細亞廣袤的荒漠,沿途擊敗了眾多部落的拼死反抗,一直抵達伊朗北部的起爾漫城,在漫天風沙和瀟瀟血雨中建立了新的遼帝國。

托爾斯泰在《復活》開篇的一段感嘆,可以看作這種宿命的注解:”花草樹木也好,鳥雀昆蟲也好,兒童也好,全都歡歡喜喜,生氣蓬勃。唯獨人,唯獨成年人,卻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他們認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為造福眾生所創造的人間的美,那種使萬物趨向和平、協調、互愛的美;他們認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發明的統治別人的種種手段。”(編輯:Calo)種下等級論的種子,長出的就是屈辱不甘的芽,而盛開相互傾軋的惡之花。衡水二中的教育模式,不過是稍顯夸張的一個縮影。我們利用了人心里的不甘,人心里的不甘也就會利用我們。最終不管愿意與否,誰都沒辦法獨善其身。不止是衡水。這是一個時代無法擺脫的宿命:治人,或治于人。

先記住這句:糊涂導致痛苦,明智帶來安寧。

喜與草根布衣交友,不與達官貴人為朋。

用簡單的語言談論復雜的文藝,用日常的語言描繪微妙的情感,對任何美麗的,纖細的事物充滿這種敏感和敬意,這就是文明最高的階段,這是我所向往的生活。

在過去,看著地圖,心中就自有千山萬水浮現,縱然沒有好風景,單是“遠方”這兩個字,都能讓我怦然神往。陶淵明說“少年壯且厲,撫劍獨行游,誰言行游近,張掖到幽州”,他說他是去找知己,但沒有找到知己,但找沒找到都沒有關系,關鍵是“尋找”本身,就像個行為藝術,展示著一種不死的熱望,一如,當年的我,明知道沒有所謂遠方,依舊要向遠方進發的心。​

編者注:《說文解字》記載,“……秦燒經書,滌蕩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所以我重新想到孔夫子那早被我們耳熟能詳的“安貧樂道”論。孔子和子貢交流金錢觀,子貢說,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說,這樣固然不錯,但還不如“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你會發現,子貢說的是行為修養的問題,是怎么對人;孔子的回答比他進了一步,他的重點從“行為”轉到了“內心”,從“怎么對人”轉為“怎么對自己”。

曲波的《林海雪原》也是那時所看,與同學廝混時還常常來幾句黑話,尤其是“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

你坐在椅子上,看著窗外流過的光,你說花,開了又落,像是一扇窗。。。。

紅塵里褪盡鉛華,在安靜的生活中,且行且珍惜。

幾千年前,管仲就講過:“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

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讀書盡可狂野,只愿生命絢爛你眼前。

天馬行空 獨往獨來 我不誤時,時亦不誤我。

床上屏風。小河水伴著我成長

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最近讀到啟功的一首小詩,特別喜歡:

妄將婉約飾虛夸,句句風情字字花。可惜老夫今骨立,已無余肉為君麻。

我已經沒有什么肉為你們麻了。哦不對,我還有十斤肉可以為你們麻。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武俠的意義,在于人格的磊落坦蕩,是一種正向的能量。肝膽意氣的重塑,就是武俠的精神。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又到一年傷秋時。。。。

劉秀自立后,親朋舊部、謀臣猛將,紛紛前來投奔。劉秀就命他們兵分多路,分別進攻各地的割據勢力。劉秀著名的“云臺二十八將”也是在這一時期大放異彩,這些人都是一時之俊杰,基本都能做到所向披靡。如果遇到難以攻克的目標,一旦劉秀親征,也很快在主角光環下煙消云散。終劉秀一朝,沒有太過出名的名臣名將,這其實并不是他們不出色,而是在太過耀眼的主角光輝下黯然失色而已。諸葛武侯就曾經評論道:“追觀光武二十八將,下及馬援之徒,忠貞智勇,無所不有,篤而論之,非減曩時。……光武神略計較,生于天心,故帷幄無他所思,六奇無他所出,于是以謀合議同,共成王業而已。光武上將非減于韓、周,謀臣非劣于良、平,原其光武策慮深遠,有杜漸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陳、張、韓、周有焦爛之功耳。”

死有重于泰山,要珍惜自己呀。

星移斗轉,天垂象見吉兇。順天道而為之,百試不爽,左亦行右亦行,智慧謀略如九天之水,綿綿不絕。左握天道權柄,右按皇權重位,豈容宵小妄為之。放手做吧,不用忌諱什么。

你怎么不說日本人抄襲三國演義呢?縱有再多劣勢,這是國人的用心作品。

亡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顧炎武《日知錄》

孟子云:“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呂氏春秋:窮則觀其所不受 賤則觀其所不為。評判一個人是否可以當政治人物。政治上是否是一個可用之才。

白居易《閑臥》一詩表達了極其相同的意思:

盡日前軒臥,神閑境亦空。有山當枕上,無亊到心中。簾卷侵床日,屏遮入座風。望春春未到,應在海門東。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

比如《全唐詩》中收有楊衡的《春日偶題》:

何處春先到,橋東水北亭。凍花開未得,冷酒酌難醒。就日移輕榻,遮風展小屏。不勞人勸醉,鶯語漸叮嚀。

案件審理期間,法官蔡羽玄特別引用李后主的詞“破陣子”來警世,“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所謂時代創造英雄,英雄創造時代,一個真正的成功者,往往能在最艱難的時代,靠著他過人的智慧和意志,戰勝命運的安排,開創新局。

周末讀《孟子》

《孟子》離婁上第九說了這么一段話:​​

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什么意思?它是在說:為深淵把魚驅趕來的,是水獺;為叢林把鳥趕來的,是鷂鷹;為成湯、周武王把人民驅趕來的,是夏桀和殷紂。

我再舉個例子:宋仁宗時,四川有個老公知,給成都太守獻詩一首:“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意思是說,咱們把劍門棧閣炸了,將成都變成一個獨立王國。

“宋朝第一粉”自白:宋朝就是最好的朝代,不服來辯

宋金之間的邊界線正好和我國的南北方分界線一致,真是徹徹底底的南北朝,陸游的一首詩完美的告訴了我們:“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東到淮水,西到秦嶺。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生內訌。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歸漢。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

宋國有個叫曹商的人,被宋王派往秦國作使臣。他啟程的時候,宋王送了幾輛車給他作交通工具。曹商來到秦國后,對秦王百般獻媚,千般討好,終于博得了秦王的歡心,于是又賞給了他一百輛車。曹商帶著秦王賞的一百輛車返回宋國后,見到了莊子。他掩飾不住自己的得意之情,在莊子面前炫耀:“像你這樣長年居住在偏僻狹窄的小巷深處,窮愁潦倒,整天就是靠辛勤的編織草鞋來維持生計,使人餓得面黃肌瘦。這種困窘的日子,我曹商一天也過不下去!你再看看我吧,我這次奉命出使秦國,僅憑這張三寸不爛之舌,很快就贏得了擁有萬輛軍車之富的秦王的賞識,一下子就賜給了我新車一百輛。這才是我曹商的本事呀!”

莊子對曹商這種小人得志的狂態極為反感,他回敬道:“我聽說秦王在生病的時候召來了許多醫生,對他們當面許諾:凡是能挑破粉刺排膿生肌的,賞車一輛;而愿意為其舐痔的,則賞車五輛。治病的部位愈下,所得的賞賜愈多。我想,你大概是用自己的舌頭去舔過秦王的痔瘡,而且是舔得十分盡心賣力的吧?不然,秦王怎么會賞給你這么多車呢?你這骯臟的東西,還是快點給我走遠些吧!”

原來,它是茶花煙的一句宣傳語,出自某一位尚不可知姓名的設計師手筆。全詩如下:

與君初相識,

猶如故人歸。

天涯明月新,

朝暮最相思。

神州大地,詩情處處,果然是高手在民間。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初見卻像是重逢,

新知便好似舊友。

一見傾心的熟悉,

一見如故的知心。

《黃宗羲傳》:拿來主義之外的思想路徑 天崩地解黃宗羲傳

李潔非的《黃宗羲傳》兼有史家的扎實、嚴謹和文人的氣度和情懷,是一部明清交替之際、一代遺民士大夫的心史、痛史。作者對晚明史素有研究,《黃宗羲傳》的寫作便建立在數十年來所積淀的深厚歷史功底之上。這也給了作者一種深邃的歷史眼光,他把傳主置于晚明清初復雜、殘酷、嚴峻而又糾結的歷史境遇中,透過歷史的煙云,寫出了這個人,乃至這一代人的精神世界與心路歷程,既有內心活動的精密細微,又有現實環境的大開大闔,恰如孟子所謂知人論世的方法,使人物和時代相得益彰。

嚴格來說,《黃宗羲傳》還是一部思想傳記,這一方面固然是由傳主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決定的,近世以來,他與顧炎武、王夫之一道,被尊為清代思想學術的開創者,寫黃宗羲這個人,不能不涉及他的思想演變;另一方面,這里所謂思想,又并不囿于黃宗羲個人思想的范疇,而是在深入挖掘其思想內涵的基礎上,打通了關于百余年來中國現代化路徑的思考。這便得益于作者的眼光,他能從中國本土思想文化入手,去解釋近代以來所發生的思想變革。這是拿來主義之外的另一條思想路徑,是實實在在存在過,卻長久以來被遮蔽的。這一點從黃宗羲對晚清、民國思想學術復興的影響中也能看出來。這是《黃宗羲傳》的一點特殊貢獻,也是其思想文化價值之所在。

  所以我喜歡張說的《鄴都引》

  君不見,

  魏武草創爭天祿,

  群雄睚毗相馳逐。

  晝攜壯士破堅陣,

  夜接詞人賦華屋。


2022-12-14 11:07:42

[新一篇] 隆中對再議

[舊一篇] 最愛中國風:值得珍藏的經典古詩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