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辮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并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集腋成裘,最終在戰國初年匯輯論纂成書,因此稱“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孔子思想以立身為出發點,而人能立身于世的首要條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備仁愛之心,自重自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積極進取,德才兼備;孜孜于學,注重實踐;安貧樂道,謹守正義等等;始終堅守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遵從不同的倫理關系,構建著和諧友愛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境。

看完論語最大的感觸就是我們的老祖宗太聰明了,他們那個時候就認識到靠制度治理人們不能讓人民心服,所以要用道德感化人民,要用道德治理百姓。但是人性是趨利避害的,他們的思想太超前了,只能先以完善的制度與法律來治理國家,最后再用道德用禮儀來感化大眾。否則一味地忽視法律制度的作用,只會涌現出一大批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偽君子。我們祖先用了兩千多年來證明,靠單純地道德說教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只有憲政只有制度,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人的邪惡與軟弱。與其用虛無的道德去約束復雜而脆弱的人性,不如用實實在在的制度來約束君子和小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被譽“圣人”,也的確是有道理的,學識淵博,見解獨到。其弟子整理編輯孔子的言論,便成了“半部可治天下”的《論語》。五千年來,多少丞相、帝王研習《論語》,想以此治國至千秋萬代,并使其成為數千萬欲球功名、衣錦還鄉的考生的必考科目,成為了近兩千年中國文化的基礎。

說“半部《論語》可治天下”,那斷不是夸張,但作為一個讀書人的我,除了在政治課上學過的以德治國和不具現實意義的恢復周禮外,實在讀不出一點治國之道來。不過作為一個正生活著,正在書寫自己人生的我來說,這《論語》,我到覺得,也可以概括人的一生。

少年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其實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大都是個白白胖胖的身子,大眼睛,小鼻子,小嘴巴,一副忍人疼愛的表情,都是爸爸媽媽掌上的心肝寶貝。

再長大一點,都是一樣玩劣的性子,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就用彩筆畫滿了一墻壁的圖畫,看著自己的杰作,滿意了,就一溜煙跑出門和小伙伴玩得滿身是泥的回家。看見爸媽怒發沖冠的生氣表情,那時侯早就學會了“見風使舵”,跑到爺爺奶奶的背后躲起來。

怪不得大人們說:“現在的小孩子,都一樣,鬼著呢!”

怪不得孔子他老人家說:“性相近也。”

“習”是后天的,是在開始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慢慢“相遠”的。于是,每個人便有了不同的性格特點。

青年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我對這句話的感觸頗深,第一次看到,便覺得:孔夫子,圣人啊!您說的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一大幫人整天呆在一起,的確,早上7:00就進了教室,與高二(1)班的44個同學共同呼吸同一份氧氣,到晚上9:20,離開校園,14個小時。談的沒一點正經事,只喜歡賣弄小聰明,那更對了,上課在老師嚴厲的目光下,是斷不敢講上只言片語,只有下課,那才是每個人三寸不爛之舌的練兵之時,不過肯定不能如孔子希望的那樣,君子來君子去。只有朋友間的斗斗嘴,偶偶對教育體系發發牢騷。不過既然孔老師感嘆了:“難矣哉”。我們也愿聽從夫子的教誨。

于是孔子又說:“至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這話,正是符合我們努力的目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我們現在的學習,語數英,化物生,歷地政,對著做不完的作業,大嘆一聲,也只能繼續英勇無謂地投入到作業的海洋中。每天兩點一線,家——學校,學校——家,沒有抱怨,因為這已經成了習慣。這養了12年的習慣,只為了2天的生死一搏。可是,老師又說了:“你們要先學會做人。”于是我們開始學習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校規,執守道德,讀不少的課外書,讀《青年文摘》,只希望自己可以再懂事些,在思想上再成熟些,可以誠實守信,待人友好,變得更加完美,追求正道。

這樣渴望成長的我們,在幾年以后,便是三、四十歲的社會主力軍,在職場上雷厲風行。

中年

到了三、四十歲,孔子那:“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是怎么也不適合的。社會競爭何等的激烈,若如此淡然處世,怕是有一天“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的居住環境也沒了。“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所以三、四十歲的人,必要像子路那樣有“暴虎馮河,死而無悔”的勇氣和沖動,敢有新的創意,能快速地接受新鮮事物。又要“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善于動用自己三、四十年來的所學和經驗,遇事仔細思考,善于謀劃,步步布局。職場如戰場,只有勇于軍事謀劃,又英勇無畏的戰士,才是勝者。

老年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一直覺得,這里的知者和仁者,只有老人能當之無愧。楊絳說:“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是,在這世上,最富人生閱歷的便是這些老者。他們不必追求功名,有一份更恬靜更安寧的心,他們會花很長的時間去回憶,去思考人生。這樣的老者,就如河流,從高原一路奔騰而來,看遍了沿途的風景,在入海口,卻變得溫和,緩慢,耐著性子,按著自己的步伐,慢慢入海,像是對一路前來的反思。

這樣的老者,就如高山,絕無小孩子的調皮,又無須像青年那樣奮斗,也不用似中年那樣勇而有謀。他的笑容,不會無憂無慮,不會笑里藏刀,只像是山的姿態,沉穩,內斂,卻又居高臨下,洞悉一切。

最后,若用一句話總結概括,便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全文_古詩文網 (gushiwen.cn)


2023-06-20 22:47:09

[新一篇] 山海經 神秘奇異之圖 達觀博物之文

[舊一篇] 你的劇本遜斃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