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心靈 NLP——一門使人成功快樂的學問 (二)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NLP不能代替我們去生活,我們還需面對自己的人生,走每天的路,但是NLP使我們在不順利的時刻仍有信心,在最困難的時候尚有辦法。

 NLP終將超越技巧,上升為一種心態。

 只用簡單的道具及話語引導,竟然可以消除數十年內心的積怨。

 NLP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使一個人發生巨大的改變,NLP的本質是研究和運用一個人頭腦中的思想運作模式,使其更有效地運用以便讓人的自身能力發揮得更好。

 既然一個人的頭腦控制其人生里每一個方面的成就,那么,提升人腦的思想運用能力,自然就會使整個人生都有所提升。

 先努力記熟且多練習那些概念和技巧,然后,當熟練之后,把它們忘掉,不再限于某一句話怎樣說,或者某一個技巧的某一個程序應該是怎樣的。

 所有學問的演繹必然帶有演繹者個人的傾向,這是不可避免的。

 NLP是對人類主觀經驗的研究。研究人的大腦如何運作,以及如何提升它的運作效率。

 總結自己成功的身心經驗,從而擁有更多的成功快樂。

 NLP技巧的效果來源于改變腦神經網絡(Changing the neural networks)。

 當事人的大腦在一次經歷里產生出這份糟糕情緒,也就可以在另一次經歷中化解這份情緒。

 找出這個人的大腦如何儲存帶有正面情緒的經歷,然后引導這些人改變事故經歷儲存在他們大腦中的模式。

 同一個事故經歷有了不同的神經元網絡儲存方式,腦中的“自動選擇更佳機制”會在以后的回憶中啟動使他們更舒服的網絡。

 負面情緒,來源都是潛意識中的保護機制。

 事故帶來的價值意義可以保留,并幫助當事人在未來里活得更好,而保護機制繼續維護同樣的效果,事情的記憶也完全清晰,但事故帶來的負面情緒則消除。

 NLP的技巧配合大腦運作的模式去選擇思想、語言和行為,因而幫助一個人提升,并對他身邊的人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在處理事情方面,我們如何能把頭腦中紛雜的數據更有效地歸納,進而認識事情的根源和解決的方向。[理解層次]

 在推動激勵方面,一個人內在的推動機制是怎樣的一回事,如何使自己更積極。[信念系統]

 在溝通和人際關系方面,每一個人獨特的思考模式如何能從外表快速了解,怎樣能夠有效地與別人配合。[內感官與經驗元素]

 在溝通過程中,一個人怎樣的言語、聲調和身體語言最能使對方接受自己?[溝通]

 在語言運用方面,一個人困擾的來源如何從其話語中得知,并怎樣使其擺脫困擾。[檢定語言模式]

 怎樣選定一個有意義的目標,怎樣能使內心更有效地去支持和完成這個目標。[締造成功快樂的人生]

NLP的更高層次是心態的改變,有技巧而沒有良好的心態支持,輕微的就是效果不能持續,嚴重的就是用技巧去操控甚至傷害別人。

隨心所欲、游刃有余地自創技巧,同時非常有效果。變成一種態度——對生活、對人生、對他人、每一件事都有效的態度。

NLP有一句名言:沒有事情是絕對的,包括這一句話。

12條前提假設的免疫系統

1.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No two person are the same.

2. 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 One person cannot change another person.

3. 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 Usefullness is more important.

4. 只有由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 The map is not territory.

5. 溝通的意義決定于對方的回應 The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se one gets.

6. 重復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

7. 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主法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olutions to every situation.

8. 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Every one chooses the best behavior at the moment.

9. 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Every one already possesses all the resources needed.

10. 在任何一個系統里,最靈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響大局的部分 In any system, the most flexible person has the control.

11. 沒有挫敗,只有回應信息 There is no failure, only feedback.

12. 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Intentions and emotions are never wrong, only the behavior has not been effective.

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只能改變自己。

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規條系統只對本人有效,不應強迫別人接受。

一個人不能推動另外一個人,只能推動自己。

找出對方的價值觀,創造、增大或轉移對方在乎的價值,對方便會產生推動自己的行為。

一個人因此不能“教導”另外一個人,只能引導。

不強逼別人跟隨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別人便不會抗拒。

有效果需要一個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鳴。

只追求有道理但無效果的人生,難以有成功和快樂的體驗。

攝入的資料經由我們自身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過濾而決定其意義,也因此能儲留在頭腦中。

我們每一個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方式一點一滴地塑造出來的,因此是主觀的。

對于特定的一個人而言,沒有絕對的真實,只有主觀的真實,或者相對的真實。

每個人的世界是在他的腦里,我們是憑大腦中對世界的認知去處理每一件事。

改變一個人腦里的世界,這個人對世界中事物的態度便會改變。

改變主觀經驗在腦里的結構模式,便會改變事物對我們的影響和我們對事物的感受。

無需改變外面的世界(我們無法知道它是怎樣的),只需改變我們自己(腦里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變。

事情從來都不會給我們壓力,壓力來自我們對事情的判斷和反應。

情緒也從來不是來自某人的言行或環境里出現的轉變,而是來自我們對這些問題的態度,也就是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

改變說話的方法,才有機會改變收聽的效果。

溝通成功的先決條件是和諧氣氛,聽者的抗拒是對講者說話方式不夠靈活的指控。

任何具有創新思維的做法,都會比舊有的多一分成功機會。

世界上本來便是每樣事物都在不停地改變中,不肯改變的便感到壓力越來越大,終于面臨淘汰或失敗的威脅。

把焦點放在取得效果之上,就要靈活不斷地修正做法。

改變是所有進步的起點,有些時候,必須把全部舊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

過分專注于問題本身,便會看不到周邊的眾多機會。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處理事情只用一種做法,固執認定別無選擇。

對事情有兩個做法的人會陷入困境,因為給自己制造了左右兩難、進退維谷的局面。

世界上尚有很多我們過去沒有想過,或者尚未認識的方法。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會有機會找到它并使事情改變。

不論什么事情,我們總有選擇的權利。

總有辦法,對你有好處,為何不使自己成為第一個找出辦法的人?

接受一個人的動機,這個人便會覺得我們接受他。

動機往往是在潛意識的層面,不容易被說出來。希望從該行為中得到的價值是什么?

情緒、壓力、困擾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內在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產生出來的。

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能,是使自己得不到成功快樂的最大障礙。

靈活來自減少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多憑觀察而運用環境所提供的其他條件。

靈活就是適應,就是接受,是使事情更快有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生成功快樂的重要因素。

靈活也是自信的表現,自信越不足,堅持某個模式的態度會越強硬。

允許有不同的意見,固執使人們緊張,靈活使人們放松,允許自己找出三贏的可能性。

潛意識從來都不會有傷害自己的動機,只是誤會地以為某行為可以滿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

情緒總是給我們一份推動力,讓我們在事情中有所學習,學到了,情緒便會消失。

和諧氣氛,人與人之間有效溝通的前提。放松、安全、信任。

在這種狀況下,一個人與自己的內心感覺聯系著,同時大腦里理性思考的部分可以充分運作。

使一個人中斷原來的思路、言語或行為,從而改變了內心狀態的,便算成功。

突然想起一些往事而產生情緒,可以引導談談未來的計劃,使他忘卻往事。

小孩因為小事哭泣,引導他注意過往的汽車,都是打破狀態的行為。

未來測試,引導本人或對方想象在未來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或者測試所應用的技巧是否有效。

呼氣時身體處于一個放松的狀態,吸氣時處于一個強化的狀態。

右手的人,過去位于左邊而未來位于右邊。時間線是從左至右,從遠至近又再走遠。

調整時間線可以使一個人減價焦慮或者提高積極性,簡單的一條在地上無形的直線。

經驗擎,回憶某段往事,重溫當時情節,重獲當時內心狀況所產生的能力和自信心,成功機會便會大大增加。

視覺型,聽覺型,感覺型,內感覺型。一些靜坐宗派所采用的心號。

大千世界,事物獨特存在,花有花的嬌羞,樹有樹的風情,海有海的遼闊,山有山的品格。

信念如何支配我們的身體。

當一個人堅持著一個信念的時候,是會看不到聽不見不符合這個信念的東西的。

如果對出現的人事物沒有什么信念,便必須在記憶經驗里找出類似或接近的資料,做一個信念的決定,才能有所行動。

信念的種類:

1、定義式(相等式)

2、因果式

3、規條式

4、判斷式

信念形成的四個途徑

1、親身經驗

2、觀察他人

3、信人的人灌輸

4、自我思考

信念必須有價值觀的支持,改變也需要價值觀的改變。

妨礙成長的信念:

1、使自己失去學習機會

2、使自己停留原地停滯不前

3、減少自己有更多選擇的可能性

4、把責任交給其他的人、事、物,因而自己無能為力

5、把原因歸結為一些不能夠控制的因素,因而不能挑戰或者改變

6、維持自己一個沒有資格身份的信念

追求三贏效果,人生的成功快樂,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常有冠冕堂皇、不易辯駁的虛泛語言做擋箭牌。

只會使人把注意力放在無能為力和沒有效果的地方。

每個人,只要有生命,我們總有能力使自己增加一點成功快樂,同時使其他人事物維持很好。

成就大事的人,允許自己有夢想,在思想上做出突破而開始。

每個人本來就有絕對的能力和權利去使自己活得好一點!

在眾多的妨礙成長的信念中,殺傷力最大的一個就是“我沒有資格”。

中國的傳統家庭教育容易培養出有資格性局限信念的人。很多受導者的表現,并非能力性或可能性的局限信念,而是資格性的。

價值定位法,把一件事里面本人在乎的價值,清晰化和按其輕重排列出來。

世界上有很多人知道應該怎樣去做才對,但總下不了決心去做,知道什么不應該去做,但總會偷偷地做,就是因為他的意識和潛意識有不同的價值排列。

青年時追求樂趣和別人對他的接納,中年時代強調金錢收入和地位,老年時代更在乎安穩和被人尊重。

價值觀隨著環境、經驗、思想和情緒而不斷地改變,也可以人為創造、增大和轉移。

小孩子在乎的價值不外乎:新奇、意想不到、變化多、節奏快、神秘、刺激、挑戰、競賽、有機會得到肯定等。

所有的企業管理、親子技巧、業務銷售的推動或激勵概念及技巧,都是以上面的道理作為理論平臺,任何有效的推動和激勵方法,

都是創造、增大和轉移了被推動的人所注重的一些價值。

規條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完全是為了取得事情中所體現的價值和實現一些信念。

規條可以有意識地談論、思考、看見,而信念及價值觀則深藏于潛意識里。

最初幾次給孩子指令但沒有聽從的時候,就應改變做法,而不是堅持使用同樣的方式。

大腦負責功能:分析、找尋其他可能性、找尋其他行為選擇、解決問題、風險評估、未來策劃。

一個人的信念系統加上態度,簡單地說便是此人的性格。

信念是事情應當如何,是原因,價值是事情的意義,重要與好處,規條是事情怎樣安排以實現信念。

所有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是在成長過程中經由生活體驗而產生的。

所有人的內心困擾,都是來自一些信念、價值觀或規條的沖突。

而人與人之間的沖突,也是起源于兩者內心的信念、價值觀或規條的沖突。

欲想更好的表現,必須先建立一些更有效的信念,也就是建立新的神經元網絡去提升對待同類事情的想法與做法。

引導對方制造一些有視覺、聽覺和感覺元素的未來景象,這會產生支持改變信念的動力。

必須先讓內心的舊信念動搖了,才會有動力去思考與開口。

最妨礙我們在今天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找到突破的三個思想框架:應該如此、托付心態、沒有辦法。

破除這三個思想框架,生活中的煩惱會大大減少,所追求的成功快樂也會更易獲得。

佛經中有“因緣”二字,用種樹一事解釋,種子就是因,泥土、空氣、水分、陽光、肥料等是緣。

大師說,應該來的已經來了,應該知道的都已經知道,應該給予的已經給了,應該拿的也已經拿了,應該放下的都會放下,應該走的也就會走。

憤怒自己不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

需要有具備知曉一切的能力才會在當時明白事情的真相,在你我也當然明白:沒有人有這種能力。

事情發生了,自有它發生的理由,我未必能夠知道,但我必須接受已經發生的一切。

抱怨事情不該發生是不讓自己成長,如何配合已經發生的事情,給自己制造成功開心的機會才是重要。

人生在世,本來就無法要求事事如愿,每天出現的大部分事情,我們只能按實際情況而處理,從中努力取得更多更好,再繼續走下去。

那兩個小時怎樣運用能給你更多的人生成功快樂,你完全可以主宰,又何必任由一個“事情應該怎樣”的信念來決定呢?

托付心態,使自己產生無力感同時帶給對方窒息感,這正是很多婚姻和家庭問題的基本起因。

托付心態的由來,是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建立出來的自我價值不足,便需要外面的補足和別人的遷就。

得不到這些,我們的負面情緒便會出現。

每個人都需要照顧自己的人生,人生中的成功快樂,也只可以由自己找到。

如要倚靠別人才有成功快樂,就算有這個可能,也是危險,因為別人既沒有這份能力,也不一定會永伴身旁。

別人也需要照顧自己的人生,爭取他自己的一份成功快樂。

如果要減慢或放棄他們對自己的照顧去遷就你,對你的態度便難以維持長久。

更何況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地改變中,昨天縱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今天都有可能出現分歧。

沒有兩個人一樣,也沒有一個人可以維持不變的。

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會不斷地強化自己本人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自我價值,培養自己的知識技能,并且提升自己的思想層次。

以自己為生命的中心,抱著三贏信念,為自己取得成功快樂的同時,使他人、整個世界有所提升。

你身旁的乘客,既然有幸同行,便與他分享沿途的風光,也從交談中相互有所得,后來他的目的地到了,自會比你早下車,但總可以開心地分手交換通訊方式,保持聯絡。

該下車便下車,需要繼續坐下去便繼續坐,人生本來就是如此。

如果一個人有自己清晰的人生方向,工作的公司或配偶就會成為使自己前進得更快,取得更多的伙伴,而不是操縱自己人生成功快樂的主宰。

自己人生的成功快樂的控制權本來就是在我們的手里,既沒有人能比我們自己做得更好,也沒有人會比我們自己更永遠地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去為此而努力。

因此我們不應外求,也無法外求。

沒有辦法的心態是一份導致無法突破的執著情緒。

辦法不是指一個方法,而是指一個人至今已知已做之外的所有方法。

“應該如此”、“托付心態”、“沒有辦法”,打破這三個思想框框,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困境便會消除,我們更能使自己快速輕松地達到人生的目標。

“應該如此”:我們無法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不應抱怨,而應接受和憑現有的情況做最好的配合。

“托付心態”:每個人照顧自己的人生,不假手他人。

“沒有辦法”:凡事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我總有選擇。

意義換框法: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所有的意義都只是人加諸上去。

一件事情,可以有其他的意義,也可以有更多的意義,可以有不好的意義,也可以有好的。

二者兼得法:假如A和B是可以兼得的,我需要怎樣想或做才能把它實現?

突破關鍵是把A和B的定義,做更清晰的切細,因為很多時候說話的人會用一些虛泛的詞語去代表他的需要。

不把他的需要弄清楚一點,往往無法著手把事情解決。

人生里不能要求凡事都可以二事兼得,尤其是不符合三贏概念的事情。

但是在一些困擾無法突破的情況里,考慮二者兼得的可能性,是對事情的解決多提供了一個選擇。

環境換框法:中國傳統思想中有很多表面是絕對正確的說法,其實都是規條,把人們牢牢地束縛著,運用環境換框法,可以把它們打破。

沒有一個信念在所有情況中都是絕對有效的。信念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幫助我們做到三贏和達到成功快樂人生的工具之一,但是要記得它們也是我們自己制造出來的。

工具不應操控我們,所以我們不應把信念變成我們的“神”去絕對地維護。

當某些信念妨礙我們達到上述人生目標時,我們可以將它們修正、移開(暫時)、擴充(兼容)甚至改變。

一位銀行家對女兒的固執個性很不滿意,NLP大師問:當你的女兒與陌生男友出游而那男子有過分的要求時,你想不想你的女兒固執一點?

固執本身沒有好壞之分,而是取決于在什么環境中運用。

固執的人有一大好處,就是每當他認識到什么是更好時,他便會堅持那更好的做法,無需別人經常提醒——這也是運用了環境換框法。

價值定位法:什么最重要,能夠帶給你什么,憑它你可以得到什么,你最在乎的是什么?

在一份理想的工作中,什么最重要,一份理想的工作能夠帶給你些什么,憑著一份理想的工作,你可以得到些什么,在一份理想的工作里,你最在乎的是什么?

不要跟企業談戀愛,以人為本,最好的管理效果,只能在三贏的平臺上出現。

言出必行、言出必準,企業的不成功,99%的原因來自沒有做該做的事,1%是做了不該做的事。

三個必須:管理轉變、學習型企業文化、快速和準確的企業信息。

資金流動力比營業額更重要,規模大不是必須,而是一個負擔。

維持勇氣去改變必須改變,平靜心境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以及能夠區分兩者的智慧。

管理應該輕松、開心和有效的,如果不是,原因:對事情的看法不正確,定下的目標不正確,做法不正確。

人人都可以從很多事情中找到正面的意義而因此變得積極愉快,無需把自己困在愁苦怨恨之中。

阿Q,就是精神勝利法。

很認真地做一些事,維持一些行為模式或者習慣,其實為的是什么并說不出來,來源也不清楚。

只是有人這樣說這樣做,或者已經習慣了。

既無法得知其中的原因,又沒有想過對自己有什么意義或好壞。

慢慢地,它們成為了根深蒂固的東西,在內心中支配著自己,從而妨礙了自己在人生中本來可得的提升和突破。

自卑者,在很多人、事、物面前把自己縮得小小的,拘謹、膽怯、卑微、茍且、猶疑、逃避,內心充斥著很大的一份無力感。

自負者,把自己膨脹成一個性情囂張、目空一切、剛愎自用、霸氣十足的大力神,其實威武倨傲的表象下可能掩藏著一顆虛弱的靈魂。

真正反躬自省時,會發現仍是自我價值不足的表現。

唯有自信的人,生命中總是充滿了希望,從容淡定中自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寧靜安祥里洋溢身心和諧的力量。

逆境中,它幫我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葆有一份不屈不撓的動力。

順境中,它讓我們熱愛并享受人生。

自信,提升著生命價值,并將造就我們的未來。

一個人的所有“角色”加起來,便是這個人的“身份”。

每個角色需要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支持。

最恰當的比喻就是鉆石,每一個切面代表了一個角色。

過去十年沒有見面,你以為對他的感情還是一樣,而事實上,十年的人生經驗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你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

只有當兩人再見面談話時,才發現感覺已經不同。

“自我價值”包括三項素質:自信、自愛和自尊。

良好的心理素質、人文素養、公民意識、社會責任和公德心。

自信就是,信賴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價值,這些價值不斷地累積,到了足夠多的時候,便會感覺人生是成功快樂的。

一個人必須對自己有足夠的信任,才能信任別人,別人也才能信任他。所以,沒有自信的人找工作特別困難。

當一個人信賴自己有足夠的力量時,他便無需經常顯露力量出來。

成為大俠,什么武器都不需要隨身攜帶,能運用身邊的任何東西作戰,然而在平日里跟普通人一樣地溫和。

真正有力量的人,坐在你身邊,如果他不開口說話或者有所行動,你甚至不大察覺他的存在。

能夠給我價值的東西,我都會愛護,而且,越能為我取得所追求價值的東西,我就越會愛護。

反之,對我沒有什么價值的東西,就算丟掉了也無所謂。

自信即是信賴自己有能力取得所追求的價值,自己越有能力就越愛自己。

一個人必先愛護自己,才能愛護別人,而別人也才能愛護他。

自我價值不足的人,很容易為了很少的價值而放棄對自己的愛護和別人對他的尊重。

每一個人都想擁有成功快樂的人生,都想培養出足夠的自信、自愛、自尊。

自我價值不足的人,不是刻意炫耀自己的力量,就是努力地企圖減少別人的力量。

故意做一些事使人以為他力量很大,或者找一些以為代表力量的東西企圖使自己的力量分數增加。

喜歡不勞而獲或以小換大地增加自己的力量。

做些傷害、破壞、詆毀別人的行為,以為可以把別人拉低下來,跟自己一樣高低。

第一類滿口答應,不知所終。青少年則打架斗毆、惹是生非,故意破壞規則,做別人不敢做的事。

第二類貪小便宜、因財交惡,賭博是最明顯的自我價值不足的行為,借錢不還。

第三類喜歡開一些使人狼狽出丑的玩笑、喜歡作弄人、搬弄是非,不愿給別人以肯定。

整個人類對情緒感覺的認識很不足夠,而中國人跟西方人相比,更不愿意與本人的感覺聯系,談論感覺,清晰內心感受,對情緒問題更感無力。

孩子很小的時候因為表現出情緒而被否定,學到不理會內心的感覺而只看成人的意思行動。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焦點總在孩子沒做到的部分。定下過高的標準。

過分強調孩子認知方面的重要性,忽略了幫助孩子發展出跟自己的感覺緊密聯系。

傳統思想中習慣以否定自己的方式去表示對對方的尊崇。

自貶以表示謙遜,卻造成了內心虛空無力。

傳統家長習慣以“恐懼感”、“犯罪感”、“羞愧感”去推動孩子,使孩子內心無力。

任何人,無論正在做什么事,其終極目標是人生的成功快樂。

每個人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有一些人很在乎、認為重要、想得到的東西,稱為“價值”。

我們的價值觀,使我們產生“想做”和“不想做”的感覺,這些感覺也就是內心的動力或者阻力了。

當我們在所做的事里問能獲得我們追求的價值,獲得的價值不斷地累積起來,到了一定的程度,我們便會感到人生是成功快樂的。

自信帶給人生的是一份積極的態度,以及由此帶來的處理人生事務的能力。

因為相信自己,便不會凡事都去指望別人,并且稍不如意便牢騷滿腹。

自信的人總是自己去努力,很平和很從容地朝著人生目標一步步邁進,在過程中體驗充實與快樂。

在結果中感受成功和滿足,在一個個目標實現的同時積累更多的自信。

不意味著他什么煩惱都沒有了,而是意味著他有足夠的力量來處理人生中的煩惱。

生老病死、苦辣酸甜,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

自信的人,想方設法增添更多的能力。不怨天尤人,不畏懼逃避,面對困難時采取積極的態度,就總有辦法。

即便最壞的情況出現,自信的人也會抱著“面對、接受、放下”的態度,從容應對林林總總的事情。

人生必然是積極進取,同時又是知足常樂的。

在你的人生中,跟那件價值很大的物品比較,還有一件東西有更大的價值,就是你自己!

所有的其他東西,都是靠你自己才能獲得。應該以更大的愛護來對待你自己。

怎樣做才是最適當地對待最最有價值的自己,有心或無意地忽略、傷害、虧待自己,如何修正。

接受自己,愛護,力量重新釋放,放松和積極起來,創造一個新的、美好的未來人生。

滿意的生活質量,意味著在生活中得到別人的接受和尊重,做事時順利爽快、得心為手。

這樣的人自然感到輕松開心、成功滿足。

這樣的生活質量,與自尊有莫大的關系。即心口合一,內外一致。不勉強自己去做不愿做的事。

每一個人,當達到成年或者離開父母之后,成長便是本人的事。

一個人不能用任何借口來拒絕成長、逃避成長。

成長的過程一定有痛苦,但是成長之后便有機會開心快樂、成功滿足。

拒絕成長的人絕不會開心快樂、成功滿足,而只會更痛苦,而且是永恒的痛苦。

建立自信自愛自尊:

1. 言出必行、言出必準。

2. 有所不為、有所必為

3.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答應自己的事,要努力做到。就算自己控制不了的,仍屬自己的責任,那仍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別人給自己的資料錯了,自己用那資料做出了錯誤的報告,還是自己的責任!

自己信任誰、決定選擇走哪條路、使用什么資料,怎么不是自己的責任呢?

沒有把握的事不要做出承諾,不會隨便答應別人什么事。

別人因為知道你答應過的一定算數,就會對你很放心很信任,因而尊重敬佩你。

言出必準,指說的完全跟內心的情緒感覺一致。

沒有人能夠什么都知道,不需要害怕承認不知道會被小看了。

但是如果說的話自己不能負責任,自己的內心是虛慌的,便不會有力量了。

身心合一,與所處環境中的人事物有最好的關系,內心的力量很大。

不難做到,由此刻開始,每說一句話的時候都先提醒自己,很快效果便會出現。

言出必行,言出必準。

三贏之事,就算沒有即時或者直接利益,都會有未來、間接的利益。

好奇之事,是否不會有三個傷害,沒有更好選擇的時候,可以去做。

自身的建設性,是事情能夠產生累積的正面效果。

每重復一次,自己的成長、學習和未來的成功快樂便多一分。

量力而為,按自己的能力去決定做什么、做多少。

過高目標,高度壓力、緊張、擔心、慌張、忙亂、永遠無力之中。

前功盡棄、大事未成,耗盡精力、體弱多病。

炫耀示威,報復,強迫自己做超出本人能力的事,付出很大代價,甚至走上不歸之路。

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擁有的能力,承認自己沒有的能力,才是聰明的做法。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每天都做到比昨天更好,有學習、有提升,有更多成功快樂。

否定了自我,每天的成功快樂自然很少。

我們從嬰兒到成年,從走路到說話,從打球到看書,每一項能力都是憑著不斷的失敗、不斷的累積經驗而學會的。

偏偏就有很多人成年人不允許自己失敗,為了避免失敗而不肯去面對和嘗試新的東西。

不讓自己成長,天天活在因為沒有體會到成長的快樂而帶來的痛苦之中。

能力必須經過肯定才能變成自信!

孩子的潛意識的動機只不過是使他有充分成長而已,但是人們只看到孩子行為的不合理和破壞性,企圖規范孩子、約束孩子。

孩子的潛意識把這份規范和約束當作是不讓他成長的東西,所以總是反抗。

這解釋了孩子成長過程的叛逆性、過激行為,甚至犯罪行為。

一個人若未曾培養出足夠的自信、自愛和自尊,會不斷地重復上述的行為模式,就算到了中年老年之時也是一樣。

最能幫助一個人提升自我價值的方法是制造機會,讓他多做、多做得到、因多做得到而得到肯定。

思想態度——處理生活中各種事情的態度

三贏的態度。

我如何做得更好?

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困難時能夠刻苦堅持。

保持靈活的態度。

有創意和幽默感。

學習提升——保持與時共進、乘風馭浪的能力

對很多事物都有興趣。

有效運用本人的思考模式做學習工作。

努力掌握各種學問和知識。

多問為什么和如何……

不滿足于簡單答案而想了解更多。

有嘗試的勇氣和行動。

自我管理——有效率地照顧自己的人生

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

自己想要的自己去爭取、創造。

以自己能夠照顧自己為榮。

在思想和行為上愛護和尊重自己。

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有效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

人格發展——有效地把自己在這個世界里進行定位

認識自己擁有和未擁有的能力。

能夠改變妨礙自己成長的信念。

具備有效思維的能力——總是維持著可以接受、學習與成長的空間。

肯定自己的資格與別人的一樣,也肯定別人的資格與自己的一樣。

尊重每一個人,包括本人的能力界限。

認識和珍惜自己能夠影響這個世界的能力。

情緒智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明白情緒是來自本人的信念系統。

認識和接受自己的情緒。

具備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

關心別人的感受。

明白負面情緒的正面意義。

能夠接受“失去”(loss)。

人際溝通——有效地與其他人相處

具備有效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

能夠主動與他人接觸。

接受其他人跟自己的不同之處。

能夠妥善處理別人的不良行為。

能夠面對公眾說話。

良好的談判辯論能力。

系統與理解層次


2023-07-08 13:58:36

[新一篇] 重塑心靈 NLP——一門使人成功快樂的學問 (一)

[舊一篇] 重塑心靈 NLP——一門使人成功快樂的學問 (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