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曹操北歸后,不再返回酸棗,而是渡過黃河,趕到河內,同駐扎在那里的聯軍盟主袁紹接觸,企圖對袁紹施加影響,使局面改觀。但結果仍令人失望,他在許多問題上常常不能同袁紹取得一致,甚至完全針鋒相對。

  袁紹為了有利于發展自己的勢力,以獻帝年幼,又被董卓所困,關山阻塞,不知是否還活著為由,同冀州牧韓馥一起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并私刻了皇帝的金印,派畢瑜去見劉虞,勸他稱帝,稱說這是上天的意旨。同時前來征求曹操的意見,企圖獲得曹操的支持。曹操問明來意,明確表示反對,說: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形勢圖

  “董卓的罪行,國人盡知。我們會合大眾,興舉義兵,遠近無不響應,這是因為我們的行動是正義的。現在皇帝年紀幼小,被奸臣董卓控制著,還沒有象昌邑王那樣的破壞漢家制度的過錯,如果一旦加以廢除,天下有誰能夠心安呢?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古代皇帝南面而坐,臣僚面北朝見皇帝。劉虞是幽州牧,幽州又剛好在北方,因此這里的“北面”語含雙關。“西向”,指向西討伐董卓,迎回獻帝。諸君自去向劉虞稱臣,我自去西討董卓,表現了曹操同袁紹等人分道揚鑣的決心。董卓暴行令人發指,國人共憤,討伐董卓確實是人心所向,確實是當時國內矛盾的焦點,應當全力以赴。獻帝雖然毫無建樹,但他畢竟是國家的象征,又被董卓挾待著,實際上也是個受害者,同正義力量是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語言的,如果一旦廢掉,另行易人,必然造成更大的混亂,局面將更加難于收拾。所以曹操的意見,不僅表現了他的膽識,也是從大局著眼的。曹操后來雖然也成了一個割據者,但他實現國家安定、統一的意識遠比袁紹等人來得強烈,這也是他后來所以能夠采取一些順乎民心的政治經濟措施,從而取得節節勝利,最終統一北部中國的一個原因。


知晴 2012-03-18 21:14:59

[新一篇] 白先勇策劃的《青春版牡丹亭》現場版

[舊一篇] 心病還需心藥治,解鈴還需系鈴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