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頌——獻給美國的獨立紀念日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新華日報》1943年7月4日

每年這一天,世界上每個善良而誠實的人都會感到喜悅和光榮;自從世界上誕生了這個新的國家之后,民主和科學才在自由的新世界里種下了根基。一百六十七年,每天每夜,從地球最黑暗的角落也可以望到自由神手里的火炬的光芒,——它使一切受難的人感到溫暖,覺得這世界還有希望。

從年幼的時候起,我們就覺得美國是個特別可親的國家。我們相信,這該不單因為她沒有強占過中國的土地,她也沒對中國發動過侵略性的戰爭;更基本地說,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是發源于從美國國民性中發散出來的民主的風度,博大的心懷。


在中國,每個小學生都知道華盛頓的誠實,每個中學生都知道林肯的公正與怛惻,杰弗遜的博大與真誠。這些光輝的名字,在我們國土上已經是一切美德的象征。他們所代表的,也早已經不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榮譽了。瑪克吐溫、惠特曼、愛瑪生教育了我們這一代。是他們使年青的東方人知道了人的尊嚴,自由的寶貴;也是他們,在我們沒有民主傳統的精神領域里,筑起了在今天使我們可以有效地抗拒了法西斯思想的長城。這一切以心傳心的精神道德上的寄與,是不能用數字和價值來計算的。中國人感謝著“美麥”,感謝著“庚款”,感謝抗戰以來的一切一切的寄贈與援助;但是,在這一切之前,之上,美國在民主政治上對落后的中國做了一個示范的先驅,教育了中國人學習華盛頓、學習林肯,學習杰弗遜,使我們懂得了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中國需要大膽、公正、誠實。……我們相信,這才是使中美兩大民族不論在戰時,在戰后,一定能夠永遠地親密合作的最基本的成因。


我們離得很遠。百十年來,我們之間接觸著的也還不過是我們兩大民族間的極少數極特殊的一部。但,我們堅信,太平洋是不會阻隔我們人民與人民間的交誼的。在患難中,我們的心向往著西方。而在不遠的將來,當我們同心協力,消滅了法西斯蒂的暴力之后,為著要在戰爭上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中國,在科學的領域里更有待于盟邦的援助。在過去,民主潤澤了我們的心;在今后,科學將會增長我們的力。讓民主與科學成為結合中美兩大民族的紐帶,光榮將永遠屬于公正、誠實的民族與人民。


《新華日報》1943年7月4日
《新華日報》1943年7月4日
為了人類 ·史 綱·
為了人類!為了人類!
于是年輕的美國,升起了旗,
吹起了號角,擊響了戰鼓,
在新的土地上,新的天空下,
結集了世界愛自由的人,
開始實驗著新政體,直到今天。
古老的有宿疾的歐洲,
早他六年就說了“自由、平等、博愛”,
年輕的美國卻從出世嬰兒
那時就實行了“民治、民有、民享”,
她沒有高高的巴斯蒂爾要攻打,
她建立了高高的自由女神。
只有一種歷史——人類的歷史,
人類的結合——不是分離——的歷史,
年輕的美國一章又一章的寫
喬治·華盛頓寫,杰弗遜寫,
林肯寫,而惠特曼歌唱,
如今是羅斯福在爐旁著述。
我們該如何羨慕年輕的美國,
像一個圓球的民主國家,
能平滑地滾動,富于彈性的蹦跳,
不象多邊多角的法西斯統治。
年輕的美國沒有對人類失望,
將來人要知道世界本是個圓球。
——《新華日報》1943年7月4日

還有兩篇太和諧發不上去了==~~自行搜索即可~


新華日報 2012-07-06 12:27:56

[新一篇] 精神的覺醒及現實抗爭—-讀《光輝歲月》

[舊一篇] 比較傾向于統一的臺灣知名媒體人唐湘龍的文章,看完后感覺他恨鐵不成鋼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