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史]北洋政府袁世凱統治時期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史稱的“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即由北洋軍閥控制的北京“中華民國政府”的通稱。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取得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3月10日在北京就職,南京臨時政府遷往北京,標志著民國史上北洋政府統治的開始。北洋政府與北洋軍閥各個派系的興衰關系很密切,以時間劃分,大致可分為袁世凱統治時期、皖系軍閥統治時期、直系軍閥統治時期、奉系軍閥統治時期四個階段。

        袁世凱生于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鎮袁寨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輩多為清朝顯貴,權重一方(叔祖袁甲三以督辦安徽團練鎮壓捻軍起家,累官至漕運總督。父袁保中系地方豪紳。叔父袁保慶曾在袁甲三軍中帶兵,官至江南鹽巡道)。袁世凱自幼過繼袁保慶為嗣子,少年時隨嗣父先后到濟南、南京等地讀書。袁保慶死后,復隨袁甲三子、戶部侍郎袁保恒至北京就讀,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贊洋務運動及新政,自道員、督撫累升至入值軍機,直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

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河南項城人,故稱袁項城”清末民初政治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北洋軍閥的創始人、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1876年(光緒二年)和1879年,袁世凱兩次鄉試都未考中,遂棄文就武。1881年5月,袁世凱至山東登州,投靠保慶的結拜兄弟、淮軍統領、統率慶軍六營駐防登州、督辦山東防務的吳長慶,任“慶軍”營務處會辦。袁世凱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贊洋務運動及新政,自道員、督撫累升,至入值軍機,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民國成立,世凱當選首任正式大總統,甚至于1916年稱帝,但終歸失敗

        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1916)。袁世凱上臺后,對臨時政府進行改組,唐紹儀首任內閣總理。后又逼迫主張調和的唐紹儀辭職,換其親信趙秉鈞組成御用內閣。此時國會中同盟會員居多數,南方多數省政權也掌握在同盟會手中,資產階級革命派還有相當的實力。

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

       唐紹儀(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字少川,廣東省珠海市唐家鎮唐家村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外交家。1889年底被委任為駐龍山商務委員(即駐朝鮮漢城領事),與當時駐扎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凱建立友誼。1904年,清朝政府任唐紹儀為全權議約大臣,挫敗了英國妄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割出去的陰謀。晉升為外務部右侍郎,主持中日、中俄關于東北問題的談判。自1906年起,唐紹儀先后被委任為全國鐵路總公司督辦、稅務處會辦大臣、郵傳部左侍郎。1907年任奉天巡撫。

       民國初年,唐紹儀由黃興、蔡元培介紹,并由孫中山監誓,加入了同盟會。當醞釀新政府總理人選時,唐得到革命黨人和袁世凱的推選及任命,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當見到《臨時約法》遭袁世凱破壞時,于6月15日憤而提出辭呈,時任總理不足3個月。1917年8月,唐南下參加護法運動,被孫中山任命為護法軍政府財政總長。1920年11月,隨孫中山回到廣州,重建軍政府。但此時唐認為孫中山的理想太高,難以實現,拒絕出任軍政府財政總長一職,寓居上海閉門不出。抗戰暴發后,傳聞日方有利用唐紹儀在南京組織偽政府的消息,1938年9月30日,潛伏上海的國民黨軍統特務,奉命將唐刺殺。

        1912-1913年上半年,是民國史上一個短暫的特殊時代。政黨林立,輿論活躍,全國大小黨派團體上百個,報刊幾百家,表現出難得的資產階級民主氣氛。眾多政黨中,最重要的是以同盟會為主體改組的國民黨,以前清立憲派舊官僚為支柱的進步黨。國民黨領導人希望通過和平方法建立資產階級議會制度,發展實業,具有進步意義。但他們在理論上的主張脫離了農民的現實需要,組織松散,缺乏強有力的行動手段,對袁的野心也認識不足。相反,袁世凱暗中集聚力量,文武并用,擴軍備戰,尋求列強財政支持,實力雄厚。

       1913年初,大選揭曉,國民黨獲勝,袁立即暗中指使暴徒暗殺了國民黨領導人宋教仁,挑起戰爭。革命黨倉促中發動了二次革命,終因不敵早有準備的北洋軍而失敗。

  二次革命失敗后,南北對峙局面宣告結束,袁世凱用武力統一全國,北洋集團由此獨占了全國政權。接著,袁通過威脅手段,于10月當選正式大總統。隨即解散國會及省議會,用一批官僚政客組織政治會議、約法會議、參政院等御用機構,建立起個人獨裁統治。1914年5月1日,袁世凱廢除《臨時約法》,公布《中華民國約法》,實行總統制,總統獨攬一切大權,至此,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民主成果,被破壞殆盡。

  袁世凱統治期間,鎮壓了革命派的活動,北洋派也保持著大體上的一致,政局相對穩定。但大總統的職位仍不能使袁世凱滿足,在英、日帝國主義支持下,1915年12月12日宣布恢復帝制,改1916年為洪憲元年。但經過辛亥革命,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加之袁為稱帝不惜出賣國家主權,與日本訂立“二十一條”以換取支持,遭到全國人民一致反對。袁在北洋派內部排擠手握兵權、對帝制不甚積極的段祺瑞、馮國璋等人,造成北洋派內部的分裂。忙于世界大戰的帝國主義列強也不可能給帝制運動以有力支持。因此,袁世凱稱帝后徹底動搖了他的統治基礎。

        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云南首義,護國戰爭爆發,很快得到全國響應,資產階級兩大派別(國民黨和進步黨)在反袁基礎上聯合,北洋派內部卻無法一致。在全國反袁的浪潮下,袁世凱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袁世凱雖然還想掙扎,但已力不從心,于1916年6月6日病死。

云南護國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蔡鍔

       蔡鍔(1882.12.18—1916.11.8) 原名艮寅,字松坡。中國近代軍事家,湖南寶慶(今邵陽)人。1899年赴日本就讀于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1904年畢業回國,先后在湖南、廣西、云南等省教練新軍。1911年初調云南,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10月30日在昆明領導新軍響應武昌起義,被推為臨時革命總司令。旋成立云南軍政府,任都督。并派唐繼堯進軍貴州,由唐接任貴州都督。后為矯正軍人干政時弊,自請解職。1913年被袁世凱調至北京,加以籠絡與監視。1915年袁世凱稱帝,他由北京潛回云南,與唐繼堯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蔡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納溪、瀘州一帶擊敗優勢袁軍,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軍兼省長。1916年8月經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岡。 

轉載自jianxiaochao88.blog.163.com


網轉 2010-07-15 08:32:36

[新一篇] 私心也辦好事,走向共和袁世凱功不可沒

[舊一篇] 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袁世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