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三)反省與修身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蔣介石深明此理,非常重視個人修身,經常在日記中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

       蔣介石每星期、每月、每年都記反省錄,既有對家國大事的反思和總結,也有對自己的反省和批評,他把這當成重要工作之一,感覺“獲益甚大”。此外,在平時的日記中,蔣也常常給自己記過。

       蔣介石年輕時有許多壞毛病,他曾在日記中檢討自己當年“師友不良,德業不講”,“荒淫無度,墮事乖方”,想起早年種種劣跡,他追悔莫及,提醒自己要“痛自警惕”,“發憤改過,以自振拔”。

       為了時刻檢討自己,提醒自己的過失,蔣介石向宋代和明代的道學家學習,給自己畫“功過格”:做了好事,有了好念頭,畫紅圈;做了壞事,有了壞念頭,畫黑圈。不過,蔣介石專記自己的過失,諸如暴戾、躁急、夸妄、頑劣、輕浮、貪妒、吝嗇、淫荒、郁憤、仇恨、機詐、賣智、好闊,這樣坦率省察個人缺點,比道學家們對自己的要求還嚴格。

       在蔣介石意識到的各種弱點中,脾氣暴躁是一個大毛病。他曾在反省錄中坦言自己“性剛氣暴,乃為一生之大病,亦為事業之大害”。他常常當面對人大發雷霆,事后又在日記中悔過。例如,在1944年1-3月蔣介石所作的每星期反省錄中,多次寫有這樣的文字:“對董顯光之發怒,乃本年第一次之大過”;“對西藏代表申誠,自覺失態”;“本周心神憂郁,煩躁甚多,尤以對樵峰痛斥,最為失態傷神”。屢屢如此,蔣介石“自覺暴戾狠蠻異甚”,也想控制自己,“息心靜氣,凝神和顏”。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盡管蔣介石用各種方法想改掉易怒這個缺點,收效依然不大,連他自己都無奈地說:“厲色惡聲之加人,終不能改,奈何!”發脾氣愛罵人成為蔣介石的痼疾之一,出言不遜之后即后悔,悔恨之后就檢討自我,自責之后不久卻又再犯。

       雖然加強自身修養對于克服發怒暴氣收效不大,但時常反省自己,還是對蔣介石處理國內外事務有所助益。抗戰時期,中國和美國在援華借款、美元與法幣匯率、駐華美軍軍費、為美軍建筑機場等問題上都發生過爭執,蔣介石“反省對美外交之失勢,每由于自我輕舉失言之所致”,所以對羅斯福總統帶有強制威脅意味的來電“不為所動”,并且據理力爭,蔣介石自認為是“修養之進步”。當然,蔣也謙虛地看到自己在處理外交事務上的不足:“惟處理之方,未能究其極,事后仍有不安之象,此乃粗疏淺浮之過,應在深厚精明處用力。”不僅如此,蔣介石還虛心向羅斯福學習,盡管羅斯福的復電未能完全接受蔣介石的條件,但其措辭并未帶有意氣,仍以情感為重,蔣介石夸贊羅斯福有政治家之風度,感到自愧不如。反思之后,蔣介石告誡自己,“今后對外交言行,更應審慎周詳以出之。”

       回到開頭那句話,中國人把修身與齊家、治國、平天下相提并論,并且放在第一位,可見修身的重要性,而在修身要做的諸多功課中,自我反省及自我克制,乃是重中之重。道理人人皆懂,然而能像蔣介石這樣終生身體力行者卻并不多。想成大事者,請先從修身做起。


網載 2012-08-05 10:19:25

[新一篇] 蔣介石——(二)研讀馬列

[舊一篇] 蔣介石——(四)好色與戒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