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民國一詞可以理解為人民的民主的國家,即人民監督的管理的國家,與共和國基本等義,翻譯亦為republic。如中華民國為Republic of China;大韓民國為Republic of Korea。民主國家。亦相對于君主國而言。和“帝國”相對的就是“民國”。翻譯成英語和“共和國”是同一個詞,都是Republic。習慣上,中華民國(1911-1949)簡稱“民國”。
1、人民的民主的國家,即人民監督的管理的國家,與共和國基本等義,翻譯亦為republic。如中華民國為Republic of China、大韓民國為Republic of Korea。民國亦相對于君主國而言。和“帝國”相對的就是“民國”。
2、習慣上,中華民國(1912-1949)簡稱“民國”(在大中華地區多用于此)
3、大韓民國的簡稱。
4、民國紀元,中華民國所使用的紀元法。這一紀年方法仍在臺灣地區沿用。 例如:民國28年,“粵北大捷”之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時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上將曾特為民國元老何子淵題贈花梨原木大匾“五代同堂”一句中,前后兩個“民國”代表兩種不同的含義。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
詳見詞條:中華民國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通電各省,以黃帝紀年四六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 1月1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中華民國紀年是公歷紀年。因此,民國紀年,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如:民國16年(1927年)11月24日。如果民國紀年后面的月日采用的是農歷,月和日要用漢字數碼。如:民國16年臘月初十(1928年1月2日 )。在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采用公元紀年,中國大陸出版物上出現民國紀年限于中華民國三十八年(1949 年)之前。
1914年5月10日,在孫中山支持下《民國》雜志創刊于日本東京。胡漢民任總編輯,居正為發行人。參加編撰工作的有朱執信、邵元沖、田桐、周瘦鵑、蘇曼殊、戴季陶、廖仲愷、汪精衛等,所寫文章皆用筆名。《民國》雜志不僅是黨人的輿論機關,也是黨人的活動中心,孫中山在這里召開會議,商討黨內大問題。
騰飛中國:民國往事(234)抗日的三三制
民國102年 2013-05-10 21:43:0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