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敬:「中國的走向是成本和決斷的問題」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劉仲敬 現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在讀博士,歷史學者,網名:數卷殘編。1996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某公安局擔任法醫長達10年,於2012年在四川大學獲得世界史碩士學位。譯有大衛·休謨《英國史》,著有《民國紀事本末》。

以前,從教科書上得知魯迅先生有一段棄醫從文的經歷,其思想掙扎的過程,無外乎認為那個時代手術刀難醫麻木之心。如今,現實版有劉仲敬棄醫從文的故事。

從英國史到華夏史

劉仲敬何許人也?

他曾在新疆擁有十年法醫的經驗;2012年獲得四川大學世界史碩士學位;用文言文譯大衛·休謨《英國史》;現為武漢大學歷史系博士;寫了半文半白的《民國紀事本末》,被著名歷史學家許紀霖稱為「奇書」;2014年9月出版新著《從華夏到中國》,視野看似更加開闊了。

要了解劉仲敬,須從《民國紀事本末》講起,若用正統史學的眼光看,估計能挑出很多毛病,「夠犀利,不夠專業」,這樣的評價也算是中肯了。若從史實與史實之辯來討論,估計要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來結束。

「如果說,是《民國紀事本末》使我們初識劉仲敬;那麼,《從華夏到中國》將告訴我們:為什麼劉仲敬殫精竭慮的知識譜系,出版界只了解極小一部分;為什麼在高度同質化的中國社會,劉仲敬會異於大多數學人。」這是出版社對劉仲敬的讚賞。

至於為什麼劉仲敬的書會引起各界的熱議,無非有三,首先他不是科班出身,埋頭苦讀,竟用文言文譯出《英國史》,這已經了不起了,可見古文功底深厚,一個外行漢都如此深藏不露,也拋出了一種觀點:那些正統史學家都在研究什麼了?其次,言語犀利,觀點也新穎,用一段段史實引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這讓內行人士深感疑惑,這不是來搶飯碗嘛。最後,內容上的爭議,中國不管哪個行業內部都有不同觀點,甚至都在爭論中。

「沒有民主的世界秩序」

這位法醫仁兄,從前拿起手術刀是為了追求破案真相,現在人們倒是希望他能夠拿起這把「手術刀」揮向歷史,重新解剖一下歷史,看看哪裡有病。雖然歷史真相不可能還原,有時還會含糊其辭,但人們迫切希望這位法醫能給我們呈上一部耐讀的歷史晚餐,而不是快餐。

記者從劉仲敬那裡獲知,此次晶報名人演講周,他將和深圳的讀者分享「國民共同體生成和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演化」的研究心得。

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是不是講民主的?它與中國未來成長有沒有發生聯繫?

劉仲敬認為,正如尊重生命財產的感情普遍化,警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世界秩序意味著羅馬以其單方面的決斷對世界實施普遍正義。對於沒有能力維持秩序的弱者而言,世界秩序意味著單方面的保護。對於沒有能力生產價值的強者而言,世界秩序意味著律法對赤裸暴力的約束。也就是說,事實上沒有所謂民主的世界秩序。

「中國不在世界體系之內。用中國傳統的政治術語講,她是羈縻之邦。羈縻之邦意味著出於現實政治的理由必須保留交涉機制,出於價值共同體的理由又必須排除在外。這種處境類似拿破崙三世在維多利亞女王和林肯之間的尷尬地位。前者認為他是篡位的暴民領袖,後者認為他是篡位的專制君主。」

這次講的主題均涉及到他的新書《從華夏到中國》的內容,但如今國際關係風雲變幻,中國的走向也值得思考,這些大的觀點,跟普通人有什麼關係?「中國的走向顯然不是熱議的問題,而是成本和決斷的問題。你必須首先解決『我是誰』的問題,然後才能解決走向的問題。羈縻之邦其實是一種相當舒適的地位,不需要太大成本就能維持。」劉仲敬如是說。


2013-07-23 10:23:47

[新一篇] 《從華夏到中國》:搭建歷史的認知圖景

[舊一篇] 劉仲敬:「四大文明古國」體系歪曲事實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