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寒花不落,弓曉月逾明。
弓有六善,一者,性體少而勁,二者,太和而有力,三者,久射力不屈。無動容,無作色,按手頤下,引之令滿,取其平直。
孔先生表示,大陸民主運動在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九年有過兩次高潮,但都不具備本
土化特徵;而二十一世紀初出現的民國熱,則是本土化的必然結果。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復國運動必將成為民主運動的主流。中華民國憲法繼承了公天下高於官天下的傳統,又借
鑑了外來思想,因此極具有生命力。
好花易謝,彩雲易散。唯有能夠找到自己的永恆,固守著它,才能真正令人衷心向往啊。
追尋古雅,重拾禮樂。漢服春晚,三大板塊,強勢歸來。十載攜手,貴在吾輩。禮樂之邦,我求懿德,肆於時夏。雅樂大觀,
千載復來歸《六舞》今重現。千年風雅,秉承古訓,岐黃之道。中藥制香,
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華夏新風,定格動畫,新派漢風。禮儀之邦,華夏古樂,重裝上陣。風雨十年,漢服春晚節目組特別企劃。2014年1月,正式上線。
有兩件事情,我們越是思考越感到深深的敬畏和震憾,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摘自康德《墓志銘》
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文天祥
法正:人無德,天災人禍,地無德,萬物凋落。天無道,地裂天崩,蒼穹盡空。法正,乾坤正,生機勃勃,天地固,法長存。——李洪志
動蕩飄搖,貧富易位,階層分化,權責清晰。
周武伐紂,商君兵士紛紛倒戈。紅軍到達陜北時,僅剩兩萬人,形勢突變,日軍進軍中原,不還是星星之火,可以繚原。
臺灣名嘴有的還是很有見識的,但總比大陸電視上的萬馬齊喑好啊。
不要覺得這是老調重談,但是民主的缺失是可以克服的,獨裁的內在缺點是不可克服的,它具有內在自我毀滅性。
為什么我對長遠的時局一直有信心算樂觀?因為從歷史的眼光看,那些叫囂著人定勝天的政黨都灰飛煙滅了。
馬英九說過,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固然是有原則,但難道六四平反了,統一好談了?
什么是民主?切實的憲政選舉,以及為之保障的新聞自由。如何辨別真偽?就看是當政者是把領導權放第一位還是“主權在民”放第一位,公安局把“維護黨的統治”放第一位,還是保障公民安全放第一位?
小孩子吵架過家家無所謂,但大人間這樣的小事過節只要有一次就足夠了,所以說這都是注定的。雖然只是張窗戶紙,但撕破臉就什么都沒有了。
昨天說的三個“小建議”,忘了補充一句,不幸的是,貌似大陸這邊的政策恰于此相反,這又是為何?
三國時代,雖是中國歷史上的小插曲,卻是華夏春秋貴族精神的再現。何以情有獨鐘?春秋茶館的淵源頗深,輕竹管弦。讀三國,并非只讀史實,更是一種情義,更何況,魏晉風度,名不虛傳,活出了真我灑脫個性,而上虛偽的“謙謙”君子。民被李宗吾的厚黑大師有過一番趣論。
大航海時代,敬佩光榮,但是畢竟三國不是日本的歷史,演繹的還是不到位的。
徐才厚出事第三天,新華網刊登了一篇題為《法國檢察機關為何敢調查前總統?》的博文。文中說:“在這些落馬的貪官背后,還有沒有更大的貪官呢?”
對民國,國民政府,國民黨,不可惜,但是文革對華夏文化器物與精神的破壞,實在不可原諒,至于后期,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罪過亦不在下。
新專欄,天下治安之局勢。
蔣中正此人,民族主義情感無可懷疑,對華夏文明血脈,功在千秋,對中華文化的保護盡心盡力。不過思維還是有偏于迂腐軟弱一面,缺乏團結人心的才能。殊不知做到防止被美、蘇人算計,而做不到反利用。近代中國著名的那次諫議,被血腥鎮壓。這是為什么?
化學課上老師提問:“鈉是什么?”同學面面相覷,鴉雀無聲。這時化學老師有點發怒,便提高音量問道:“鈉是什么?”突然間老師的電話響了:“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誒。”從此,化學老師再也沒有帶手機上過課。
編者我本人是個做技術的,卻難以分清公眾號審核人工如何分配,算法,機器如何判別用戶的忠心程度,公忠體國,不怕誤殺嗎?人工那得多費勁比如黨和批評不可在同一句里出現。。
建造此人工智能系統的人,堪稱高智商,只是。。當年納粹營里的也都是專家,故而,學習人本精神,當是更重要的。
老人家當年的設計是甚有道理的,只不過功虧一簣。
這些都不足道,民心向背是最后的評判標準。
當初烏有之鄉(這名字起得好),上登載了一片古文,烏龍了,諷刺。
想想我自己,一開始春秋筆法小心翼翼,后來看沒事,便肆無忌憚,大搖大擺,怪不得老人家曾言“文革這種,七八年來一次,不失為很好的調節方法,不然總會有人犯上,破壞安定團結?!
這樣的體制,聽起來是不是很好很強大?但是,為什么中國人就活該當奴隸呢?
集思廣益,憑四個字:言論自由!
英、法、德、俄,四國憲政歷史,得出歷史規律。如:法國作為陸地大國,在歷經數次革命與復辟的反復較量之后,才最終確立了共和制。
有無必要自縛手腳?有這么多的仁人志士。親愛的朋友,為何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受盡打壓還不屈不撓,因為可以看見曙光,背過去則只有無盡的黑暗,你應該懂的吧?
1948年,蔣出面接見抗日愛國的學生,比當年公車上書,后世某事下跪,和諧得多,另外一件事,就不說了,希望你懂的。
假如讓當年的地下黨面對今時當然環境,會不會也只能徒喚奈何?還是人文環境已徹底變化,正義執言的人少了,總不會是大家都認為形勢喜人吧?
人們在談論四人幫的時候是四個人,但為什么伸出來的手指是五個?
此圖所繪,且談風月,莫問國事。在國人漫長的專制歷史上,談論這兩句也可能引來殺身之禍。罪雖不至此,然無它,為立威借爾頭一用。就像曹孟德殺了軍需官以安軍心。于氣氛肅殺之際,興風月之章。國人苦中作樂的能力并不缺乏,然現實的殘酷性最后只會讓人興致全無,變成苦澀。魯迅的那句怒向刀叢覓小詩。
文藝與上層建筑密不可分,像紀念碑谷這樣的唯美巨作,以目前國人麻木蒼白的精神世界,做的出來嗎?是國人從來沒有奇崛的想象力,看看戰國的百家爭鳴,三國志文字的,民國時期的文化,有個共同特點,統治階級無暇他顧。。
肉食者們忙著搶地盤,還來不及割肉。
只割肉體的肉,沒割精神的肉。
寫這種文章,最怕的就事,就是氣血上涌,心一橫,犯上之言就出來了。小不忍則亂大謀啊。
不過,筆端帶點感情的文章,讀起來才過癮。
什么叫鼓勵民眾思考?試看民國十八年的入學考試題。。
何為愛?兩情相悅即是,若有一人不悅即不是愛,是為執念。
那完全是隨帝王的喜怒哀樂。。以前為了革命,平等,現在想想世界上哪有這種東西,真是可笑。。
臺灣是打擊激進的保守派,溫和派共同推進憲政,不過這也是有條件的,當然我們知道,像在很多地區,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只能是空想,需要對其本質有個認識。
很多問題,需要追溯到本原,探究到事物的本質,才可能有個真正的了解。
談論古史,也是要禁的,因為借古諷今,很容易達到發人深省看到本質的更好效果。
若從現實出發,而不是求其根本,對于飽經苦難的國人來說,吃飽飯才是第一位的。憲政永遠不會是第一優先級
這也是普通老百姓只關心自己一畝三分地,而土豪們更樂意聲色犬馬的原因。對于政治歷史感興趣者,有的看到黑暗,融入其中,有的有被統戰的價值,有的敵我矛盾,只好成為打壓的對象
極少數可以心平氣和。。
更能貼近大眾,或許更有價值,畢竟,主流思潮,總是要慢幾拍的。
綜合 2022-01-09 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