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潮:《書海泛舟記》南山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南山
    南方周末    2006-04-06 14:52:09

  ■書海泛舟記
  □范福潮
  
  接連幾日不見太陽。南山彌漫著淡淡的霧靄,草葉上掛著晶瑩的水珠,我在濕滑的竹林里獨行,受驚的鳥兒掠過我的頭頂棲在遠處的樹枝上。沒有風,濃重的潮氣凝滯在空氣里。我摩挲著青草,用雨水洗臉,滑潤,清涼。出游不便,心中頗感壓抑。
  到了年根兒,我放下書,幫姐夫做飯。他教我切肉,紅燒肉切多大的塊,米粉肉怎么切片、怎么炒米粉,佐菜時,我把每樣菜用的主料、作料和烹調過程全記在本子上。姐夫一邊做菜,一邊給我講飲食養生:“中醫以固本為上,用藥為下。武術氣功以健身,調劑飲食以強身,身強體健,心定神安,何須服藥?糧食、蔬菜、水果、魚肉,既是食物,又具藥性。東漢名醫衛汛說:‘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孫思邈在《千金食治》中說:‘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命藥。藥性剛烈,猶若御兵;兵之猛暴,豈容妄發?’”
  姐夫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學的是煉油專業,卻酷愛中醫,諸子中偏愛道家,尤喜老、莊。他上大學時,為省錢買書,暑假不回家。畢業后分到冷湖煉油廠工作,除了吃飯養家,工資幾乎都買了書。青海地偏,買書不易,每到內地出差、休假,就買一堆書,最多一次買了46本。
  姐夫讓我為他編一份書目。我襲用父親的老法子,先把書按經、史、子、集分類擺在書架上,再化大類為小類,如子部書,分為儒、道、墨、法、兵、釋、醫、雜等類,然后以作者生年、版本先后為序編目。《傷寒論講箋》(山西省中醫學校編,山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5月第1版)書脊開了,我用針線訂好;《溫熱經緯》(【清】王士雄著,楊照藜等評,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4月第1版)書皮掉了,我用膠水粘好;《此事難知》(【元】王好古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9月第1版)右下角被老鼠啃去兩寸長半指寬一條邊,豁豁牙牙,無法修補,便找一張畫報紙包個封面遮丑。每本書我都翻一翻,書里夾著許多字條,有的是摘要,有的是注疏,有的是藥方,我把有用的抄在一個筆記本上,注上書名、頁碼。
  “文革”期間,書業凋零,但古舊書再版的并不少。中醫典籍,只要書前印上一頁語錄,“再版說明”里說些應時的話,便可大量印行。如民國時期河北名醫張錫純的《醫學中衷參西錄》(河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版,1974年11月第2版第1次印刷),一次印了18萬冊;《瀕湖脈學白話解》(【明】李時珍著,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編,人民衛生出版社,1961年9月第1版,1973年1月第2版第9次印刷),一次就印了95萬冊。
  過完年,姐夫出差去了,我在家買菜、做飯。我把荸薺去皮洗凈,切成小塊,想煮了吃,白蘿卜做什么菜?翻書時,我見元人忽思慧的《食療方》里有蘿卜粥,便把白蘿卜切成荸薺大小的塊,淘好米,一鍋煮了。姐姐下班了,攪著鍋里的飯問我:“你做的這是什么呀?”我說:“這是我發明的益氣白玉粥。書上說,荸薺有清熱、止渴、開胃、消食、化痰、益氣的功效,蘿卜有消食、理氣、治咳、化痰、止渴、補虛的功效,合著煮粥,既省事,又養人。”
  鄰家大姐咳嗽,找我姐夫看病。我問了問她的癥狀,給她抄了一張藥方,讓她吃三服試試。過了幾天,她咳嗽好了,來我家道謝。姐夫莫名其妙,等她走后問我:“你給她開的什么藥?”我說:“《傷寒論類方匯參》(左季云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957年4月第1版)里夾著一張治氣管炎的方子,有當歸、陳皮、五味子、川貝、杏仁、甘草、茯苓……每味二錢,煎好后冰糖服下,忌口和其他禁忌我也寫了。”姐夫哭笑不得,訓誡道:“這次算你碰對癥了,以后可不能亂給人開藥方。”
  我想學中醫,學會了當赤腳醫生,不用下地干活,多美。姐夫說:“二十七脈中的濡、微、革、弱四脈,我三年才辯明。學中醫或有家傳,或有名醫親授,或進中醫學院專修,靠自學很難成才。你若喜歡,拿些書回去讀,了解中醫治病的原理,學一些健身養生的方法,就行了。”
 


范福潮 2013-08-20 14:13:38

[新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遠游

[舊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出關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