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凱恩斯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凱恩斯的代表作,標志著凱恩斯主義這一獨立的理論體系的形成。該書修正了傳統西方就業理論的核心——薩伊定律,試圖變革由勞動市場論、利息論和貨幣論組成的傳統就業理論,并且提出治理當時經濟危機的對策。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是1936年出版的英國凱恩斯的代表作。他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出版就引起了西方經濟學界的轟動,有人把他的理論譽為一場像“哥白尼在天文學上,達爾文在生物學上,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一樣的革命”。 《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就是由于力圖挽救這次“經濟學危機”而被稱為對傳統經濟學的“革命”的。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解決就業,以緩解市場供求力量失衡的問題。

凱恩斯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巨匠,以他的理論為基礎而形成的“凱恩斯主義”是20世紀西方經濟思潮中最大的一個流派,不論是對西方經濟學說,還是對世界各國的經濟政策,都有重大影響。他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出版就引起了西方經濟學界的轟動,有人把他的理論譽為一場像“哥白尼在天文學上,達爾文在生物學上,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一樣的革命”。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年6月5日 - 1946年4月21日),英國經濟學家,布雷頓森林體制的締造者之一。凱恩斯一生對經濟學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后繁榮之父”等。凱恩斯認同借助于市場供求力量自動地達到充分就業的狀態就能維持資本主義的觀點,一直致力于研究貨幣理論。其他著作有《貨幣改革論》、《通向繁榮之路》、《怎樣籌措戰費》等。
1883年,凱恩斯出生于英國劍橋一個大學教授的家庭。凱恩斯的父親曾任劍橋大學哲學和政治經濟學講師、大學部注冊科主任、劍橋大學地方考試委員會秘書,母親曾任劍橋市參議員和市長,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社會改革的先驅者。
凱恩斯的父母對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寄予厚望,凱恩斯接受教育的時間很早,7歲時進入波斯學校,兩年后便進入圣菲斯學院的預科班,1894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并獲得第一個數學獎,這位偉大的天才開始嶄露頭角。1895年,凱恩斯考取了著名的伊頓公學,并于1899年和1900年連續兩次獲數學大獎。1902年,凱恩斯取得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數學和經典著作的獎學金,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數學;1905年,凱恩斯大學畢業,獲得數學學士學位。1906年,凱恩斯通過英國文官考試,在英國外交部的印度事務部任職。1908年,凱恩斯申請國王學院的數學研究員職位,但沒有成功,后來應馬歇爾邀請到劍橋大學皇家學院講授經濟學原理、貨幣理論(這個職位一直保留到凱恩斯去世)。1909年,凱恩斯創立政治經濟學俱樂部,并以著作《指數編制方法》而獲“亞當•斯密獎”。1911年,凱恩斯担任《經濟學雜志》主編(直到去世)。
1913年至1914年,凱恩斯任皇家印度通貨與財政委員會委員,兼任皇家經濟學會秘書。1919年,任英國財政部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1929年至1933年,主持英國財政經濟顧問委員會工作。1940年,被任命為財政部顧問。1942年,凱恩斯被晉封為勛爵。
1944年,凱恩斯率領英國代表團參加在布雷頓森林舉行的國際貨幣會議,在創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復興開發銀行兩個機構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1937年之前,凱恩斯還從事商業經營活動,經營過一家大型保險公司,創建過國家投資公司,做過外匯投機生意。凱恩斯在投資上膽子很大,有賺錢的時候,也有賠錢的時候。1946年4月21日,凱恩斯由于心臟病突發而在家中去世。

《通論》的出版,在西方經濟學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響。一些經濟學家把《通論》的出版稱為經濟理論上的“凱恩斯革命”,并把它與斯密的《國富論》及馬克思的《資本論》并列為經濟學說史三本同樣偉大的著作。此后,凱思斯理論逐漸取代了傳統經濟學成為西方經濟學的正統理論,資本主義各國政府也紛紛采用凱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將凱恩斯的理論及建議作為制訂政府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60 年代末以前,通過其追隨著的不斷補充和完善,凱恩斯及其追隨者的經濟理論已基本上被西方經濟學界著成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同義詞。所以,某些經濟學家將從《通論》出版開始直到60 年代中期這一時期稱作“凱恩斯時代”。
如果說《國富論》是經濟自由主義的圣經的話,那么,《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便是國家干預主義的寶典。《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意義在于為國家干預提出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從而突出了國家干預的必要性。在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新階段之時,迫切需要一種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理論對自由資本主義的缺陷給予解釋和彌補,此時,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現了,并從宏觀的視角對大量的宏觀概念進行歸納與整合,使得經濟學的發展開始跳出價格分析的限制,從而翻開了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嶄新一頁。《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掀起了一場經濟理論的革命,史稱“凱恩斯革命”。“凱恩斯革命”與之前的經濟手段相比主要是干預的手段不同:凱恩斯倡導以財政政策為主,而不是貨幣政策為主,提出在蕭條時期采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增加財政開支、減少稅收和發行公債。同時,凱恩斯認為國家干預要控制投資,以消除投資對經濟造成的波動性;要推進收入均等化以增加消費需求。國家干預的手段從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這才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在政策主張方面革命的最主要特色。這一轉變對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以及對整個經濟理論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的。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認為是凱恩斯的代表作,標志著凱恩斯主義這一獨立的理論體系的形成。《通論》修正了傳統西方就業理論的核心——薩伊定律,凱恩斯試圖推翻傳統的有關就業理論賴以組成的勞動市場論、利息論和貨幣論組成的三個部分并且提出治理危機的對策。
書中認為,失業除了傳統經濟學認為的摩擦失業和自愿失業外,還有一種非自愿失業,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批商品總供給價格與總需求價格達到均衡時的總需求,由于總供給在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動,所以失業是因為總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足的結果。后者又是因為消費傾向、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和對貨幣的流動偏好三個心理因素的作用。消費需求不足是因消費傾向遞減,使消費的增長趕不上收入的增長。投資需求不足是因為資本效率遞減和流動偏好,前者是指投資利潤率的下降,后者是指人們保留現金偏好。
因此,凱恩斯主張政府要想辦法促進有效需求,辦法是:增加工資以增加消費,采用累進稅增加窮人收入,實行赤字預算與適度的通貨膨脹政策。他認為,刺激投資比刺激消費更重要。它有乘數效應。
在研究方法上,它將傳統經濟學的供給本身創造需求理論基礎上的充分就業均衡看作是特例,而將小于充分就業的均衡看作常態,由此構造能包容原有經濟學在內的更具有一般性的理論。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Keynes,1883—1946),具有深遠影響的英國經濟學家,因開創經濟學的“凱恩斯革命”著稱于世。其主要著作有《貨幣改革論》(1923)、《貨幣論》(1930)、《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等。

原序
第一編 引論
 第一章 正名
 第二章 經典學派之前提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則
第二編 定義與觀念-
 第四章 單位之選擇
 第五章 預期與就業
 第六章 所得、儲蓄及投資之定義
 附錄:論使用者成本
 第七章 再論儲蓄與投資之意義
第三編 消費傾向
 第八章 消費傾向: (一)客觀因素
 第九章 消費傾向: (二)主觀因素
 第十章 邊際消費傾向與乘數

 


凱恩斯 2013-08-22 13:07:23

[新一篇] 精英的聚會 第三十七章 愛因斯坦

[舊一篇] 流沙河 鋸齒嚙痕錄 自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