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 簡體 傳統 |
1922年陳炯明的叛變不但使孫中山的北伐大業中途夭折,而且還使孫中山本人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在孫中山避難上海期間,蘇共和共產國際積極與孫中山聯絡,希望能讓中共加入國民黨,聯手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五四運動”之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一大批激進的信仰共產主義且對蘇俄革命十分狂熱的年輕人在中國崛起,這讓孫中山的思想發生了轉變,希望能讓這些從事共產主義運動的年輕人加入國民革命的行列,因此孫中山便有了“聯俄容共”的想法。1922年9月,孫中山召集了有共產黨人參加的國民黨改組會議,研究了國民黨的改組計劃。
講到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先介紹一下上世紀20年代初期中國共產黨的情況,因為中共和其它近代政黨不同,他們在后來的中國近現代史上一直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最后還將民國政府趕到了臺灣,奪取了中國大陸的政權,并一直延續到今天,且已然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國共產黨所信仰的共產主義理論源于德國人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的初衷是要改變資本主義國家貧富不均的弊病,本打算以德國為起點,進而推廣到西歐,但是由于在資本主義國家,人民一般都擁有一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因此共產主義在這些地區的推行甚為困難(其實就是到今天也是這樣的狀況,因此在這部分內容中,有很多東西我真是難以啟齒)。1913年,俄國共產主義者列寧提出了有關共產主義發展的“亞洲第一路線”的說法:“到歐洲去的捷徑是經過北京和加爾各答”,意思是通過亞洲將共產主義帶到歐洲。1917年,列寧在俄國成功的進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自此便更加堅定的要將共產主義的起點從歐洲轉向亞洲。
此后,馬克思主義思潮開始在中國傳播,到“五四”之后,中國已經產生了一大批探討和傳播馬列主義的激進青年。1919年和1920年,蘇俄兩次發表對華宣言,表示放棄沙俄時代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放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租界和庚子賠款。雖然這一切承諾最終并沒有完全兌現,但蘇俄在中國民間卻贏得了廣泛好感,馬列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信仰共產主義的知識分子們開始著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
1920年2月,時任北大政治系主任的李大釗在伴送陳獨秀去天津途中便與其交換了關于建黨的意見;3月,李大釗和鄧中夏在北京大學秘密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為建黨進行準備;4月,第三國際(也叫共產國際)東方書記吳廷康(也就是維經斯基)來到北京,與李大釗商談組建共產黨,李大釗介紹吳廷康到上海拜訪正在那里主辦《新青年》雜志的陳獨秀,幫助陳獨秀進行建黨的具體準備工作。1920年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陳獨秀出任書記,隨后迅速向全國發展組織,相繼成立了北京、武漢、長沙、廣州、山東共產主義小組;在國外,日本、法國也相繼成立旅日、旅法共產主義小組。
為了控制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1921年6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到達上海,與吳廷康共同協助建黨,聯絡散落在國內外各地的共產主義小組派出代表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但由于會場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國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會議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艇上舉行。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共13人: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代表陳獨秀出席的包惠僧;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吳廷康也列席了大會。
中共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確立了黨名,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李達、張國燾分管宣傳和組織。此后,中共獨立發展,先后成立了27個省市支部,黨員人數迅速增加。
孫中山在1918年遭桂系排擠第一次離粵赴滬期間,曾致電蘇俄祝賀其革命成功,由此與蘇俄建立了聯絡。此后,孫中山和蘇俄人士在上海、廣州等地多次會晤,爭取到了蘇俄對中國革命的支持。中共成立后,蘇聯于1921年派馬林到廣州,與國民黨干事長張繼和中共廣州負責人陳公博商談兩黨合并問題,陳公博反對,張繼贊成,于是馬林又在當年底到桂林找到孫中山,建議其改組國民黨,與中共合作,與蘇聯聯合,但孫中山拒絕與中共合并,僅答應與蘇聯做道義上的聯絡。
1922年5月,蘇聯再次派出代表到廣州會見孫中山,建議國共兩黨組成聯合戰線,孫中山同意中共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但仍拒絕兩黨聯合,馬林對此表示可以接受。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進行;8月,在中共中央特別會議中,共產國際馬林提議中共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
1922年9月4日,孫中山在上海召集駐滬各省同志53人交換意見,一致贊同改組中國國民黨;6日,孫中山指派丁惟汾、茅祖權、覃振、張秋白、呂志伊、田桐、陳獨秀、管鵬、陳樹人等九人為國民黨黨務改進方略起草委員會委員,準備改組國民黨,接受共產黨員入黨。1923年1月1日,國民黨發表宣言,申述國民革命之歷史,強調三民主義為立國之本,五權憲法為制度之綱,并樹立黨紀;次日,國民黨黨章公布。
當時,奉蘇聯政府之命在北京與北洋政府進行外交談判的共產國際代表越飛,因談判破裂,于1923年1月16日離開北京抵達上海,與孫中山直接商談“聯俄容共”問題,并于26日發表共同宣言,這份宣言又叫“越飛宣言”。宣言的內容包括:共產主義及蘇聯的制度均不能用于中國;蘇聯政府放棄沙俄時代在華的一切特權;外蒙古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待外蒙白俄威脅解除后,蘇聯軍隊自當撤出外蒙。
在將叛將陳炯明逐出廣州后,1923年2月,孫中山重返廣州建立革命政權,國民黨的改組工作也隨之加速開展起來。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陳獨秀主持大會,傳達了共產國際關于“國共合作”的指示,并確立了國共合作革命統一戰線策略。當年8月,孫中山派蔣介石率團赴蘇聯考察政治和軍事;9月,孫中山聘蘇聯代表鮑羅廷為政治顧問,幫助國民黨進行改組工作。這以后,國民黨的改組很快進入了實行階段,孫中山為推進改組工作,多次發表演說,總結中國革命一再失敗的教訓,反復強調學習俄國經驗和改組國民黨的必要性,并任命廖仲愷、汪精衛和中共李大釗等五人為改組委員。10月24日,國民黨改組特別會議在廣州舉行,孫中山委任廖仲愷、胡漢民和中共譚平山等九人為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李大釗、汪精衛等五人為候補執行委員,組成國民黨中央臨時執行委員會,全面負責國民黨改組的籌備工作。11月12日,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了《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公布了《中國國民黨黨綱草案》、《中國國民黨黨章草案》。同時,孫中山還派廖仲愷、譚平山、李大釗等到上海、北京等地,負責各地的改組工作。孫中山力排國民黨內右翼勢力的干擾,堅持“聯俄容共”,積極籌備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3年12月,孫中山公開聲明:我們已經不再依賴西方,我們將聯合俄國。
三鑒齋 2010-07-20 14:59:18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