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暉文集 學術論文 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秦暉教授與網友交流錄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人民日報BBS論壇之讀書論壇
 
  秦暉:親愛的網友大家好,今天我到讀書論壇來與大家見面,希望能夠共同討論一些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請問,我們中國的茅盾文學獎能否也走向世界,——去評一評他西方人的作品。(網友)
  秦暉: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在事關人文價值的領域,既然我們提倡多元化,那就應該允許以不同價值為基礎的評獎同時存在,我相信那些符合人類普世價值的那些評價會在這種評獎的競爭中表現出最大的感召力。
  秦教授,如何才能保證“自由”在“主義”之前或者說之上?在完全沒有自由主義傳統的中國,那究竟有沒有可能做到?(閑話閑說)
  秦暉: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大家其實都知道,問題只在于實踐。所謂實踐當然是指改革進程。
  秦教授,請您具體解釋一下文化多元化的概念?(無知小子)
  秦暉: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費孝通先生曾經講過這么四句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相容,人類大同”,我以為這就是所謂文化多元的很好的表述,講得最簡單一點,也可以用中國古代的一句話,就是“和而不同”,但,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不同的單位究竟是什么?有人提出,民族與民族之間可以和而不同,但是卻主張在一個民族內部實行強制原則,這當然是不行的,價值評判的器官是大腦,而大腦每個人都有一個,因此,“和而不同”當然是指每個人之間的和而不同。
  秦教授,我的問題還有后半部分,在沒有自由主義傳統的中國,那樣的改革是否可行?(閑話閑說)
  秦暉:我認為把“傳統”過于凝固化是不合適的,所謂自由主義,如果是指類似哈耶克等人的大部頭著作,那么在西方人為自由而斗爭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如果是指人類對自由的一種本能的追求,那么這是普世相通的,我曾經舉過一個最淺顯的例子,如果監獄不上鎖,里邊的人都會跑掉,這恐怕中西各國概莫能外,但,事實上有些人也寧可呆在監獄里,假如他們覺得這樣更有保障的話,換句話說,人們可能為“安全”而犧牲自由,這其實也是中外皆然,因此,實現自由的過程,既是擺脫束縛的過程,也是失去“保護”的過程。假如一個體制,保護性很強而束縛很弱,那么自由的代價就會很高,如果相反,人們就會認為自由更值得爭取。我們的舊體制,恰恰是保護功能很弱的體制,因此,中國人追求自由的動力應該更強,小崗村農民那種集體按血手印,冒死沖破束縛的勇氣就是東歐的農民所沒有的。
  一問秦暉:現在,不少輿論都認為你是與新左派對立的中國自由主義者?你崇拜西方嗎?(華山劍)
  秦暉:過去許多新左派朋友喜歡引我為同道,他們在文章里經常引我的話來批評別人,但我認為,我的立場很清楚,這就是我在《問題與主義》序言中講的:我贊成自由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都認同的那些價值,而反對他們都反對的那些價值,至于前者贊成后者反對,或者相反的那些價值,在目前的中國都還不是“真問題”。
  請問秦教授:中國文化的優點在吸收同化,西方的文化優點在競爭與排斥,長遠而言,誰勝?(藍淵)
  秦暉:我對這種說法本身持懷疑態度,也許不同的“制度”在吸收、競爭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現,但你很難說做為民族標識的“文化”,是排斥競爭的或者拒絕吸收的,“西方文化”如果不吸收其他文明之所長,能有今日之成就嗎?中國人今日在商戰中的競爭表現,不也很出色嗎?
  秦教授,我也非常贊同“和而不同”,但我對其能否實現表示憂慮。比如現代中國的回族、滿族等少數民族,已經幾乎完全被漢族同化了,還能保證其本民族文化得到發揚光大嗎?望教授回答。鄭重聲明:我絕不是民族分裂主義者。(燕人楚源)
  秦暉:我認為,“和而不同”是以公民個人的自由選擇為基礎的,因此,“和而不同”就是要反對強制同化,而不是“強制反同化”。不管那個民族的任何人,他如果欣賞“別的文化”,別人不應當干預他,當然這是在法制允許的范圍內,但是,如果他不欣賞,誰也無權強制他,包括強制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在內。
  三問秦暉:經濟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是不是書生的臆想?你怎樣解釋現在美國話語霸權現象?!(華山劍)
  秦暉:經濟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都是一個“正在進行時”的過程,他既不是臆想也并未完全實現,至于你講到的“話語霸權”,如果是指一種強制,那不管是美國的或是任何國家的,我一律反對,但,如果一種價值被跨“文化”地自愿普遍接受,那么我想,它很可能體現了人類的普遍追求,不能說是那一民族的專利。
  四問秦暉:你認為現在存在美國文化霸權現象嗎?如果存在,你是否支持中國文化在世界走強?(華山劍)
  秦暉:我認為,現在在很多領域的確存在著“美國文化的優勢”,其中很多東西我并不喜歡,比如,麥當勞、好來塢等等,我希望中國能拿出高水平的“文化產品”來贏得與他們的競爭,但是,每個中國人選擇或不選擇麥當勞等等的權利,是人的尊嚴,而決不是“某個文化”的特有表現。中國人應該有這種尊嚴。如果連這種尊嚴都沒有,那么我們首先就沒有擺脫“人身霸權”,更何談擺脫“文化霸權”呢?
  鄙人在此提出幾點拙見,不自量力與秦教授討論。我認為今天的世界名為文化多元化,實則文化一元化也。西方所謂“強勢文化”作為強權政治的伴生物強力滲透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是世界人民普遍接受了西方世界的價值觀,一味以西方之標準來衡量事物,這是造成當今世界物欲橫流的重要因素。君不見,民族虛無主義日漸抬頭,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概斥為糟粕。我不否認東方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糟粕,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華夏文明中,尤其是在思想領域,還是有很多瑰寶的。但現在的現實卻是世界文化趨同,一致向西方看齊,使得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常言到:一花獨放不是春,只有百家爭鳴,人類在思想文化領域才會有希望;而只有在思想文化領域大放異彩,才會有更大的發展。而現在的人類眼中似乎只有利益,這是令人悲哀的。不知秦老師如何看待此問題,望您在百忙中予以解答。(燕人楚源)
  秦暉:我覺得你對“文化”的理解可能有問題,打個比方說,儒學、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等,應當多元并存,但異端審判與信仰自由可以并存嗎?如果后二者可以并存,前三者就絕對不能并存;如果前一種意義的“文化”要多元并存,我們就只能贊成信仰自由,而不能容忍異端審判,我不知道你所謂的“西方文化”是指基督教呢?還是指異端審判?如果是前者,我認為它遠遠沒有一統天下,如果是指后者,那么正是西方人自己最先拋棄了這種“西方文化”,當然就更談不上它的“一元化”了。奇怪的是,對這樣一種“西方文化”,許多非西方人反而更為戀戀不舍。
  秦暉是故意和我們玩瞇眼游戲,麥當勞怎么可以和哈耶克相比!我是在問西方思想文化的霸權!(網友)
  秦暉:在人們可以選擇和不選擇這一點上,麥當勞為什么不可以和哈耶克相比,你有不贊成哈耶克的自由,別人有贊成的自由,這與選擇不選擇麥當勞難道有什么值得區別嗎?
  文化多元化的前提。多元中的每一元趨于成熟;多元文化之間可以平等的學習和討論;多元文化有共同遵從的基本原則;基于人的發展的價值評判;任何一元文化都服從于個體人的自由選擇和個體人的幸福的考慮;以人的進步為社會進步的衡量標志;多元文化共同致力于人類進步和人的自由和幸福的;實現沒有任何特殊的一元文化;任何一元文化都是可以討論的;不立足于人的發展的偽文化沒有生存空間;任何一元文化都是該文化主體中人的自由選擇和討論的結果……(豐臨)
  秦暉:我同意你的看法。
  六問秦暉:如果你認為世界應該文化多元化,而現實是西方文化過強,那你的文化立場是否應在中國一邊!(華山劍)
  秦暉:如果你說的“西方文化”過強,指的是基督教、麥當勞等等,那么我可以說,我希望并且力爭“中國文化”在多元中崛起,我會為此竭盡全力,但如果你是指的中國公民如今享有的權利太多,那么我希望你容忍這一點。看在你是個中國人的份上。
  秦教授,提一個稍尖銳些的問題,我注意到您在“回答《詢問》”一貼中在“本民族”三字上加了引號,這是否表明您對少數民族有看法。您有權不回答,但我認為作為一個治學之士,肯定能夠坦然面對一切事物,不是嗎?(燕人楚源)
  秦暉:我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什么東西可以稱為“本民族”的,本身或許就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不管少數民族或是漢族,這一點都是共同的,所以我想,一個人如果要代“本民族”立言,特別是如果他又是針對自己的同胞提出某種限制,那還是需要謹慎點好。
  請問秦教授:您如何評價吉登斯的“第三條道路”?您對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光榮革命作何評價?(存在與虛無)
  秦暉:關于“第三條道路”一書,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登在《世紀中國網》上,請你指教。至于法國革命和英國革命,詳細評論說來話長,我認為他們都有寶貴的遺產值得繼承,也有教訓需要吸取。
  文化多元化就應該允許人們自由選擇,這是你我共同的觀點。而我在《討論》中想說明的也正是此點。打個比方,有的人愛吃面包,有的人愛吃餃子,這純屬個人口味問題,無可非議。但如果有一天天下絕大多數人都只吃面包了,這正常嗎?(燕人楚源)
  秦暉:這要看他們是為什么而“只吃面包”,如果有人不準他們“吃水餃”,那我們要跟這個人拼命,但如果是自己愛吃,那么隨他們去好了,反正我是不吃的。
  七問秦暉:你主要的學術思想資源和立場是中國還是西方,如果是西方,你是不是在對西方錦上添花!(華山劍)
  秦暉:我的思想資源既有中國也有西方的,但我認為這并不重要,關鍵在于這些資源有利于人類,因此也就有利于我們中國人。其實,我所運用的“資源”恐怕更多的是屬于一些常識,無論中西皆通行的常識,可惜的是,這些常識有時被人遺忘。
  秦教授,您對哈耶克為自由所作的界定及他的自由秩序理論如何看待?(閑話閑說)
  秦暉:其實我對哈耶克的思想是有不少保留的,我認為他面對的問題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他的全部理論基本上只是講我們不能做些什么,以免失去自由,顯然,這并不是我們面臨的基本問題,哈耶克沒有寫過《通往自由之路》,這不能苛求于他,但是,我們因此也就不必把他當作神來崇拜,我有兩句話,一句叫做:“主義”可拿來,“問題”需土產,“理論”需自立;另一句是:弘揚“普世價值”,慎言“普世問題”。
  經濟全球化必然導致文化一元化。同意嗎?(理氣合)
  秦暉:怎么會呢,我們今天的經濟比改革前無疑是更多的趨向于全球化了,但是我們的文化也更加多元化了,倒是在改革前,我們是閉關自守的,同時也是文化(不僅僅是文化)高度一元化的。
  秦教授:請問你對中國文化與現在普遍倡導的全球化概念如何看待?我的意思是說,中國文化如何來面對全球化的沖擊,更進一步地是與美國文化或美元文化相抗衡,甚至可以說是稍稍地領先。(唐漢)
  秦暉:我以為所謂中國文化最深刻的內容與其說是只有一部分中國人講的,甚至是光講而不做的某些書籍,不如說是真正代表五千年以來一以貫之的那些民族特點,比如,作為單音節詞根語的漢語和作為形聲字的漢字所導出的那些思維方式,這些方式在新的世界上也許會有以前未曾發揮出來的活力。簡單點說,我認為英語的霸權(這可能是如今名符其實的一種“文化霸權”),在信息化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的時代會遇到挑戰,單位符號信息量更大的漢語是更有希望的。
  中國人也許有盲目崇拜麥當勞、肯得基等洋貨的心態,這種心態說明中國人的思想很難獨立自主。(網友)
  秦暉:如果你認為“盲目”(其實我也這樣認為),你可以進行評論或規勸,但不能強制,一個文明的社會應該對不影響他人自由的某個人的“盲目”選擇予以寬容,否則這個社會就只有“英明者”的活路了。
  請問秦教授,您是否認為有一條龍身上雖然有很多歷史遺留的沉疾,但也不乏燦爛之處呢?如果是,我們為什么不應該批判地繼承和發揚呢?(燕人楚源)
  秦暉:“批判的繼承”當然是絕對正確的,問題在于批判什么?繼承什么?如果把“文化”理解為某種學派、某種典籍的話,我以為以往我們的遺憾可能不在于批判過多或者繼承過多,而在于可能批判了一些不該批判的或者是批判過分,同時又繼承了一些不該繼承的,具體的說,例如“五四新文化運動”,我以為它的局限性(它的功績這里就不說了)與其說是過于激進或是過于保守,不如說是:它在反儒這一點上是過于極端了,而在反“法”(法家專制傳統)上又遠遠不夠,以至于后來出現了那場“批儒弘法”的災難。所以,我在文化上還有一個主張,那就是西儒會融,以解“法道互補”(即強權哲學與犬儒哲學的互補)。
  教授似乎太樂觀了,弱勢國家和民族既無法拒絕經濟繁榮的誘惑,同時又丟掉了自己的文化具體性和個性。(肖曉春)
  秦暉:你這個“具體性和個性”說得好,如果我們民族的每個人之“具體性和個性”都能得到寬容和保護,何愁我們民族的“具體性和個性”會受到威脅?但我這里要強調一點,我們今天只是談的文化問題,并不是在談“國家利益”,全球化時代是會有國家利益的沖突的,即使文化相同主義相同,兩個國家的利益也不會完全一致,但這與文化沖突是兩回事,“文化國粹”的愛好者同時是賣國賊,西學的弘揚者同時是愛國者,這樣的例子還用我多舉嗎。
  秦教授:請問您認為中國人該不該去拿諾貝爾文學獎,比如高行健。我認為高的獲獎是全體中國人的無上榮光,更是中國文化、華夏文化在經歷了百年磨難之后的被世界重視和承認,尤其是西方,他們不承認這個事實——不行!你以為如何?(黃炎)
  秦暉:據我所知,對高行健的獲獎,不但不同價值觀的人有不同的評論,就是同樣價值觀的人具體到這一件事也有完全相反的看法,高行健獲獎的最大意義在我看來,并不在于高行健本人是否最優(我以為不是),而在于人們對這次獲獎所發表的各種自由言論本身。
  秦教授:請問你對現在的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有何看法,我的意思是說,從大學校園出來的莘莘學子很難一下子或者很長一段時間對企業適應,您認為,校園文化該如何處理,同時,企業文化又該何以發展中國特色?(唐漢)
  秦暉:我們現在一般在“一民族不同于他民族的特點”這個意義上使用“文化”一詞,所謂全球化時代的多元文化,就是這個意思,因此,你講的“文化”與本次討論大多數人講的含義不同,你上一個問題實際上是對如今我們教育制度的質疑,所謂學校畢業出來無法適應企業,應該就是這種問題,關于教育,我在《問題與主義》一書中有一篇文章,請你指正
  對“法道互補”的回應。你說得很正確。可問題是大多數年輕人不能做到。一味崇西貶中,而老年人又正相反。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燕人楚源)
  秦暉:我感覺和你不同,我以為“法道互補”之弊在各個年齡段都存在,這一輩不見得比上一輩更清,但是,對于“西儒會融”我還是樂觀的,至少不是絕望的。
  請問自由主義如何應對多元主義的進攻?(蕞蕞)
  秦暉:我理解的“自由主義”實質是“自由優先于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自由主義本身就是多元主義,談不上應付進攻的問題,但如果所謂多元主義指的是信仰自由與宗教審判并存的話,那當然是提出了一個問題,但我以為,信仰自由終將戰勝宗教審判,或者說是可以戰勝后者的進攻。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進取型精神,而東方特別是中國文化則是“無為”型精神,秦暉先生是否同意?進取精神使西方獲得了今日的成就,但同時也致使人類生存與生態陷入巨大危機。而中國的無為精神雖然未能使中國象西方那樣發達起來,但它卻使人類與自然和睦相處。在生態漸漸惡化的今天,中國式的無為精神也很可貴。因此東西方文化的結合應該是最理想的。(hhj)
  秦暉:這種說法以及同類的說法,在五四的時代十分流行,當時也起到了振聾發饋的作用,但是現在對這種大而化之的說法,我持慎重態度,更確切的說,我以為制度的區別比所謂“文化”的區別更重要。
  請秦教授詮釋一下“全球化”的含義——在現代競爭社會——兼作方才秦教授“校園”問題的回應!(唐漢)
  秦暉:“全球化”的解釋據說已經有一百多種,我無法給出一種標準的定義,但是我想,“全球化”應該使我們每一個人更有可能實現“我所喜歡的”目標,包括“烏托邦”目標,只要它不強迫其他人,如果是這樣的話,“全球化”的世界將是更將異彩紛呈的世界,其中包括也有反對全球化的聲音這一“彩”。
  在這里澄清一個概念,我所指的文化不是指某些具體的宗教或學派,而是一個民族在產生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理念,文化就是這種理念的積淀。當然,這種理念有時會通過宗教或學派體現出來,但是是理念創造了學派或宗教,而不是反之。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確?(燕人楚源)
  秦暉:我覺得談論“一個民族的理念”需要謹慎,如果說我們漢族人都自認為炎黃子孫這個理念大概是有的,如果說我們比其他民族的人更不重視公民個人權利,這個理念就絕不是“民族理念”,而只是一些人的理念,如果說我們民族的理念就是認同孔夫子或其他什么人,那就更成問題了,假如說一個民族要有富于凝聚力的某種共識,那么這種共識只能建立在尊重民族的每一個成員權利與尊嚴的基礎上。
  秦先生能否給“先進文化”下個定義,中國傳統文化是先進文化嗎?(烏有莊100號)
  秦暉:人們通常把“文化”定義為“一民族不同于他民族的特點”,在這個意義上,“文化”幾乎是“民族性”的代名詞,這個意義上的“文化”是不能比優劣的,因為這等于說民族有優劣,在這個意義上也就不存在什么“先進文化”,“文化不可比,制度有優劣”這是我的基本看法,因此,我贊成文化相對主義,但我主張把文化相對主義的命題倒過來講,即“凡是不可比優劣的那些民族特征就是文化”。如果可以比較優劣,那很可能就是屬于制度范疇內的東西了。
  文化多元化,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是否會導致社會的“囚徒困境”?(知榮守辱)
  秦暉:你說的這個問題就是所謂的“群己權界”的問題,公民個人權利與公共領域的邊界在那里,這是一個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和其他思想流派有爭議的問題,但對于我們來說,許多爭議可能還都是未來的事,我們現在需要實現的是在那些毫無疑問屬于個人權利領域的地方堅持自由原則,而在那些毫無疑問屬于公共領域的地方實行民主原則,而不是反過來,對個人領域實行“公共權力”干預,而對公共領域又實行“個人選擇”。
  我有兩句話,一句叫做:“主義”可拿來,“問題”需土產,“理論”需自立;另一句是:弘揚“普世價值”,慎言“普世問題”。第一句我很同意,就不多說了。但是第二句只怕有點問題。因為世界上的問題,在不同中有相同之處,在相似中有不同之處。以普世問題的觀點來看待問題,然后再找出區別,應該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但是普世價值,是否存在,本身就應該存疑,更不要說“弘揚”了。(蝶之仙)
  秦暉:“普世問題”當然不是沒有,比如有一個小行星撞擊地球,那么它當然是我們所有人面臨的問題,所以我只說“慎言”而不是說不言,但現在的確有一種毛病,就是把別人的問題當成我們的問題,我把這叫做“錯把杭州作汴州”,就此題目我有一篇文章收在集子里,請指正。
  我剛才是說如果人們都是自愿選擇“面包”(西方文化)的話當然無可非議,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西方文化的走強是強權政治帶來的結果,因此可以說是無形中變相強迫人們接受,而并非完全因為面包比餃子好。這就值得警醒了。秦教授怎么看?(燕人楚源)
  秦暉:強權政治在國際政治領域當然是存在的,這就是我前面所談到的“國家利益”的沖突,道理很簡單,任何權力都有越界的可能,關鍵在于有制約他的機制及民主機制,目前人類在民族國家的范圍內已經找到了建立這種機制的方法,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而在國際領域確實還沒有這種機制,所以我們需要捍衛國家利益,但這與在國家的范圍內消滅強權政治,實行公民政治,應該是并行不悖的,問題在于恰恰有些人把后者反而說成是什么強權,這就恰好顛到了。
  秦暉:謝謝各位網友,我們討論只是告一段落,希望在其他場合我們可以繼續進行深入的交流。祝大家晚安!
 


秦暉 2013-08-23 16:15:45

[新一篇] 秦暉文集 學術論文 村治與民主:從大共同體本位向公民社會轉型中的鄉村組織演變(提綱)

[舊一篇] 秦暉文集 學術論文 從右派的“保守療法”到左派的“休克補課” ——論匈牙利轉軌(之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