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素書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作者名】黃石公
【朝代(國家)】秦朝
【作者簡介】
  黃石公本為秦漢時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納入神譜。《史記.留侯世家》稱其避秦世之亂,隱居東海下邳。其時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與下邳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后,授與《太公兵法》,臨別時有言:“十三年后,在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公即我矣。”張良后來以黃石公所授兵書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濟北谷城下找到了黃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傳有《黃石公素書》和《黃石公三略》二書,蓋為后人托名所作。
  張良得“天書”,“天書”是黃石公所贈。這段故事在我縣古邳流傳最廣,大人、小孩都會講,可是要問起黃石公的姓名和身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據傳,黃石公是秦始皇父親的重臣,姓魏名轍。始皇父親莊襄公死后,輪到秦始皇坐朝當政,他獨斷專行,推行翠¤,忠言逆耳,聽不進忠臣元老的意見;魏轍便掛冠歸隱,策馬離開朝廷。秦始皇聽說魏轍走了,想想一來自己還年輕,雖已登基,但立足未穩,身邊需要人輔佐;二來魏轍是先皇老臣,如若走了會讓天下人笑話自己無容人之量。于是就帶親信人馬追魏轍到驪山腳下,用好言好語千方百計挽留,魏轍決心已定,一個勁不愿回去。后來,他就隱居在邳州西北黃山北麓的黃華洞中,因人們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就稱他為黃石公。
  黃石公雖然隱居,但內心一直憂國憂民,就把一生的知識與理想傾注在筆墨上。按現代人的說法,他既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神學和天文地理知識也相當豐富。他著的書有《內記敵法》、《三略》三卷,《三奇法》一卷,《五壘圖》一卷,《陰謀行軍秘法》一卷,《黃石公記》三卷,《略注》三卷,《秘經》三卷,《兵書》三卷,《陰謀乘斗魁剛行軍秘》一卷,《神光輔星秘訣》、《兵法》一卷,《三監圖》一卷,《兵法統要》三卷、《備氣三元經》二卷,還有《地鏡八宅法》、《素書》等作品。
  書寫好后,他就四處尋找合適人物,目的是委托重任,以實現他為國效力的意愿。
  一日,黃石公在圯上(圯,即橋)與張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書上說的納履)方式試張良,看到張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懷開闊,將來必有一番抱負,絕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素書》相贈。此書共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義、安禮六篇。書中語言明貴,字字精當,張良愛不釋手,秉燭細讀,大悟大徹,心領神會,要不多天,便把一本《素書》從頭到尾背得滾瓜爛熟。
  后來,張良做了劉邦的謀士,佐高祖定天下、興漢邦,大部分運用《素書》中的知識。久而久之,這段故事越傳越神,《素書》也就被后來人說成了“天書”。

【正文】
〈原始〉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德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罚惡,以立功立事。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茍免,見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

  絕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污。避嫌遠疑,所以不[心>吳]。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彰。親仁友直,所以扶顛。近恕篤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癉惡斥讒,所以止亂。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應卒。設變致權,所以解結。括囊順會,所以無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本德宗道〉

  夫志心篤行之術:長莫長于博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遵義〉

  以明示下者闇,有過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禍,令與心乖者廢,后令繆前者毀,怒而無威者犯,好眾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兇,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近色遠賢者惛,女謁公行者亂,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勝者侵,名不勝實者耗,略己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以過棄功者損,群下外異者淪,既用不任者疏,行賞吝色者沮,多許少與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報,貴而忘賤者不久,念舊而棄新功者兇,用人不得正者殆,強用人者不畜,為人擇官者亂,失其所強者弱,決策于不仁者險,陰計外泄者敗,厚斂薄施者凋,戰士貧、游士富者衰,貨賂公行者昧,聞善忽略、記過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濁,牧人以德者集,繩人以刑者散。

  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賞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賞及無功、罚及無罪者酷。聽讒而美、聞諫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

   

〈安禮〉

  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預定謀;福在積善,禍在積惡;饑在賤農,寒在墮織;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來,貧在棄時。上無常操,下多疑心;輕上生罪,侮下無親。近臣不重,遠臣輕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無正友,曲上無直下;危國無賢人,亂政無善人。愛人深者,求賢急;樂得賢者,養人厚。國將霸者,士皆歸;邦將亡者,賢先避。地薄者,大物不產;水淺者,大魚不游。樹禿者,大禽不棲;林疏者,大獸不居。山峭者崩;澤滿者溢。

  棄玉取石者盲,羊質虎皮者柔;衣不舉領者倒,走不視地者顛;柱弱者屋壞,輔弱者國傾。足寒傷心,人怨傷國。山將崩者,下先隳;國將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國殘。與覆車同軌者傾,與亡國同事者滅。見已生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須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則吉,無道則兇。吉者百福所歸,兇者百禍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鍾。務善者無惡事,無遠慮者有近憂。同志相得,同仁相憂,同惡相黨,同愛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謀,同貴相害,同利相忌,同聲相應,同氣相感,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同道相成,同藝相規,同巧相勝。此乃數之所得,不可與理違。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國,可也。


仁武 2013-09-01 11:41:37

[新一篇] 河圖洛書圖說考:上古四時、五行歷初探

[舊一篇] 將帥之道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