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學教師繼續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學工作是繼續教育的核心。本文在調查總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五種培訓類型,制定教學計劃的原則,以及課程設置的依據、組成、學時分配等。
關鍵詞 中學教師 繼續教育 培訓類型 教學計劃 課程設置
* * *
隨著中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的逐步提高,省、地市兩級教育學院所担負的培訓任務從以學歷教育為主向大學后繼續教育為主轉移已成為大勢所趨。這種轉移,對教育學院及整個師訓工作來說,都是一場深刻的變革,需要相當長的探索過程。十年來,我們雖然在理論上努力探索,取得一些共識,在實踐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但總的來說,中學教師繼續教育還處于初始階段。河南省已有部分教育學院進行了繼續教育的試點工作。教學工作是繼續教育的核心。培訓類型的選擇、教學計劃的制定,課程設置等幾個關鍵問題,決定著繼續教育的質量和成敗。我們在認真總結我省開展繼續教育的經驗教訓,調查了城鄉不同層次教師和部分中學校長對繼續教育的需求和建議,并借鑒其他省市經驗的基礎上,對以上問題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類型
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教學和培訓,在全面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礎上,造就一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品德高尚、結構合理、質量優良、能適應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需要的教師隊伍,并使其中一定數量的教師成為中學教育教學骨干、學科帶頭人和教育教學專家。
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對象是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初中教師和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高中教師,即所有學歷達標的中學教師。在河南省,1995年學歷達標的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分別達到60.7%和51.5%,其他省市還要高得多。在這些教師中,論年齡有老、中、青之分,論職稱有高、中、初級之別,論教學水平又有優、良、中、差之異。由于他們在師德修養、理論基礎、教學技藝、教育經驗等方面的不同,這就出現了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層次的復雜性,其結構形式也必然呈現多層次。
根據河南教育學院和幾所地市教育學院的培訓實踐,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以分為五大類型為宜,即適應型、增新型、提高型、變換型、研討型。
適應型:它的培訓對象是剛從大學本、專科畢業走上教學崗位的見習教師和部分初級職務的教師。培訓目的要求是,明確做一個本學科合格的中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鞏固專業思想;正確理解本學科的教學大綱和所任課程的教材;初步掌握備課、上課、實驗、輔導、批改作業等基本教學技能,適應所任課程的教學工作,明確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初步具備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適應型培訓可采用新教師所在學校和教育學院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按照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在各校教研組老教師的幫助下,結合教學實踐,完成指定的教育教學任務,并逐項記入教師繼續教育檔案。教育學院要按照教學計劃授課或舉辦專題講座、介紹教學經驗,上好示范課和觀摩課,組織好試講、分析和評議,在較高的層次上給予理論及實踐方面的指導。
適應型培訓在新教師任職的前三年內完成。對新轉入教師隊伍的人員也一樣對待。
增新型:它的培訓對象是工作過一段時間的初級、中級教師。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學教材不斷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手段不斷更新,這些教師的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或者空缺,或者不足,或者老化,需要增加、補充或更新。對他們的培訓目的要求是,擴充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不僅進行學科知識的補缺和更新,而且要進一步提高教師修養,學習、掌握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懂得現代教育理論,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使其適應教育教學發展和改革的要求。對初級教師或中級教師,還可有所側重,對初級教師應更側重教師修養、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中級教師,則應注重更新教育觀念,補缺、更新專業知識,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增新型培訓面向大多數中學教師,還可分為初級教師班(增新Ⅰ型)和中級教師班(增新Ⅱ型),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城市教師以業余培訓為主;農村教師以函授為主,加上寒暑假集中面授,也可輔以電化教學;在不影響教學工作的前提下,也可辦一些脫產培訓班。無論哪種形式,都要完成統一的教學計劃,嚴格考試和考查。
提高型:它的培訓對象是有一定實踐經驗、又有培養前途的年輕的中級(也可有少數初級)中學教師。培訓的目的要求是,使他們通過系統的學習和深造,在思想品質、文化素養、專業知識、教育思想、教學技藝和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成為新的教學骨干或學科帶頭人。
提高型培訓要根據上述目的要求設計教學計劃,確定課程內容,選用或編寫所需教材。提高型培訓宜在教育學院脫產進行。時間半年為宜。
提高型培訓還可有一部分納入學歷教育。初中教師讀專科起點的本科,高中教師讀在職碩士研究生或第二學士學位。對這些學員,應單獨編班,區別于一般的學歷教育班,設計適合需要的課程。
變換型:它的培訓對象是所教學科變換或兼教第二學科的教師。培訓目的要求是,掌握新教學科的最基本的理論知識,熟悉教材和教法,具備勝任新的教學工作的能力。
變換型培訓的內容應由教師的知識基礎和新教課程的差距來定。教師基礎好、前后所教課程相近的,就可以少培訓,否則,就應多培訓。這種培訓可以通過函授或短期脫產學習取得單科結業證的形式進行。教育學院要制定各專業的單科教學計劃,供參加培訓的教師選擇。
研討型: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教育形式,它的培訓對象是具有中學特級教師稱號或中學高級職務的優秀骨干教師。培訓的目的要求是,通過學習和對中外先進的教學理論和經驗的研討,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使之系統化、理論化,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成為指導本地區學科教學和研究的學科帶頭人或教育教學專家。
研討型培訓應依據學科特點設計適合培訓需要、切實可行的課程和研討課題。課題選擇可通過多種渠道,既可接受教育管理、教育科研部門下達或委托的課題,也可向各校、向參加培訓教師征集,也可由教育學院指導教師提供。成績考核可采用論文答辯或成果鑒定的形式。
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周期以五年為宜。在每周期內,每位教師應接受相應層次的培訓。不同層次的培訓,學時數可以不同,最低可定為240學時,隨著培訓層次的提高,教學時數可逐漸增加。研討型培訓可達480學時。
二、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培訓目標制定的實施教育教學的指導性文件。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教學計劃,既要體現國家有關人才培養質量規格要求的總體精神,又要反映其專業教育的客觀規律及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性。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學計劃,應包括初中、高中兩段各專業、各層次教師的培訓目標和要求,課程設置,各課程的學時分配和考核辦法,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以及實施辦法和要求等。
由于中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在我國才剛剛起步,還沒有什么固定模式,其他國家的教學計劃也各不相同,因而,制定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學計劃是一項開創性的艱巨任務。要制定出一套實用、先進、科學的教學計劃,需做好以下工作:
1.從我國的教育實際出發,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首先,要做好對初、高中各學科、各層次教師隊伍現狀的調查,了解他們的政治思想、道德修養、業務基礎、教學能力、教育思想、管理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自學能力,以及進修愿望和要求等等,然后作出分析和判斷;其次,要對初、高中各學科的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包括課程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城鄉學校的實驗設備條件等,對照各學科及學科教育的新發展,作出分析、評價;第三,收集研究國內中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計劃和經驗材料,并進行比較、分析,作出評判。
2.廣泛收集國外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有關資料,收集國外教育改革和學科教學改革的有關資料,進行更深入的對比性研究,掌握教學改革的發展動向,總結出我們可借鑒的有益經驗。
3.在廣泛調查、收集資料、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由各省教育學院自愿組合,通過協作,研究制定出若干個教學計劃試行方案,經過試點學院二、三年的實驗和調整,總結經驗,共同修訂,逐漸達到完善和科學。
根據對河南省中學教師隊伍現狀的調查和以往的辦班經驗,我們認為制定中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計劃應堅持以下原則:
1.教學計劃應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教學計劃要體現新時期對教師思想品德修養方面的要求,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列為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的政治方向、世界觀和人生觀,甚至言談舉止,都對學生起重要作用。一所學校能否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能否培養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關鍵在教師。今后15年內,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對象將是70—90年代培養的本、專科畢業生。他們是在十年動亂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成長起來的,由于種種原因,一般地說,他們的馬克思主義根基不實,甚至部分青年教師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發生了扭曲。所以,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既是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整個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任務。因此,各層次的培訓均應把以提高教師政治思想、職業道德為主要內容的中學教師修養列為公共必修課,占一定的學時。
2.教學計劃應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各學科各層次的教師,由于他們的專業基礎、教學實踐、學校教學設備等方面不完全一樣,他們對進修培訓必然有不同的需求。因而,中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計劃應從中學教學實際出發,根據各層次教師的需要,做到按需設課,按需施教,力求以最小代價獲取最佳效益。一般地說,除教師思想品德修養必修之外,在教育理論、教育與教學實踐、專業知識、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諸類課程中,有少量作為必修,更多的是專題性的選修課,供教師們按需選擇。課程內容突出實用性,不過分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3.教學計劃應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現代教育理論的發展,中學各學科的教學內容、研究方法、實驗手段、教學方法逐漸更新,又有許多交叉、邊緣學科的出現和發展,這些都是中學教師應該了解或掌握的。所以,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注重專業知識、教育理論、教學技能的拓寬和更新,注意計劃的科學性、先進性和超前性。
4.教學計劃應具有較大的靈活性。中學教師的繼續教育是在職成人教育,由于教師編制緊,工學矛盾突出,管理上多層次,城鄉差別懸殊,進修費用不落實等方面的原因,決定了進修培訓不可能采用固定的、單一的模式,而必須是廣開學路,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的培訓模式,例如,把脫產、半脫產同業余結合起來,把講授同音像教學、教師自學結合起來,把讀書、研討同實際操作、社會調查、論文寫作結合起來,按照課程類型和教師實際,制定有較大靈活性的教學計劃。只有這樣,才能把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理論變為現實。
5.中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計劃應具有差異性和連續性。中學教師隨著職務的晉升,將會參加不同層次繼續教育若干次,因此,必須科學地劃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培訓的教學內容,使它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差別,既符合專業知識學習規律,又符合教師成長的規律,做到隨著教師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專業知識能不斷拓寬和更新,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能不斷增強和提高,從而保持教師進修的強烈愿望,保持進修的連續性,使進修水平呈階梯式上升。
三、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
1.中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置的依據
中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置是由教師的崗位工作、社會生活、自身發展,以及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多種需要所決定的。首先,課程設置要滿足教師的崗位工作需要。一個教師在終生從教過程中,還要再學習許多門類、許多學科的課程,以彌補學校教育所學知識的不足,充實、完善自身的素質結構。第二,中學教師又是社會的一員,為了適應社會,必須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具有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教師的社會生活需要也應在繼續教育課程中有所體現。第三,教師接受繼續教育,一方面是為了做好崗位工作,另一方面也為了實現自己的學術追求和生活理想,發展自己的個性、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師的職業需要和完善自我之間并不矛盾,處理得好,可造就一批優秀教師。第四,科學的發展是形成課程的基礎,將科學研究新成果納入課程又會極大地促進科學發展。反映各個學科及教育教學的新發展和學術動態,應該是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
為了摸清中學教師對繼續教育課程設置的需求意向,我們對河南省38個市、縣的97所中學的622名教師或校長進行了問卷、座談調查,其結果如下:
(1)從課程類別看:①對拓寬、更新專業知識類課程選擇率最高,達55%,說明教師對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有強烈要求。②對專業技能類課程中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微機、電教)普遍重視,而對實習指導,教具制作等不太重視。③對提高自身修養、素質的公共課程選擇率較高,表明教師有較強的自我發展愿望。④對教育教學研討類課程,校長中88%感興趣,而教師反應比較冷淡,只有27%感興趣。
(2)從不同職務的教師看:各職務層次對拓寬更新知識類課程均感興趣;初、中級職務教師選課面較廣,高級教師則希望少而精;初、中級教師對現代化教學手段、教育教學方法類課程感興趣,高級教師對制作型技能有興趣,而對教法科研類課程并沒有表現出應有的迫切要求。
2.中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的組成部分
根據我們對中學繼續教育學科門類設置的分析,結合我們對教師的設課愿望的調查,我們認為中學繼續教育課程應有下列五個學科組構成:
(1)思想品質教育學科組
它是為提高中學教師思想品質素質和適應社會變革的能力而開設的課程,是在師范院校學習政治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和提高,它包括形勢政策專題和職業道德修養兩門課程。
(2)專業知識教育學科組
它是為完善中學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提高學科教學能力而設置的課程。它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類是專業知識的拓寬和更新課程,學習師范院校不開設的又與中學學科教學相關的專業課程,以及本專業最新學術成就介紹等;另一類是教學實踐課程,重點學習教材分析、研究,教學法比較,以及對各個教學環節的指導等等。
(3)教育理論學科組
它是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而設置的課程。它包括現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國內外教育研究動態以及學科教育理論等課程。
(4)教師職業技能學科組
它是為中學教師進一步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教育教學藝術、教育科研方法、提高職業技能而設置的一組課程。它包括微機原理及在各科教學中的應用,電教技術;書法、講演與口才;班主任工作、中學生心理咨詢、中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科研方法等。
(5)文化修養學科組
它是為教師擴大知識領域,發展特長愛好、陶冶情操和調劑生活而設置的一組課程。主要有中外文化介紹,音樂、美術、攝影鑒賞,體育知識及其它文理滲透、生活指導類課程。
3.課程設置的學時分配
中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的總學時五年內不少于240學時,對適應型(新教師)、增新Ⅰ型(初級職務教師)、增新Ⅱ型(中級職務教師)、研討型(高級職務教師)培訓可逐漸增至320、400、480學時。至于更新型和提高型培訓可根據不同學科需要,酌情制定相應課程設置。
對不同門類的課程,按不同層次的培訓班也應有所不同,一般地說,由適應型到研討型,知識拓寬、更新和教育科研類的學時應逐漸增加,教學實踐類、職業技能類課程學時逐漸減少。思想修養、教育理論、文化修養各層次培訓,所用學時基本相同。
按上述模式,學時比例分配如下表:
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學時比例分配表(%)
類別 適應型 增新Ⅰ型 增新Ⅱ型 研討型思想修養 10 10 5 5教育理論 10 10 5 7教育科研 10 10 25 27專業知識更新 10 20 25 27教學實踐 30 25 20 16職業技能 20 15 13 12文化修養 10 10 7 6
(作者單位:河南教育學院)
* 本文為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基礎教育工作委員會《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現狀及對策》課題的子課題。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鄭州7-12G3中小學教育趙建華/沈振劍/夏余新19971997 作者: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鄭州7-12G3中小學教育趙建華/沈振劍/夏余新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