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新教材加強了課程目標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重要維度。也就是說,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課的重要內容,因此,美育滲透在語文教學各個環節。
一、“美”是語文的基本屬性
語文是一門充滿美的魅力的學科,總覽中學語文教材,就是一個琳瑯滿目的美的世界,每一篇課文都是一顆閃光的珍珠,它幾乎涉及了美的各個領域,從不同角度,展現了美的各種風姿。
現行教材中所選課文大都是藝術珍品。藝術是人們有意識地根據美的規律創造的作品。文學藝術是文學家按照一定的審美觀念,對自然和社會生活進行一番深切的體驗、感受,進而選擇、概括、加工、創造而成,是比自然和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美更高更理想的美,所以美是文學藝術的生命。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泛出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在和陽光互相挑逗”。這是宗璞的《紫藤羅瀑布》,也是大自然的奇觀,令人心蕩神馳,流連忘返。
“兩岸的豆麥和河邊的水草所散發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起伏的遠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這是魯迅小說《社戲》中的一支柔和的夜曲,這江南的山水在柔和月色的映襯下顯得渾然和諧,產生一種迷人的魅力。
朱自清在《春》中描寫:“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這是大自然的春草遍地之景,激發著人們對青春的渴望。
馮驥才的《珍珠鳥》寫道:“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呆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脖子,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呷呷嘴,難道在做夢?”細膩的筆觸,卓越的文采,委婉的風格,清雅的格調,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詩意,使人讀來興味盎然。
以上幾例都是文學作品中自然形象的美,它們給人美感,這種美感像溫柔的春風吹動你的心底的漣漪,像浩瀚的大海開闊你的胸襟,喚起一種深思,使人受到鼓舞,得到啟迪;從一株小草可以看到青春年華的勃勃生機,從人與鳥的和諧相處中引入了信賴,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就是美的魅力。
其他作品如《桃花源記》中的虛幻美,《觀舞記》中的陰柔美,《安塞腰鼓》的陽剛美等等,這些文章中所包含的政治、歷史、地理、風物人情等知識猶如涓涓細流,綿綿春雨滋潤澆灌著學生的心田,潛移默化、日積月累地充實了學生的頭腦,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古代詩歌的意境美、繪畫美,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偉壯觀,“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變化無窮,“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觸景生情,“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奇特想象等等。這些生動形象的語句,深刻寓意姑且不論,單是表面意義就包含著許多內容,顯示出高度的語言涵蓋能力。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以語言為中介,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美。有些詞句又不能僅僅停留在字面上理解,應引導學生尋找“言外之意”,體會語言的魅力,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獲取更多的審美享受,激發更強烈的審美熱情。
如《中國石拱橋》緊扣“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來說明中國石拱橋,跨水架橋,意境優美;雕琢裝飾,千姿百態,也體現著我國民族傳統的審美觀。建筑不論大小,工藝必須精益求精,如同一幅圖畫,不許有一處敗筆。趙州橋的欄桿,盧溝橋的石獅,都是藝術珍品而聞名于世,這篇說明文,作者在簡樸的說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處處流露出對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贊美,對祖國悠久文化和新社會制度的歌頌,讀來十分感人。
又如《蘇州園林》緊扣“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也就是“一切都要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允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文章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的建筑成就,詳細介紹了園林建筑的布局,分析了園林建筑的原理,寫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選讀這樣的作品,既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成就,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又可以豐富有關園林建筑方面的知識,受到一次生動的審美教育。
只要我們用審美的眼光去分析鉆研語文教材,是不難從中找出美的。
二、美育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按照審美要求設計課堂教學。
語文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傳授知識、訓練能力、培養學生道德情操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講究美感效應,教師重視學生的審美能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按照審美要求去設計課堂教學,應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聯想,深入到美的境界中暢想、遨游。例如《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的油畫,具備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一篇非常雅致的小品文,作者用散文的筆觸、童話般的語言介紹了神秘奇妙的聲音世界,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自然界美妙事物的探求。教學本文在學生熟讀教材的基礎上,采用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讀了課文,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學生說:1.語言特別美,就是一首詩,內容別致、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2.結構美,開頭和結尾新穎獨特。3.課文的意蘊美,想象豐富、細致,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
在語文課上教師應追求這樣一種教學效果:講到美的地方要讓學生如坐春風;講到丑的地方要讓學生如對仇敵;樂的地方要使他們忍俊不禁;悲的地方則會潸然淚下。教師應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化為學生的“我情我景”。如果在課堂上學生不僅“知之”而且“好之樂之”,那么,這就不僅僅是一般的知識的傳授,而是達到一種審美的境界了。
三、在審美中訓練聽說讀寫
語文課的基礎訓練必須體現在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上。聽、說、朗讀都是通過一種審美語感來進行感知實踐。審美語感能夠使人感受到語言表達的規范性、準確性、鮮明性,還可以感受到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音樂性。審美語感的形成必須在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文章中的一字一句,細細咀嚼,慢慢想象品嘗,在領悟到蘊含其中的美的內涵之后,再融進個人的感受,從而通過聽,加以接受,通過朗讀、復述、回答問題等形式表達出來。這種實踐活動,既是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鍛煉,又是道德情操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閱讀本身也是一種享受,中外名著都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結晶,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內在美和形式美,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得到了精神享受。寫作是一種審美創造,這是學生審美觀點、審美趣味,審美能力的集中反映,當然這都需要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進行。培養學生寫作能力至關重要的就是情感培養,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這樣的作文才是好的,文才是美的。
由此可見,語文課上的聽說讀寫本身就是一種審美活動,這種訓練與審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依互存的關系。它們可以使學生思維活躍,感情豐富,心胸開闊,可以提高學生對形象的感覺、知覺和記憶能力,大大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并對語文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甘肅教育蘭州26~27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沈天珍20072007
沈天珍,永登縣武勝驛鎮金嘴初級中學。甘肅 永登 730300
作者:甘肅教育蘭州26~27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沈天珍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