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創造性  ——《語言文字應用》教學總體構想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語言文字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市高中語文新課程實驗的第一個選修模塊,帶有很強的試驗、開拓和示范性質。
  選修課“語言文字應用”培訓之后,我市高中新課程實驗語文學科教學指導組推選一位教師先在全省語文培訓會上試教一節課,然后在全市教研活動中示教,為高二全體語文教師的研討提供一個具體、感性的“例子”。接著,我們通過研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在廈門啟悟中學、廈門外國語學校的“《語言文字應用》教學方案”(分別由李龍宗、歐陽欽波老師執筆)的基礎上,吸納廣大教師的意見,制定出《〈語言文字應用〉教學總體構想》,供我市教這門課的老師參考。——這畢竟是我們選修課教學邁出的第一步,畢竟是我們一廂情愿的主觀產物,還有待教學實踐的檢驗,期待同仁、專家的批評。
  一、對本模塊的認識
  1.課程目標:
  本課程重在培訓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
  “注意在生活和跨學科的學習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下同]這里突出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關系,體現了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留心皆語文的理念,傳承“學”與“用”相統一的語文教學傳統,明確“學”的目的在于“應用”。
  2.教學目標:
  (1)閱讀方面:“讀懂與自己學識程度相當的著作,運用多種方式展開交流和討論”;“閱讀應用文,能把握主要內容和關鍵信息。”
  (2)書面表達方面:“寫作應用文,力求準確、簡明、得體。”
  (3)口語交際方面:“能根據交際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場合,提出話題,敏捷應對,注意表達效果。”
  (4)語言知識學習方面:“聯系語言文字應用中的現象和問題,閱讀有關著作,嘗試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作出解釋”;“了解語言文字法規的有關內容,增強規范意識,學會辨析和糾正錯誤,提高語言文字應用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5)語言文字運用途徑方面:“學會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交流,如使用計算機進行編輯、版面設計,制作個人網頁和演示文稿。”
  (6)探究學習方面:“觀察語言文字應用中的新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發展中的新問題,努力在語言文字應用過程中有所創新。”
  (7)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領略語言文字中的無窮奧妙,品味語言文字的無盡魅力,從而激發對語言文字的興趣,熱愛生動、豐富和優美的祖國語言,養成規范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在學寫應用文的過程中,培養對事負責、與人合作的精神和嚴謹細致的作風。”
  (8)語言與思維結合方面:“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發展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
  二、教學建議
  1.教師首先再學習:
  教師雖然在大學學過“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課程,但是要針對高中生實際,遵循新課程選修課的要求,其教學的深度、廣度,教學的形式、方法,都需要一番仔細琢磨、選擇。因此,教師務必自己先鉆研課本,重溫大學教材,閱讀有關書刊,汲取學術界“語言文字”研究的新成果。
  2.學情分析:
  (1)由于中考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高二學生對語法知識大多支離破碎、一知半解。
  (2)漢語是學生的母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接受了大量的語言文字應用實例。
  據此,各校視學生的具體情況用一至二周進行系統的補課、銜接,彌補初中的語法、修辭知識。補課前教師應細致地備課,了解學情,準備資料,善于挖掘學生平時所見所聞的語言文字實例,搜集現實生活中語言文字應用的各種現象,增強教學的針對性、趣味性和實效性,防止“走過場”。
  3.強化三個意識:
  (1)應用意識。學生學習、積累有關語文知識和材料,為了“應用”。教師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活動的安排、教學形式的選擇,都應該從“應用”著眼,又通過一定的過程落實到“應用”上。
  (2)整合意識。教師須引導學生對過去(初中)學過的語文知識,結合例子進行必要的歸納、梳理。有的放矢地講授語言文字應用的策略性知識。
  (3)實踐意識。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為目標,并以語文實踐為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講究“訓練”的科學、階梯、有效,“訓”是教師精要的講解、點撥,“練”是學生的模仿、實踐,“訓”指導“練”、針對“練”、矯正“練”,“練”的情況反饋、證明“訓”的效果。
  以上,“應用”是第一位的;“整合”服務于“應用”,反過來又指導“應用”;“實踐”是達到“應用”的主要途徑。三位一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4.教學方式方法:
  本模塊教學,課堂上主要不是教師傳授語言知識,而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注意尋求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變“告訴式”為“參與式”。
  (1)實例教學法
  生活中的語言文字生動而豐富,是一筆取之不盡的教學資源,應該讓學生從語言文字應用的實例入手,去感悟、探究語言文字運用的規則、特點;“力求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不能教條、機械地講授幾條干巴巴的理論知識,防止死板、單調的教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以致敗壞學生學習語文的“胃口”,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情境教學法
  教學應有意識地搜集電視電影、報紙雜志、日常生活中鮮活的語言材料,或者結合閱讀、寫作的實例,注重在具體的語境、語體、語用中引導學生認識、辨別、應用語言,避免機械化訓練,避免玩文字游戲。
  教學應“創造性地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例如:查找(街頭、電視、報刊)錯別字,推薦自己喜歡的一句廣告語,感悟文學作品中一個生動的句子,語林擷英,成語接龍,對對子,按要求造句比賽,朗誦會,演講(辯論)比賽,主持集會,網頁制作,語言文字專題研究……
  5.處理好本模塊教學與高考的關系:
  教學可以結合高考的有關考點、考試內容,有選擇、有梯度地運用歷年高考“語言表達應用”的試題;但是,要防止不加選擇地把高考這方面的試題堆給學生,防止異化為高考復習課。
  這門選修課既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同時,可以為高三“語言表達應用”總復習做好鋪墊;然而,不能企望一步到位,不可能一次完成高考“語言表達應用”的復習任務,高三還要安排時間進一步鞏固、深化。
  6.教學三忌:
  忌講座式灌輸,忌照本宣科讀教材,忌布置大量練習題。
  三、教材處理與課時安排
  選修課與必修課相比,給教師提供了駕馭教材、使用教材更大的空間和權利。《語言文字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者的話”指出:“在專題選擇上考慮了‘自由取舍’。有條件的學校和老師不妨多講點,有能力的學生不妨多學點(包括自學),其他學校和學生則可以突出重點、抓住難點,甚至‘看菜吃飯、量體裁衣’。”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高考,我們對教材進行詳略處理,并調整章節順序,增加教學內容(“語言得體”)。
  本模塊的教學時間為10周,其中9周教學(每周4課時,計36課時),1周復習考試。作文講評每兩周1課時,整個學段共4課時;余下32課時分配如下:
  初中語法、修辭復習與銜接(4課時)
  第一課 走進漢語世界
  第一節 美麗而奇妙的語言——認識漢語(0.5課時)
  第二節 古今言殊——漢語的昨天和今天(0.5課時)
  第三節 四方異音——普通話和方言(0.5課時)
  第四節 字音檔案——漢字的注音方法(0.5課時)
  第五節 耳聽為虛——同音字和同音詞(0.5課時)
  第六節 迷幻陷阱——“誤讀”和“異讀”(0.5課時)
  第七節 聲情并茂——押韻和平仄(0.5課時)
  第八節 字之初,本為畫——漢字的起源(0.5課時)
  第九節 規矩方圓——漢字的簡化和規范(0.5課時)
  第十節 方塊的奧秘——漢字的結構(0.5課時)
  第二課 積累語言材料
  第一節 咬文嚼字——消滅錯別字(1課時)
  第二節 看我七十二變——多義詞(1課時)
  第三節 詞語的兄弟姐妹——同義詞(1課時)
  第四節 每年一部“新詞典”——新詞語(1課時)
  第五節 中華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語(1課時)
  第三課 言之有“理”
  第一節 “四兩撥千斤”——虛詞(1課時)
  第二節 句子“手牽手”——復句和關聯詞(1課時)
  第三節 有話“好好說”——修改病句(3課時)
  第四節 說“一”不“二”——避免歧義(2課時)
  第四課 語言的藝術
  第一節 語不驚人死不休——選詞和煉句(3課時)
  第二節 語言表達的十八般武藝——修辭手法(3課時)
  第三節 淡妝濃抹總相宜——語言的色彩(1課時)
  第四節 “量體裁衣”——語言得體(補充,2課時)
  第五節 入鄉問俗——語言和文化(1課時)
  機動(1課時)
  這樣,本模塊教學便按照“走進漢語世界”(認識)—“積累語言材料”(積累)—“言之有‘理’”(應用)—“語言的藝術”(較高要求的應用)的邏輯順序,從認知到應用,逐步遞進加深。
  四、評價要求
  1.考查學生是否能夠綜合運用有關知識、能力和方法,規范地應用語言文字,并講究語言藝術和實際效果。
  2.考查學生能否發現語言文字表達中的錯誤并予以糾正。
  3.考查學生對語言文字現象的敏銳性和探究的興趣、能力、方法。
  4.大部分學校,可以選用(或模仿)往年高考“語言表達應用”的中等難度試題作為該模塊檢測試題的最高要求。
  五、教師教學參考資料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和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其他出版社出版的選修課“語言文字應用”系列教材。
  2.近五年各省市語文高考試卷中“語言表達應用”部分的試題。
  3.《名校學案:語言文字應用》(福建教育出版社)。
  4.其他語言學著作:人教社配套使用的《語言文字應用教師教學用書》在每一課后羅列的“主要參考書目”,可供選擇;另外,以下書籍亦可置于教師案頭。
  《中小學語言教學概論》(莊文中,商務印書館)、《語感與語言能力》(王培光,北京大學出版社)、《言語交際學》(趙毅、錢為鋼,上海三聯書店)、《語言知識新視點》(王榮生、韓雪屏,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中學漢語語法實用讀本》(陶伯英,文化藝術出版社)、《字里乾坤》(林成淘,中國檔案出版社)、《詞語春秋》(李梵,中國檔案出版社)、《給城市洗把臉》(張斌、于漪,上海文化出版社)、《打磨語言:追求語言表達》(王壽沂,開明出版社)、《廣義修辭學》(譚學純、朱玲,安徽教育出版社)、《中學生言語技能訓練》(章熊、張彬福、王本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華文化與漢語語用》(劉伯奎,暨南大學出版社)、《思維與語言運用》(王占馥,廣東教育出版社)、《漢語的危機》(朱競,文化藝術出版社)、《咬文嚼字》(上海文化出版社,月刊或年度合訂本)。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西安24~25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俞發亮20082008
俞發亮,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作者: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西安24~25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俞發亮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50:04

[新一篇] 兒童是什么  ——反思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兒童觀

[舊一篇] 兔奶奶病了——小班語言活動設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