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提倡語文教學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也應當是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但達到這個目標談何容易?就課堂教學而言,當前效率不高的狀況還比較普遍。筆者根據自己的聽課記錄歸納出下列表現:一是知識點與能力訓練點抓得不準或不全,該教的沒教到,該練的未練會;二是教學缺乏力度,無論講與練均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三是學生的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四是無用功、形式主義弊端仍未遏止,教學有水分,容量小。其結果: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能力的訓練和智力的發展諸方面所得甚微。究其原因,恐怕與教師對教材鉆研不透,把握不夠,主觀上不下勁,教法死板乃至不善于組織教學有很大關系。所以,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文教師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下一番功夫:
      1.教學目標定位
  當前,不少教研工作者和教師都在研究和實施目標教學,意在解決好課堂教學的第一要旨——“教什么”的問題。這一點頗有價值。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即便是篇幅短小的課文,也同長課文一樣,字詞句篇,語修邏文,應有盡有。假若不顧及教材的編輯意圖和編排體系,不遵從語文教學的規律和宗旨,隨心所欲地去教,一個課時即能處理好的課文非要上成3課時甚至5課時,如此教學哪還有效率可言?可見確定教學目標,實施目標教學,有助于克服教學的隨意性,提高教學效率。
  問題在于目標如何確定,確定什么樣的目標,這些還需要深入研究。我們主張還是要老老實實抓“雙基”,即抓住字詞句篇基礎知識,讀寫聽說基本能力。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中學語文教學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知識與能力的基礎),是天經地義的事。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不牢,難求發展,即便“發展”了,也是空中樓閣。基于這一認識,在“教什么”的問題上我們提出四句話,這就是:識字解詞,增加詞語積累;整體認知,把握課文概要;局部推敲,訓練遣詞造句;熟讀背誦,領悟讀寫之道。這四句話我們謂之教學內容“四要素”。一篇課文,無論何種文體,無論長篇還是短篇,倘能落實這四個“要素”,必將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學好語文基礎知識,訓練語文基本能力,增強語感,提高語性。當然,“四要素”的提法比較概括,具體到一篇課文的教學,教者還要把它化作合理的便于操作的教學目標,逐一寫進教案。我們認為,“四要素”囊括了課文最有價值的東西,一旦化作教學目標并在施教過程中逐一落實,學生便會所得甚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不再是空話。
      2.教學方法科學
  在教學改革中,許多教師致力于教學方法的改革,這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惟有特別注重方法,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葉圣陶語)。目前語文教學方法異彩紛呈,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著名特級教師都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方法猶如過河用的船或橋,它是為落實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研究、設計教學方法,應當遵循這樣一些基本原則:①要有利于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②有利于學生學好基礎知識,歷練基本能力;③有利于發揮“讀”這一重要的教學手段;④有利于強化語言訓練和積累;⑤有利于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地施教,體現認知規律;⑥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總之,設計一種教學方法應力求具有多種功能。
  近年來,我們在總結優秀教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語文閱讀教學的“三讀”教學法,即自讀感知,導讀領悟,教讀演練。自讀感知階段,教師提出自讀要求,讓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積累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生仔仔細細讀課文,并動筆勾畫圈點,必要時查詞典,也可以質疑。這一步對學生是自學,對教師而言則屬于教學調查,以便下一步有的放矢地施教。導讀領悟,是在學生自讀感知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或整體或局部地再讀課文,深入思考,指導領悟課文的重要知識點,把握其精髓。對于學生的答問、板書、筆記,要求“話要清清楚楚地說,字要規規矩矩地寫”。教讀演練,主要是在領悟課文主旨、章法結構、寫作技巧的基礎上,抓住精彩或重要的語句、語段進行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組詞成句、組句成段的能力;同時指導學生或正確流暢或繪聲繪色地誦讀,以培養語感。“三讀”之后,教者小結,再讓學生通讀課文,以通盤體會、整體把握。推廣“三讀”教學法以來,我們高興地看到,在大面積的課堂教學中出現了書聲朗朗的新氣象,語言的訓練與積累受到了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能力的訓練得到了加強。教師紛紛撰文談實施這一教法的體會,認為簡便、易操作,且卓有成效。
      3.教學力度加大
  有了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比較科學的教學方法,還得講教學的力度。我們在聽課中常常發現,有些課教學目標提得準確、合理,運用的是“三讀”教學法,但效果并非那么理想。這是為什么?有的是教者功底不厚、素質不高所致,更多的則是因為課上得平平,沒有起伏,沒有高潮,該重錘猛敲的地方卻輕描淡寫,該瀏覽、帶過的地方卻不厭其煩。教學不到位,重點不重,泛泛地講,一般地練,水過地皮濕,給學生的印象淡薄,教學效果自然不佳。我認為,教師上課要有感情,要調動自己與課文一致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教師上課要有力度,把輕描淡寫與精雕細刻結合起來,該講的到位地講,該練的切實地練,課上得樸實、真實、扎實,既不平鋪直敘,也不花里胡哨,要用自己的“投入”引發學生的“共振”。
      4.教學容量提高
  密度、容量與效率有直接關系。有些課,節奏緩慢,45分鐘之內沒做幾件事,學生所得無幾,浪費了寶貴的時光。有經驗的教師總是珍惜學生的學習時間和演練的時間,當講時精要地講,要言不煩,不說閑話、廢話;當練時充分練,實實在在地練。講和練過渡自然、流暢,環環相扣,無堵塞現象,無滯留之感。有的老師還善于聯系和擴充,新知聯系舊知,課內聯系課外,書本聯系生活,閱讀聯系寫作。這樣的課使人聽了、看了,感到美不勝收。如此循環往復,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以上所述的只是課堂教學和課堂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不應忘記教室外面還有一片廣闊的天地。教師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應當組織學生開展以讀寫為主的課外語文活動。“多讀多寫是從歐陽修到魯迅都曾肯定過的學習經驗”(劉國正語),是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眾多文學社團的成員閱讀與寫作水平高于一般學生,幾乎都與他們讀得多、寫得多有關。語文學習是“農業”,不是“工業”,靠的是慢功,是積累,是量變中的質變。單靠一本教材,單靠每學期七八次作文,課外從不讀書從不寫作,頂多能夠應付考試,有的連考試也應付不了,更不用說具備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語文能力了。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加強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樹立“大語文”的觀念,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會,使他們能夠運用從課本上學得的知識,去解決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葉老說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當你所教的學生有“知”能“行”時,你的語文教學就不只是效率高,而是真正地結出了碩果。從這個意義上看,小課堂必須抓好,大課堂也不能掉以輕心。
  
  
  
語文教學通訊臨汾2~3G31中學語文教學徐德順19981998江蘇/徐德順  徐德順 男,1938年生,安徽肖縣人,中共黨員,江蘇徐州市教委教研室中語教研員,江蘇省特級教師。  1963年畢業于南京師院中文系, 先后從事中學語文教學、 教研各17年。現任全國中語會歷史名城語文教學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江蘇省中語會理事、徐州市語言學會副會長、徐州市中語會理事長。  1980年以來,他先后進行“培養自學能力”“三讀教學法”專題研究與實驗,其研究成果均已大面積推廣。10多年來有20余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并有多篇獲獎;編著、主編和參編的論著及有關資料近30本,均已由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 作者:語文教學通訊臨汾2~3G31中學語文教學徐德順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0:10

[新一篇] 關于我國幼兒教育現代化的思考

[舊一篇] 關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再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