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樸素的常識,挑戰恐懼
胡平
在近些年來海外出版的眾多的有關當代中國問題的著述中,陳破空先生這本《關于中國的一百個常識》稱得上別具一格。作者按照"歷史"、"現實"和"未來"三方面,列出了一百個問題。這一百個問題不但都很重要,而且也是不少人都感到困惑,因而急需解答和澄清的。在每一個問題下,作者寫出了自己的觀點,文字簡潔通俗,議論深入淺出。作者稱之為"常識",這自然會使人聯想到美國革命前夕潘恩的那本風靡一時的小冊子《常識》。兩者都是為了破除流行的謬見,訴諸普通人的良知與理性。一百節短論,各自獨立成篇,合起來又是一個整體。你可以依著順序從頭讀到尾,也可以隨便打開一頁,任意選讀其中的這一節或那一節。這確實是一本很好的大眾啟蒙讀物。
談到啟蒙,什么是啟蒙?按照德國哲學家康德的闡述:"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么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
在這段話里,康德強調勇氣,因為妨礙啟蒙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怯懦,是恐懼。現在一般人在回顧過去我們對共產黨的迷信時,常常是把這種迷信簡單地歸結為思想認識上的天真幼稚。其實就是在過去,妨礙我們識破共產黨謊言的主要因素也是恐懼。舉一個小例子就足以說明問題。在毛澤東時代,假如你在私下場合向一位你信賴的長者――父母、老師或領導干部――交流思想,你談到你對社會現實的某種不滿或是對共產黨的理論、政策持有某種不同意見,哪怕僅僅是有疑惑,想不通,對方往往不是心平氣和地和你討論,而是十分緊張地警告你"這種思想很危險!"這里所說的危險,不是說你這種思想一旦付諸實施會給他人或社會造成什么災難,而是說你這種思想倘若公諸于世必將給你個人的處境帶來極大的損害。在這里,你的思想并非由于錯誤因而危險,而是因為危險所以錯誤;對方不是站在是非的角度反駁你,而是站在利害的角度勸阻你。可見一般人之所以拒絕運用自己的理智進行思考,首先是出于恐懼,出于對受懲罚的恐懼。不錯,在當年,我們都信仰過毛澤東,但是我們的信仰往往并不是批判性思考的產物,而是因為我們不曾懷疑;不曾懷疑的原因則是我們下意識地懂得懷疑會招致可怕的后果。也就是說,我們由于不敢懷疑而不去懷疑,由于不去懷疑而沒有懷疑,到頭來連我們自己都以為我們真的是百分之百地信仰了。
恐懼感當然是來自于迫害,來自于壓制。然而,當恐懼感強化到一定程度,當迫害和壓制持續到一定程度,人們常常會在自覺的意識層面上忘掉恐懼與壓制的存在。人心都有趨利避害的習慣。一旦人們意識到某種思想是被嚴格禁止的,我們就常常會置之腦后,不再去思考它。既然我們出于恐懼而不再涉入禁區,那么由于我們不再涉入禁區因而也就不再感到恐懼。這一點在"六四"之后表現得尤為突出。"六四"屠殺給國人造成了強烈的恐懼,出于恐懼,多數人不得不遠離政治;而一旦遠離政治,他們也就不再感到壓迫的存在,眼不見心不煩,因此他們就自以為生活得自在而瀟灑。這時候,你要是提醒他們說他們實際上生活在恐懼之中,許多人大概還會不承認呢。
陳破空先生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于它講出了樸素的常識,更在于它鼓勵讀者獨立思考。一旦有更多的人敢于運用自己的理智,中共專制的末日就近了。
2007年4月2日 于紐約
此文于2007年06月26日做了修改
胡平 2010-07-15 08:32:37
稱謂:
内容: